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开发”课题是课程与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于200410月经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KC2004-029),20052月开题,研究工作开展迄今已有八个月时间,计划于2006年底完成。根据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初步构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奠定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公共意识是人的社会性衍生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人类的和谐共处、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意识是一个重要指标。综观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随之而来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密不可分,这种密切不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时代生活的人们所能体验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社会进步并不等于人们意识形态的进步。这一点马克思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中已经进行阐述。而追求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从现实生活上看,许多迹象不断警醒我们:人类的生存不仅有赖于富足的物质生活,由意识形态所左右的行为缺位是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决定因素。德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含盖了公共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其中,公共意识对于越来越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把公共意识培养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现在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把公共意识培养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在相继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都有所体现。这无疑为我们开发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提供良好契机。  

   

加强青少年公共意识教育对建设和谐三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三亚是一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气候、生态环境优势,但在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上却相对短腿。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旅游拉动型经济发展,亚市委、市政府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市民良好公共意识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而从其内容和效果来看,我们对市民公共意识教育还是强制性的,还不能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反思。当前,全国上下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改革,它涉及教育的每个层面,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一种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一些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片面追求课堂的“创新教学”,谋求新课程教学的“政绩工程”,以致弱化了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学校德育工作还是原地踏步,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层面。这是以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只有把德育纳入到课程改革中来,真正成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新课程改革才能呈现其蓬勃的生命力。三级课程管理机制赋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机会,学校可以利用这一开发课程自主权,根据学校、地区的实际,以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当前中小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各中小学校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少,即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少、校本课程开发量少;粗,即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粗糙、品位低劣;窄,即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狭窄;空,即校本课程的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缺,即缺地方、学校特色,缺德育内涵。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开发一系列凸现以德育核心的校本课程,一来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对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也是个贡献;二来有利于推动对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三来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集中各实验学校和教研室智慧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会比盲目开发的校本课程好得多。于是,在诸多选项中,我们选择了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作为中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二)课题的界定  

   

公共意识:公共意识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都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公共事务,捍卫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意识是通过一定的行为养成教育来实现的,是人们对所处的公共场合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公共意识是每个人应当具备品质和道德操守,也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学校教育要从小培养广大中小学生良好的公共意识,塑造中小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健康活泼成长,进而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提高其作为一名公民对社会的贡献度。缺失培养青少年公共意识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公共意识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中小学德育工作不再是浮在各项工作表面的东西,而是进一步具体化,更有针对性,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对于在三亚这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中长大的青少年来说,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意义更为深远。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课程的开发,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简言之,校本课程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身边的课程。  

   

青少年公共意识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公共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承担这一课题的学校,应立足于本校实际,包括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科学的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或文本)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体现与本课题研究相吻合的行为习惯,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  

   

通过本课题的开发研究,以期达到如下目标:(1)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公共意识教育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2)学生成长目标:促进逐步树立良好的公共意识;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公共规则的约束。(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起关于公共意识教育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积累公共意识教育的相关案例,作出相应的解读;撰写公共意识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  

   

二、实验研究工作的实施情况  

   

为了更好将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整个课题研究开发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412月~20051月)  

   

1.印发课题申报通知,拟定市级子课题研究开发项目;2.开展课题宣传活动和课题实验学校申报工作,确定课题实验学校;3.开设课题研究博客网页(http://blog.cersp.com/17003.aspx),为实验学校提供有关课题资源。  

   

(二)展开阶段(20052月~200511月)  

   

1.成立课题组,召开开题大会,组织实验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班级,制定实施方案;2.展开阶段实验班级初测,记录学校、班级、学生的有关原始数据,实验教师选定子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对实验班开课;3.实验班继续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各实验教师认真对课题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记录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心得;4.根据前期的经验设计一堂教学课,课题组成员反复评课修改推出12节示范课;5.经验交流,阶段总结。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并推荐发表;6.迎接中期评估。评估材料报送课程教材研究所。  

   

(三)深入阶段(200512月~20069月)  

