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

省级课题《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方案

摘要:

     学校经过十年的打造,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辉煌业绩,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内江市首批示范性初级中学。而教师发展速度不快,传统、经验型教师偏多,教师素质与示范初中牌子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科研型教师已是学校急待解决的瓶颈和最突出的问题。

    通过《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让教师,树立新理念,使教师能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指导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反思意识,使教师以反思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提高科研素质,使教师在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经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方针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定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从时代的高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是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教育发展成败兴衰之所系,是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之所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知识全球化,综合国力日趋激烈竞争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建设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03年秋季已有1027个县(区)进入新课程,到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应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将教师的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学习、理解和内化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能否及时变革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课改成败系于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意为着教师必须从观念到行为作出调整,要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以适应新的要求。机遇意为着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育家
 
(三)我们学校的校情
 
我校是为适应东兴城区发展,于1993年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28亩,在校学生2400多人,专任教师92人均来自东兴区各个乡镇。东兴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区,经济不发达,教育经费十分紧缺,学校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新建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契机,高标准,严要求,把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选在了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这个关键点上。学校狠抓教学、教研常规建设,落实区教育局二十个一工程的各项要求,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优质初中教育。通过十多年来的务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多次被评为队伍建设区先进学校,教学教研先进集体,涌现出了一批师德优良、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的骨干教师。92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学历以上教师6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45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内江城区堪称一流,学校先后评为内江市最佳文明单位,内江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内江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内江市首批示范性初级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在学校发展的大好势头下,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部分教师有满足感,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锐意进取意识不强。对已取得的经验不能提升总结,不能静心研究教学、研究自己、研究学生。学校2004年下期已进入新课改,但大部分教师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技术准备都不充分,没有紧迫感,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大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但学习属于松散沙龙式,教师的成长较慢。教师教育理念、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已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已成了学校急切解决的瓶颈问题。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各地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许多省、市学校都开展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研究成果。如吉林市开展的《面向21世纪,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系》研究,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抓教师队伍的全员培训,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名师培养。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立足于青年教师培养,制定了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安徽师大附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在校本教学研修过程中,一如既往地聚集课堂,通过关注课堂实务渴求专业理论挑战能力边缘三个阶段的研究,短短十年由一所一般学校改变成了教育改革楷模。川大附小进行的《新课程实施的校本教研管理策略》研究,双流东升小学探索的学、研、思、做教研四步曲,乐山一小的构建有效教研机制,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等研究,都为在新课改下的教研、科研活动开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三.课题界定
 1
科研型教师:是指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具体地说就是: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的思想者。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对现代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手段等有明确的认识。
 
2)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探索者。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信息,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特色。
 2
培养研究:是指通过校本教研的途径,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展示平台,对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完成科研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强调着力培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主体精神。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给人自主选择机会,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其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前瞻性,要求今日的教育能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而教育能否达到这个水准,关键在教师。
 
3)终身教育理论。我国古代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终身教育经杜威、林德曼等人提倡,逐渐被人们接受。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在思想品行、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技能、教育理论素养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教师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随着其教育对象——“学生的全面而协调发展,其自身也应全面发展,否则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2
.实践依据
 
1)学校担任并完成了省级重点课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实验基点校的研究任务,现又是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实验基点校,并担任了子课题《CAI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研究》的实践任务,现已进入结题阶段。
 
2)完成了市级课题《初中工艺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市教育科研规划办组织专家组作出结题鉴定,综合评分为91分。20个校级课题已结题。
 
3)目前学校有省、市、区、校级课题11个,教育科研活动开展正常。学校领导班子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了科研兴校的重点项目。
 

五.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使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优化。
 
通过研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一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科研型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在区、市都有影响力的名优教师,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科研兴校的成功之路。
 
通过研究,总结科研型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等经验。
 

六.课题研究对象、周期和方法
 1
.研究对象:我校全体专任教师。
 2
.研究周期:20041——200712
 3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还采用培训法(学先进的理念、改变意识和积累知识)、共同分析法(对每一阶段进行共同的总结分析,建立科研档案)。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如何激发教师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不断进行研究反思的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
.研究如何将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内容(即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研究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加快青年教师发展速度。
 4
.研究怎样创新教学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准备用4年时间组织实施。
 1
.准备阶段(20041——20048月)
 
1)用调查法、分析了解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查阅文献,写出文献综述。
 
2)筹建课题研究小组,提出问题进行论证,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学习教育理论,熟悉课题方案,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20049——20078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2)根据阶段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3)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
.总结阶段(20079——200712月)
 
1)整理研究资料,指导典型个案分析编写,出版教师成长典型个案集。
 
2)分析整理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组织准备课题的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预期成果
 
(一)研究措施
 1
.准备阶段(20041——20048月)
 
通过学习宣传、理论辅导、调查分析,调整修改等项工作,增强教师成材的内驱力;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论证科研型教师的标准;完善课题管理机构(建立领导小组、中心课题组、顾问组)
 
1)组织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讨论分析学校创市示范初中后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学习各地教师成才经验,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申请立项研究。
 
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专题《创初中教育品牌,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上下形成一种共识,学校发展必须依赖教师的发展,东兴初中教师要发展,就必须要摈弃、改造过去的,从辛劳的课堂中站起来,从经验的提升中站起来,增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内驱力。
 
