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及评价》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契机,但在地理新课程研究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在此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的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各种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创造兴趣

在研究性地理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形成了一个指向不同的个体目标群,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地理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发现中挖掘创造的潜能。

三、课题研究学习内容:

1、从地理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在每节课后教师可设计例举一些研究课题,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提出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2、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研究课题

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工业布局、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交通、城镇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文献法:学生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调查法: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考察、运用有关的理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实验法:借助有关实验,分析有关数据来寻找答案

4、综合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综合运用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某个专题的信息和证据,或者演示怎样通过实地工作获得第一手数据和从书本、期刊、地图、相片和统计材料中获取第二手数据,然后学生运用统计、制图等技能分析和评价这些数据。

使用研究方法特别要注意:

1、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具体的调查和收集资料,教师要告诉学生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许多资料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寻,老师可以事先查询并提供有关的网址。

2、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最有效的办法是提供若干份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让学生参考与模仿,这样有助与学生举一反三。在设计调查图表方案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考虑诸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之类的地理因素,以免将社会调查替代了地理调查,还要提醒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条件控制,不能弄虚作假,这样调查的结果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3、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论文和表达观点,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经过三个阶段,用两年时间)

(一)、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5月)

1、提炼课题,申请立项

地理教研组,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尝试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期工作,提炼出课题,并于2006年3月在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

2、精心设计课题方案

可以获得立项和批准后,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课题设计方法,经过多次讨论,形成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方案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的课题研究思想,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研究目标,制定出详实的实验研究计划。

3、完善建立课题组织,统一思想,明确分工

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魏生魁校长为组长,施有成副校长、景筑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计划方案的审查和研究工作的协调,及时解决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高一、高二年级为主,并且还确定了顾金玲、王平、孟祖灿、何跃松、李正东、金占红老师为主研人员。

高一年级,由王平、金占红、李正东老师负责,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上适当引导,帮助,支持。

高二年级,由顾金玲、孟祖灿、何跃松老师负责,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选择、确定比较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课题,学习现代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了解社会,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态度。

4、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培训参研人员

实验开始,聘请施有成副校长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的动员报告,并召开参研教师和实验教师培训会。课题组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相关论文,供参研人员学习提高,研究人员分工阅读整理转化为理论材料。

(二)第二阶段:启动课题研究(2008年5月—2008年11月)

1、课题产生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型的学习,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1)精心设置或提出课题,课题的内容是否和情和理,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态度。学生参与研究性地理学习,动力源于学生对揭示未知事物真相的渴望。因此,课题的设置将会影响学生探究的欲望。课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现实性。

(2)任课教师深入班级,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哪些现象不满意如日常用品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问题转化为课题。

(3)聘请在选题,研究,研究报告做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4)组织学生学习在发明创造等方面有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5)开设创新思维及创造技能、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等讲座。

(6)聘请专家来校辅导,开设专家论坛,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课题的确立等内容。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的过程。把同一学年的四个班分成一个大组,让学生自报课题,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课题的同学,2—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小组内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指导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联系等工作。学生的研究活动也可以个人进行。

3、选聘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供理论,研究程序、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掌握课题研究进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提出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教师帮助下,小组长负责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定出详细的研究方案。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成员、分工、研究主要内容、课题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实施步骤、课题组准备突破和创新的地方、主要的参考文献。

5、课题结题和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和中期结题完成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学生参加这样的答辩会,觉得自己象“研究生”了,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继续研究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完成一个课题后要写出一个案例,形成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案例包。

(三)第三阶段:学习评价 (2008年11月—2009年2月)

1、评价内容

(1)研究过程纪录表

为了检查,掌握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编制研究性学习综合纪录表,内容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活动内容、指导教师意见、活动内容又分为具体过程、活动分工等。每学期末将纪录表交学校。

(2)答辩:

班级范围答辩会,由课题组代表陈述,展示成果后指导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在成绩一栏中把学生研究成果记为A、B、C、D四个档次。

(3)课题的论文或作品,研究报告等

2、评价结果表示

以上活动完成后,评价结果以学分表示,一般2—16课时内容完成为合格,出勤满   课时的课题记1分。

2、评价时间安排

3、为了保证评价质量,安排专门时间进行评价工作

4、激励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争创研究课程

学习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奖励活动,评比结果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优秀学生论文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