   

1.组织学生开展“公共意识从我做起”征文比赛,实验教师继续对实验班级进行整合课教学;2.了解实验学生情况,教师撰写论文;3.课题组内讨论,研究新课程如何整合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公共意识教育,请专家对整合课进行评课,实验数据初步分析,观察实验班学生公共意识的发展。4.深入阶段,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四)结题阶段(200610月~200612月)  

   

1.实验数据汇总。实验教师与实验班学生座谈,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体验;2.撰写结题报告,课题报告和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分别结集编印,聘请专家评审,课题结题。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目前,本课题第一、第二阶段即准备和展开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先后有市实验小学、市第八小学、市八一小学、市一小、市二中、市第九小学、市四小等7所中小学校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确立了公共意识培养的学生发展目标  

   

各实验学校在对课题作出界定后,已经着手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特别对学生公共意识教育中最缺失的部分作仔细剖析,对学生公共意识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二)积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具体物化成果。进入课题实验以来,各实验学校结合本课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三亚市第二中学从激发学生爱三亚、爱家乡,培养三亚城市主人翁的角度,着手开发《三亚市风情诗文诵读》,市第八小学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着手开发《童蒙养正》,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实小是我家,我们热爱她》,八一小学根据学校、家庭、社会的现状,着手《小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及行为养成教育读本》,市一小将本课题细化为若干子课题,全校教师围绕各自的子课题,将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汇编成册,作为学校实施课题的校本课程,市四小、九小也正在着手从培养学生在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的公共意识的角度情设计校本课程。  

   

(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明确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公共意识为课程目标  

   

参与课题实验的学校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也有新课程背景下的专题整合式、探究式的教学。将活动为载体,将公共意识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积极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如市八小以孔子“文行忠信”为主题,开展《三字经》的学习活动,通过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的形式,使学生知道了从小对社会公德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将公共意识进行内化和迁移,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市四小根据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开展爱校园出金点子的活动,评比展示班级牌的活动,送小石子回家的活动;市二中结合本课题在学生当中开展告别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的宣誓活动,向父母献爱心的活动等等,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效果良好。市一小学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从小做学校的小主人,如让学生参与学校卫生工作、两操、校园安全、仪表等方面的检查,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市实验小学和市九小以“一日常规”为起步,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把纪律、礼仪、卫生、安全、学习、劳动、科技等七个方面的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行动中得到教育,得到启迪。八一小学结合本课题,在五年级学生当中开展“蝴蝶效应──看身边小事与三亚市城市建设”主题调查活动,学生们通过切身体会,感悟城市建设离不开每个市民的共同参与,公共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制定了一系列学生养成教育的规范  

   

公共意识最终要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中体现出来,如果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公共意识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各实验学校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养成教育的规范及有关文件,确保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如九小制定了《九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标准》,市实验小学制定了《实验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测评表》、《实验小学养成教育手册》等,根据小学生各个学段、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把日常行为规范浓缩为七项简洁明了、易学易行的内容要求,既符合我市小学生的实际,又体现本课题的基本要求,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便于实践操作,使本课题的贯彻落实有梯度,做到了难易适度、循序渐进,使老师们有了可操作的要求,对青少年公共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保证。  

   

四、课题研究的下一步设想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公共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本课题的中心任务。在本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少年良好公共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在常规工作上,我们除了继续组织有关实验学校就本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和探讨外,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改革、边总结,组织教师学会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在课题研究策略上,我们将把全面抓和重点抓相结合起来,通过行为养成教育来凸显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全面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养成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各育都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实现。重点抓,首先要在全程抓和抓全员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在低年级,学生形成好习惯相对容易,但在高年级,让学生改掉一个坏习惯则十分困难。在低年级抓养成好习惯可谓事半功倍,而在高年级要改掉学生的坏习惯则事倍功半。其次,重点抓,就是在抓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核心。因为学生来到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生在校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同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顺利完成学生任务和养成其他方面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04-07      

 下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