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执笔人:陈亮  王建良)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

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家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苏州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践研究,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面的活动,也包括了各种影响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长期的德育研究中,国内外已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德育先进理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其中,影响较大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的主要以下几种:

120世纪初,以杜威代表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传授固定的规则、训练固定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展儿童的理智和探究能力来实现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因此教育要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的强制的灌输等。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影响最大。他提出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与儿童是自己认知结构者一样,儿童也是其道德世界的建构者。他的研究不仅勾勒了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让儿童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活动主动求得道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基础。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著名班主任,如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在长期德育教育第一线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的德育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可以加以应用和借鉴。

4)北京市一些学校进行国家级研究课题《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改变上作出了新的探索,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上指出新的借鉴。

(5)江苏省部分学校进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中小学学德育工作新模式、新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方向。

2、研究的价值

德育实效性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本质的反映,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坚持德育实效性原理,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育思想路线的反映,是学校德育任务和目标的要求。通过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就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做到德育工作的目的与行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有效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研究目标: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辨证研究。

运用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

2、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建设特色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的创设中陶冶、丰富学生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

3、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4、自我教育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组织读书净化,成长日记,榜样激励,心育沟通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内容。目标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5、教师教学行为对德育实效影响的反思性研究

通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反思,寻找和发现影响德育实效的教师人格因素,探求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五、课题研究操作要点

1、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做到人格育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坚持教师主体,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用教师的榜样感召学生。全体教师要积有误投身师德建设,注重行为规范修养,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学生。

2、大力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设优美、舒适、整洁、安静、方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建立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

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表现、演出等艺术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做到教书育人。

学习是学生主要活动,也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责任心、意志力,以及刻苦、认真耐心、不畏艰难等品质。另外,教师要抓好教材中蕴含德育因素,随机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4、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到践行育人。

通过组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团结互助的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动作示范,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反复训练。达到懂得道理,明确要求,模仿学习,自我检查,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5、书籍中净化,自我中完善,心灵上沟通,达到人格升华。

实施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享受成快乐》课题研究,推荐给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文艺作品和必读书目,指导阅读并举行读书报告会、谈话、讨论会等,达到合乎要求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成长日记,榜样示范,格言激励不断反思道德长跑活动,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积极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后,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64——20069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认识德育实效性特征,并对此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德育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价值和目标。

2、实施阶段(20069——200910月)

20069-20071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重点研究第一第二第五个子课题,初步研究其它课题,并作中期鉴定。

20081-201010综合进行行动研究,经验总结重点进行第二、三、四个子课题的研究。

3、总结推广阶段(200910——201010月)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撰写课题总报告

举办成果鉴定会

八、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2、课题实施结束,形成总课题成果报告,并汇集各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专著。

3、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汇报活动,展示优质的成果汇报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