《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南京市玄武区课题组    学习型社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由此掀起了人们对于教育概念的重新认识。教育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给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任务,即单纯依靠现有的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终身教育,如何能在全社会中形成全民学习的气氛,如何能在学校之外为不同需要的人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成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点。如此以来,社区教育便应运而生。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指示,为社区教育工作规范了明确的方向,旨在“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上又明确指出:“推进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途径”。事实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每个人从学校或其它途经一次性所获得知识和形成的知识结构,保鲜期很短。据估计,在高科技领域内知识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也不过一年左右。因此,在当代每个人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立志于终身学习才能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表面上是政治原因,实际是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多种体制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一次性的传统的学历教育对于构建全民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但它不可能、也无法做到给人以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尽管它也在不断更新自身、变革自身。因此,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对于构建全民素质同样也非常重要。就我国目前具体情况而论,目前我国拥有上千万失业群体,这是我国经济转轨的必然产物,从某种意义讲,它换来了今天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进展;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她)们重新再学习,重新获得技能,重新获得工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应该说,推进社区教育是解决失业群体再就业的唯一合理的途经。在一些经济发达西方国家,社区教育也是非常发达的,但他们主要是在高层面上操作,提倡竞争意识,竞争中失败者将加入失业群体;他们的社区教育无意顾及失业群体,对于失业群体他们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德国的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是较为完善的,它给德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操作层面较低,虽然有一些高层面社区教育,但大部分有待进一步规范。

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需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目前,学校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也开始从经验逐渐向科学的教育方式过渡;然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欠缺,如此以来便出现了教育作用相互抵消降低教育质量的现象,因此社会教育的加强是教育三位一体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在探讨的相对比较规范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区教育,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那么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每个成长的细胞,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以至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说,终身教育呼唤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综合发展开始呼唤社区教育的诞生,这在客观上刺激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而先行国家对于社区教育的有效探索对于我们引进实践经验提供了可能,当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相结合时,社区教育在我国便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总的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逐渐从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学校社区教育,拓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具体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社区教育逐渐从无序步入有序;社区教育逐渐从活动型转向制度型、实体型、网络型和规范型;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逐渐开始紧密结合;社区教育逐渐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津、沪等省、市在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当地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情况下开始了社区教育实验的探索;1993年,我国首次“社区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0004月,教育部确定了北京市朝阳区、上海闸北区等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200111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社区教育实验区”由8个扩大为28个;20027月,教育部职成教司成立“社区教育专家组”,为在全国全面推进社区教育进行前期准备。从总体上看,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经历从“理念引进期”到“探索实验期”,目前正处于“扩大实验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探寻多种发展模式将对于以后的“全面推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正在探寻的新的教育形式,其功能性的探讨对于我们给予其适当的定位,理顺其在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寻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区是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增加社区的服务功能,增强社区的整体素质。开展社区教育,需要依托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因此,有效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提高社区教育的教育质量,是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目标之一。

目前,我区教育资源丰厚,是社区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区地处市中心,历来是南京的政治大区、文化大区、教育大区,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下辖11个街道,86个社委会,12个行政村,是江苏省政协、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军区陆、海、空三军机关的所在地;辖区内有东南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有国家、省、市级的科研院所48个,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声誉的珠江路一条街,云集1400多家民营企业,20000多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居民中干部多、知识分子多,全省68个两院院士中有28个居住在玄武区,居民整体素质比较高。我区基础教育实力雄厚,96年就成为省级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现有中小学53所,其中有省初评国家级示范高中2所,省重点高中3所,省重点职业中专1所,市重点中学2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省级实验小学9,市级实验小学6所。中小学资源已面向社区开放。另有1所省级示范进修学校,1所区社区进修学院,11所街道社区学校,11个社区学习中心,49个社区学习基地,还有从学校派出专兼职社区教育干部15名。我区正逐步走向社会引入教育、教育服务社会,为促进社区人的素质提高、地区的文明、进步发挥着作用。

中国教育报在2002527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学习型社区如何建设?看玄武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介绍了我区整合教育资源的经验,但怎样按照我区“共驻共建共享、互动互促互补”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开发教育资源的作用,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真正把玄武区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让社区居民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提升素质、健康生活,是我区要加强实验和研究的内容之一。参加省级课题《新世纪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的实验研究》,将引领我区的社区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