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立项(滚动)课题——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太仓市双凤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对此都很重视。

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这也是一项具有理论价值的课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的课程改革,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将全方位地触动教师,促使教师摈弃传统的旧式的教师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其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基于教师劳动的特点。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匠服务于社会,创造性因此受到制约。似乎只要具备一定的“授业”知识,即可成为教师,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比较容易从事的、工匠式的重复劳动。进入信息时代,仅以技术熟练作为教师标准已过时。教师的职业取向要从工匠式教师向专业化教师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精神劳动,是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加快现代化建设,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4.基于我校发展的现状。从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结果不仅没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和学校撤并等原因。我校的骨干教师几经抽调,目前,青年教师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所以,加强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我们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仍然存在着矛盾。本学区内学生转学或借读于周边学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矛盾。借鉴先进学校成功经验,依托以校为本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支撑起较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我们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题的涵义和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涵义

本课题立足于宏观背景,着眼于我校现状,具有一般农村初中的共性特征,有助于探索一般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般规律。

本课题所指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教师在职阶段的校本领域,其涵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这是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化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

校本研究: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改变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研究,是指农村初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向,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改变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如果坚持以校为本,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和计划性等方面进行科学、持续引领与培养,就能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理论认为:第一,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第二,这种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学习方式,而应该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第三,终身学习还必须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向,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和计划性等方面,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研究,基本形成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框架体系和一定理论成果形式。

3.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明显提升,产生市级骨干教师若干名。

4.通过研究,使我校教育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二)主要内容

从学校层面看,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课题试图解决其中的三个问题。

一是学校如何培育和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不能否认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内在发展的愿望,但数量有限,不是的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缺乏内驱力,要靠外驱力来促进和推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帮助教师解决“想发展”的问题。二是帮助教师解决“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二是学校如何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自主发展”才是“真发展”。通过建立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保护好教师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是学校如何运用校本人文特色资源,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问题。人文素养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题中之义。集邮文化具有怡情、益智、修身、养性的独特功能,是我校不可多得的人文特色资源。通过如何运用和放大这一人文特色资源人文资源,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校本研究法:以本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改变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法:针对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实际疑问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六个步骤,寻找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选定我校教师中典型的个体、案例,通过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弄清研究对象的特点、状态及其形成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过程与主要措施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自20045月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20045月至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选题、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进行相关的调查、调研和前测工作;举行课题开题论证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是研究实施阶段:200412月到2006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工作为: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构建网络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建设、构建支持教师自主发展机制、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在基于校本、系于行动、始于个案等策略方面展开研究;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并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报告,进行中期评估;强化基于农村普通初中、基于校本、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研究。

第三阶段是研究总结阶段:20069月—2006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具体工作为: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汇编《案例(个案)集》、《论文集》、《反思集》、《学生作品集》、《校本教材》等;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二)主要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为了确保研究的有序、有效,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调查现状:重点围绕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广大教师对专业化成长培养的需求,以及其他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的成功案例及剖析;进行座谈、专访、测试,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督察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写出分析调查报告,力求使报告所揭示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主流倾向,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2.创建机制:培育和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机制,从舆论、氛围、制度、评价等方面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机制,建构激励机制,与专业发展热情、态度、成效挂钩的精神与物质鼓励的机制,包括评先考核、职务晋升以及创设各级各类的进修机会等;运用校本人文特色资源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机制,通过建立基于集邮文化的校本特色资源平台——少年邮局,开发、培育以特色宣传、纪念邮戳为载体的人文特色资源库,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延展教师的高雅情趣。

3.立足课堂:教师研究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实践与反思的特征。教师不能不研究自己。不研究自己就没有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没有办法使个人专业获得成长。所以教师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教师的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在课堂,立足课堂,在实践与反思中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4.典型引路:一是行政一班人,要当好一名好公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要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身先士卒,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模范。二是每一门学科确立12名带头人,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学科内密切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把本学科教改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凝成课题,及时组织课题协作研究。三是积极倡导行动研究,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5.层层联动:一是建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顾问小组。二是形成“校级——教研组——教师个人”层层联动的三级培训网络。校级培训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培训(包括专家来校作讲座或市级学科带头人来校借班上课等)。每学期组织一次面向市或片的公开课活动和论文发布会。教研组培训活动。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两周至少一次专题教研活动。专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以简报形式上报教导处并装订成册,教导处在期初课务安排中应确定好每组每周半日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专用课时。教师个人自主培训活动。每日至少一小时读书活动。每周至少一篇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每学期公开一堂教改试验课,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改论文。三个层面的培训做到定期、定址、定人、定内容,并有相应的计划表、过程记录和活动总结。培训形式采用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式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与学期中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

6.个案追踪:确定研究对象,了解现状并对现状及行为问题进行描述,搜集资料,分析与诊断,设计治疗方案,跟踪检验、实施矫治方案、检验矫治方案是否成功。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在“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创新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1.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是校长的教育价值观。“以校为本”的首要条件是校长,而校长进行教育领导的核心是什么?是教育价值观。校长有没有核心的价值观很重要,这个价值观能不能得到全校的教师认同也很重要。作为教育领导,要创造并建立不同的情景将自己的价值观变成群体认同的东西,利用各种情景,利用各种方式和形式去渗透这种价值观,把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群体中去,逐渐变成群体的价值观。