3)从横向纵向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分析。也就是对教师个人深度和教师个人与他人的对比来看,从而分析找出教师的发展目标。从上级各业务部门,从学生中全面了解教师工作情况的分析中,找准东兴初中科研型教师培养的切入点,对培养标准进行论证修改。
 
4)搞好校级课题的阶段考核总结研究工作,对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课题大力推广,对存在的问题的课题进行指导。请专家到校指导科研工作,作《经验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到科研型教师》专题报告。
 
5)对《东兴初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行讨论修订,为培养科研型教师建立新的激励制度。
 2
.实施阶段(20049——20078月)
 
本阶段以理论引导、目标激励、制度约束、典型交流,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通过研究学习、教学反思、课堂改革、课题研究,促使教师素质逐步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让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本阶段开展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研究:
 
1)激励机制的建立。本着规范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制度、标准、评价制度,让各类教师为自己设计的目标而研究学习、提高。从学习、研究、科研、评价、奖惩等方面思考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鼓励全体教师自我内化,发展改造自我。在制度、机制的建立中,要本着服务教师发展的原则,制度的生成来源于群众,建立后又服务于群众。本着鼓励骨干教师多渠道专业化发展的原则,政、教分开,纠正业务骨干从政才是唯一的出路的错误认识,防止东兴初中骨干教师队伍由兴盛向培训期下滑的趋势。本着三为主的原则,奖优罚劣,实行优质优酬。所谓三为主,就是奖励与惩罚,坚持以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工作量奖励与质效奖励;坚持以质效奖励为主。准备构建东兴初中教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
 
2)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狠抓教研组长的培训提高,加强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作用的发挥,使其成为培育教师成长的沃土。建立教师学习提高制度,定时、定内容开展集体学习,比如分年级、分学科开展说课活动,个人自学提高,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课题组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课题研究的过程,拟定分期学习内容,开展大讨论,在学校营造一种学习气氛,将学习引入日常工作,加强个人发展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策略和作用的研究,聘请市、区教育专家组成学校发展顾问小组,寻求理论支撑。
 
3)教学反思策略研究。所谓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借助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进行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学科、学生学习规律、教学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三大支柱之一,各地利用教师反思策略研究、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题实验中将结合学校教师实际给予借鉴,将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案例交流活动。
 
4)课堂改革研究。借鉴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校本教学研修足以改变一所学校的作法,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继续贯彻实施《东兴初中实施现代课堂教学意见》,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各种成果纳入学科教学常规,伴随着教学实际的变化,做到常规常新。加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起来,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5)科研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进一步落实,让教师在作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提升教育科研素养。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最高层次,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在课题研究中,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加强理论指导,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课题研究进行辅导,参与指导课题研究;教科室发挥前沿信息搜集,研究咨询指导服务作用;利用课题研究加强探索,寻找教师将科研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6)典型示范激励研究。通过教师个人典型成长案例的分析,提炼其精髓,加以推广示范,坚定教师成长的信心。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展现舞台,提供学习机会,加强培养指导,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
 3
.总结阶段(20079——200712月)
 
分析研究过程,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论文集
 2
.教师成长典型范例集。
 3
.课题研究报告。
 4
.课题研究专题片《为了明天》(影像资料)。
 5
.达市教改示范校,学校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九.课题的研究优势
 1
.学校有扎实的课题研究基础。学校承担了两项省级课题的基点校任务。其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的子课题《CAI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研究》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市级课题《初中工艺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于20039月已顺利结题。
 2
.课题组均具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能力。人人参与了校级课题,92位参研人员,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4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66人,学历达标率100%,市、区、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9人,中心课题组13人中学历均为研究生或本科生,高级教师12人。
 3
.学校教研机构健全,采取纵向分层式研究。
 
校长负责——教科室——教研组——教师
 4
.学校提供后勤、设备保障。学校对课题所需的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给予保障,学校具有系统完善、资源丰富的网络系统,并建有自己的网站。
 

十.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
.课题领导小组:
 
  长:胡孝全
 
副组长:罗真树、江永松、李柏文
 
  员:郑纯清、吴 
 2
.中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校长:胡孝全负责全面课题研究工作。
 
副校长:江永松提供后勤保障。
 
副校长:罗真树负责语文、英语组研究指导工作。
 
教务主任:郑纯清负责数、理、化教研组研究指导工作。
 
教科室主任:吴英负责政、史、地、生教研组研究指导工作
 
政教处主任:饶运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总务主任:张力负责展板设计、音像资料。
 
办公室主任兼理科教研员:何忠负责理科组资料档案。
 
文科教研员:刘良碧负责文科组资料档案。
 
语文教研组长:尤在伦负责本组资料汇编。
 
数学教研组长:张贵金负责本组资料汇编。
 
历史教研组长:李丹负责本组资料汇编。
 
另外,还聘请了以下专家组成课题研究顾问: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研规划办副主任、研究员:周林
 
内江市教科所所长:秦建平
 
内江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艾正安
 
内江市教科所理论室副主任:赵群英
 
东兴区教育局副局长:罗寿彬
 
东兴区教研室主任、中学特级教师:樊代新
 
东兴区教研室理论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吴国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