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课题结题报告

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课题结题报告

出处南京市教研室
作者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沈仁广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1、智能的界定

    加德纳认为传统观念中的智力是指人类所有个体拥有的程度不同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指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所必须的能力[1]。这种智力观主要强调的是数学逻辑或语言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在人类和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同样重要的其他能力。因此,加德纳教授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界定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服务的能力。

    2、智能的结构

    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定义中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和现实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其中所含的智能都是全人类都能够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创造的工具。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能至少包括:

    1)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就是诗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2]。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数学逻辑智能是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4]。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达出来的能力。

    4)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5],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5)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6],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或情感。

    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7],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调整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界的其它特征敏感的能力[9]。表现为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并能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潜能,这几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并没有主次之分;每一种智能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智能通常是以复杂的组合方式进行运作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的能力的个体;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在于智能的不同组合,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个体所具备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环境和教育对智能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大多数人的智能可以发展到充分胜任的标准。

    3、智能的本质

    通过上述对智能概念和结构的分析,多元智能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1)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或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和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IQ测试是一种脱离具体情景的、以普遍适用的面貌出现的、以语言的方式来传达的测试,而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它紧密地联系实际,认识到现实生活需要个体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和文化产品,从而强调从个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产品中来判定智能发展程度的标志[10]

    2)智能是多维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这是有生物基础的。加德纳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学习是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的修正,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发生的相应的转变存在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另外,从超常儿童研究得出的证据使我们认为特定的智能有其生理上或先天的渊源[11]但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12]。因为不同文化对需要解决问题或制造的产品有着不同的需要,而且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不只局限于语言和逻辑能力,因此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个体在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智能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不仅每一个个体有多种智能,而且每一个个体各种智能的发展也是多样的[13]

    3)智能是分布的、情景化的

    智能是分布的、情景化的,即智能不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它可以分布在个体环境下的人和物中,只有考虑到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考虑到了智能在不同文化下的不同表现,认为智能是不可以脱离个体的生活、工作和游戏以及该情景所提供的机会和价值观而精确地测量得到的,文化和经验在儿童智能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4]

    4)智能是可以发展的。

    传统智力理论中的遗传决定论没有承认人的智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认为智力的发展只是量的展开,而不是质的飞跃。与传统智力理论中认为的智力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观点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人的智能是一种生理和心理潜能,是可以学习、提升的。加德纳认为智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展,或任何能力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变得很聪明。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智能具有生物基础,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也承认文化在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社会对特定能力给予的文化上的价值也就成为人们谋求发展在该领域的能力的动力[15]文化影响了每一个个体,而且它因此便必然会影响潜能从刚开始所进行的那种发展方式。[16]这为教育提供了机会,也对教师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环境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说,除了要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智能,发展智能的多样性,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智能,寻求智能的发展。即使某些领域不是儿童擅长的甚至是儿童的薄弱之处,也都是可以发展的。

 

二、本课题的界定、研究方法和价值

    (一)本课题的界定

    既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基于本文的研究背景,本研究试图在教学理念指导下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明确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差生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对普通中学的数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智能分布状况,了解数学学困生的数学逻辑智能状况。其二,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探索适合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提出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研究方法;其三,运用本研究成果实施教学实践并对数学学困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其四,进一步研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和价值

    1、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拟采用问卷调查、综合评估、个别访谈、个案分析、对比研究及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数学学科小班化教学的整合及其策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以能力立意的数学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子课题。

    本课题拟采用边研究、边建构、边实验,统一整体研究思路,各子课题独立展开,主持人定期协调运筹,及时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和和实践的研究,探求在建邺区部分薄弱学校中,如何通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并从整体上能提升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对在本区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

    2、本研究的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内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人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目前绝大多数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都还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而且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于在学生学业水平分化不大的小学阶段和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的部分学科;多元智能理论在内地教育界的影响主要还在于观念上的变革,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或移植能适合我国国情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数学教学模式和策略还非常有限;尤其是除了部分个案外,多数的研究还缺少在某些面上的教学实验的检验,这就使得应用和推广多元智能理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从上述研究视角和层面展开研究工作,就理论上而言,我们实际上是把多元智能理论同初、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如果能以此为突破口,达到提高建邺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多元智能理论,应该说还是一件有创造意义的工作。

 

三、研究成果

    现就本课题的部分研究进展及已经取得的成果整理如下。

    (一)南湖二中课题组主要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转化数学差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以及开设了大量的研究课等,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非智力因素也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低下

    对多数学生来讲,其数学成绩的好坏除智力上的差异外,更多是非智力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差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机不良,缺乏学习兴趣。(2)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以至自暴自弃。(3)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4)方法不当,习惯不良。