2.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的运行机制。这里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驱机制,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是建立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机制,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内驱力,着眼于发展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第三,强调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由内到外、由下到上,而不是由外到内、由上到下。

3.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是教师的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不是外在于教师的东西,而是教师过好职业生活内在的需要,是教师享受职业生活的需要。其主要的生成渠道是教育活动的场。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什么圣人般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平平实实,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过程,是由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包括观察、反思、研究,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等过程构成的。

(二)初步形成了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运行机制

1.形成了完整、通畅、有效的培训机制。组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和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班,通过任务驱动、考核驱动、奖励驱动等办法,采取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沙龙研讨、专业进修、成长规划等策略,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和计划性等方面,建立了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帮助并促进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建构了多元、合理、宽舒的平台机制。搭建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的多重平台,帮助教师展示教育教学的技能、体验教育教学的经历,使我校教师在公开课比赛、基本功竞赛、整合课评比、论文交流评比、教育博客等领域收获成功与喜悦。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基本功竞赛、论文评比或发表中人次、层级和覆盖面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校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教师论文在《苏州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组团发表、四位参赛教师在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中的同时获奖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成效。

3.整合了系统、多向、流畅的网络机制。

  从上图可以看出,“基于校本发展的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运行机制”突现了“校长是学校之魂”的理念,张扬了“科研先导”的思想,确立了多元、多向、多维的载体,其目标指向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三)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主体的基本目标

1.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特色促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稳步提升办学水平。近三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太仓市文明单位、太仓市安全文明学校、太仓市特色文化学校、太仓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太仓市绿色学校、太仓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2.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采取的“以骨干带动全员,以全员助推骨干,最终形成全体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策略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和欢迎。在市级以上公开课、技能比赛、论文发表交流获奖等领域取得较好的业绩。两年多来,平均每个月就有两项市级以上成果产生。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课题研究的能力:教师独立承担课题的比例为20%,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为100%;撰写论文的能力:市级以上论文发表、交流和获奖比例为75%;编写教材的能力: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少年邮局》编写的比例为20%;辅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奖的教师比例为50%;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比例为95%;受市级以上各级各类表彰优秀教师比例为23.4%

3.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其中,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等级和获奖比例等不少指标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学生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的获奖比例为15.5%在新教育实验组织的首届书香校园征文活动中, 学生组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我校学生取得佳绩,获得学生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在“少年邮局”、“三塔风铃文学社”等学生社团中,学生个性得以健康发展、潜能得以开掘,创新、实践能力得以张扬。在“神舟六号”胜利返回的当天,学生们自发地与航天英雄费俊龙写信,通过少年邮局平台和书信的方式实现了与英雄的“零距离对话”。初二(1)班的王梦婷设计的个性化生肖邮票荣获了“首届全国个性化生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优秀奖。

八、课题研究的启示与今后设想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告诉我们:用明白无误的事实证明了在农村初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可能性,用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专业成长途径。

(一)研究的启示

1.在农村普通学校搞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寻找到科研的生长点。我们构建了以省学会课题为龙头、苏州市规划课题为支撑、太仓市立项课题为基础、校级课题为发端的立体研究网络,让老师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是很规范,还显得“稚嫩”。但我们始终认为,这种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放在“科研”的视野里来“打磨”,带给老师不仅仅是“课题研究”本身,而是使老师们找到了“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的路径,我们认为其实践意义和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有了这样的“打磨”与“锤炼”,使得我们的老师摘取了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的“荣誉”。

2.在农村普通学校搞课题研究必须拥有合作的研究团队,在互动中寻找到科研的增长点。“同伴互助”是基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太仓市优秀教师群体”的产生正是我校教师的团队协作发展成效的初步显现。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比赛15位获奖者中我校教师就一下子占了4位,这种局面的呈现,也正是应验了“同伴互助”的效应。

3.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处理好“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寻找到“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与“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提升”的契合点。我校在“如何培育和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如何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支持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我们通过“学校—教师”双向选择的“任务型菜单”的方式,按“周—月—学期—学年”的实施教师自主发展计划;通过派遣教师去市实验中学脱产进修的方式,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校内教师结对、校际教师结对的方式,推进“青蓝工程”的实施;通过苏州教育博客、太仓教育博客平台,加强网络教研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是硬任务”,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4.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问题,寻找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形成自身专业特色”的交互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有许多未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于“非专业”的依托,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中必须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专业”与“非专业”的交相辉映中走向成熟。

(二)今后的设想

1.抓住一个根本——“全员”参与。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一条融合“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通道。

2.落实一个保证——长效管理。要扎扎实实、始终如一的理智的课题研究,不要蜻蜓点水、虎头蛇尾的冲动的课题研究。进一步变革管理方式:依赖青年教师研究者自身的更自觉的规范管理——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

3.把握一个关键——“四感交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感;引导青年教师对课题有信任感,认识到课题研究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为名利,而是确实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通过引领、培训,及时的反馈,选取最优化的最具操作性的研究方式,努力消除青年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突出发展性评价,让青年教师拥有成就感:从课题研究中确实收获成功,感受乐趣。

 4.转化一种思维——科研意识。青年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意义远不止课题本身,其中最为可喜的则是青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转化,科研意识的确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挫折,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深入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