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

一、课题名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

二、课题研究时间 

三、概念的界定

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型”,是指教学指导思想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冲破师资的限制,打破课程局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

四、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对传统教学的反思: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闭合化。课堂教学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存在唯书至于上,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道德灌输,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甚至致使学生长期违背良知,在课堂上说着假话、套话、大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思品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开放化,有利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2、小学思想品德课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闭合化。长期以来,学校是思品课唯一的上课场所,语老师是思品课唯一的组织者、引导者、授予者。地点与师资的局限,使思品课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在校一套,在家是另一种表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整合,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历练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小学思想品德课评价的闭合化。历来小学思品课的评价者无非是班主任和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难以评价全面。评价要打破简单化,实现主体互动化、过程动态化、内容多元化,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

五、研究目标

(一)研究主要目标:以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建设为整体改革和研究实验的主导课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二)项目目标和阶段目标

1、制订实施方案。学习理论、制率实施方案。

2、探索实验。

1)吸收低年级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的优点,用新课标理念研究高年级教材,试着把思品课与社会实践课、中队活动、学生的课外生活相结合。打破思品课内容的闭合。

2)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探索体现思想教育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功效的教改实践方案。进行体现教学改革思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配套图片、声像资料的设计。

(3)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3、总结成果。探索实验、总结成果。

4、课题总结。成果评论、课题总结。

四、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

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

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2、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

 观点: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3、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

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 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4 关注思品课堂教学活动化

增强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促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去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要从"活动"的目标、内容、环节、组织各方面来优化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

5、关注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

6、关注教学评价

关注发展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

五、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论文、汇报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