    2、提高数学差生非智力水平的教学对策

    提高数学差生非智力水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具体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学生数学成绩差,学习时有困难,是相对的,也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又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承认,学生不论在智力水平上还是在非智力水平上都存在个性差异,不应一味地向学生进行一个目标的教学,不应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弄清楚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哪些学生是由于智力差异造成的,哪些学生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具体是什么非智力因素,有哪些具体表现。然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特征,分别制定出适合于他们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例如,对由于自卑、缺乏自信而成绩滞后的学生,教师应尽力给以鼓励,不可盲目要求。

    (2)磨练意志,控制自我.学生由于意志薄弱,缺乏自制能力而转化为数学学困生的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他们想的和做的不能同步,他们不能控制自我,容易受诸如畏难、焦虑、慌张、恐惧、悲观、失望、逃避、逆反、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注重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这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展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增强自制力。

    第二,教学中注意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既培养意志又树立信心。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帮助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等干扰。

    第四,提高授课艺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师生情感,寓情感于教学。

    (4)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南湖二中课题组在研究如何改善和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基础上,又研究和实践了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本校长期面临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困难,并提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学教学评价的实验研究》的思路。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策略

    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其根本功能在于它的发展性,即以评促学、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进对象的未来发展,而这种发展应当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其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给我们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以新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比如,可以运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专题发言、讨论、进行数学阅读、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会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语言智能;运用启发式的证明、解非典型的开放题、探索与猜测、数学建模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即数理逻辑智能;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学习来评价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即人际交往智能;通过观察学习中是否经常注意反思自我,是否注意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能调节与监控解题方向、是否能对解题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时识别、纠正,解题后是否经常反思等来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将考试(应多一些讨论题、开放题)、课题活动、数学小论文、数学作业、小组活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建立学生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考查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可采用书面考试、数学作业、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可用写笔记、学习体会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行为表现。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建立各评价主体相互联系的机制,力求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更加客观、全面。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计划,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比如,可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放入档案袋中的,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解答,对数学期刊的阅读记录,学生写的数学家传记,对一些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他人合作得到的启示,比上一次有很大进步的考试试卷和对取得进步的反思记录等等。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袋,可以看到许多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

    2、南湖二中在学生学业评价中运用合格证制度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倾向于运用真实性评估,认为教学与评估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在教学情境中,直接去评估学生的真实的表现。应使用多种评估工具,使评估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评估应该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使用诸如成长档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鼓励学生对学习做持续的反省,是学生成为主动的自我评价者;评价的主体也要多维,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估外,还应该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评估;在评估结果的呈现方面,除分数和等级外,应有描述性的评语;在评估时要注意认知、情境和技能的多方位评估。

    围绕研究课题,我们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力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以便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1)基于学生的层次性,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由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不能用完全划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能力差异性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数理-逻辑能力欠缺,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层要求,鼓励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再根据学生的达成度,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师生合作的形式对各层次学生的收获问题作客观评价,及时鼓励富有创新精神和学有进步的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挑战,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学习目标挑战。

    2)基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要体现全面提高素质,重视发展个性的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批阅作业,还是每次考试后,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评价。对基础不同,进步快慢不同的学生,评价分析着眼于个人前后成绩的比较,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同时,不失时机指出他们的不足,以示激励,让他们发现存在的差距,向更高层次奋进。

    3)基于学生的需要,借助合格证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南湖二中自制研发的合格证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顺应学生发展而进行的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侧重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不同颜色的合格证,正是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也是学校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合格证评价制度有效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红色合格证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大程度,绿色合格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的养成,白色合格证侧重对更加细小方面的考核。有了这些合格证,为考核学生的德、智、情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凭据。

    (三)虹苑中学课题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创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的是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几何教学的目标大致可分为:1、知识目标:掌握各种公理、定理以及相关定理的证明,学会用定理、推论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证明的意识,发展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大胆质疑的信心,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以教学模式为中介。因此,新课程实施中几何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将成为影响新课程全面推进并达成目标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根据我们的研究,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具有以下几个策略。

    1、设置基于问题的活动型情境

    在几何教学中,定理和结论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很重要,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定理的本质的理解。

    2、设置基于解题的探究型情境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或者是转化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并加强了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3、设置基于生活的信息型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创设几何课堂教学的情境方法很多,如果教师能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有效地使用问题情境,就一定能达到突破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的效果。让我们紧跟着新课程教学的脚步,努力创设更有新意的数学情境!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有8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或在省、市以上论文评审中获奖。一批骨干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数学学科的命题研究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建邺区数学教学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也提高了全区数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研究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下去,且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的校本研究,并力争继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本课题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人员的流动致使某些子课题的研究已经流产、个别课题的研究没有重视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保留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注意。



[1]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2]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3]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4]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5]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6]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7]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8]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9]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0]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1]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12]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13]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4]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5]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16]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