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在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课程内容方面“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 “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但是环顾我区各校的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有一批学校积极追求理念创新,在教科研实践领域里,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看到,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改变我区小学生数学教育的现状,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区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立足于改变我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广大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二.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同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策略对应于课堂教学,可以是某一环节的一种策略或一组策略,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套教学策略。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通常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三、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的需要层次学说和人的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的学说;

2.《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美国NCTM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信息社会中,数学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第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劳动者;第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第三,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第四,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美国NCTM数学课程标准还对数学素养具体提出五项目标:(1)懂得数学的价值,即懂得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3)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4)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 (5)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知识必须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才能获得。知识必须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教学特征: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协助者。②知识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由具有认知能力个体,主动建构而得。③重视师生互动,其目的在制造诱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和外在的学习环境,产生有效的交互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自行产生调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研究和验证以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念系统和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区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区小学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关注以下内容。

1. 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中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教师需要具备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进而研究:

1、“高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过程、实施原则等。

2、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3、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4、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课堂评价研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对象

我区一至六年级全体小学生。

六.成果形式

1、《苏州高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2、《苏州高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各子课题报告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研究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以及论文集;

4、由优秀课例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录像;

5、优秀教学资源专辑和相关的论文集。

七.课题实施方法及管理

根据我区各小学教育教学状况,将全区小学分成4组,各组指定一所学校负责。分别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策略”、“课堂评价策略”研究,完善其内涵,及探讨适合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的操作方式。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所产生的示范和辐射,帮助我区广大教师认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的育人价值,逐步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习和掌握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技能,提高实施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的水平,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

八.课题进展计划

20049月——20051月,启动阶段。确定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规划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20052月——20067月,子课题深入阶段。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于20067月左右初步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

20069月——20079月,总结结题阶段。子课题研究成果汇总,于20077月之前完成结题报告。

九.成员的组成和分工:(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