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历史选修课的方法及其对策研究》课题方案

谢 彦

一、课题界定:

国家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其中选修课分为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已突破单一的必修课程体系, 形成了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 其最大特点就是选择性, 尤其集中在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上,深入研究开展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方法及其对策对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选修课、活动课,是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形式多样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是历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拓展延伸,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历史选修课、活动课,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活动、实践、创新、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为切入点,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既丰富了历史学科课程,又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新的高中历史选修课,实际上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国家课程的历史选修部分,二是学校自己开设的选修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选修课就属于前者,这也是国家规定每所高中都必须开设的选修课。后者是指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历史类选修课。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陪衬,更不是附庸,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修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固然重要,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还在于课程的实施和实践。高中历史选修课如何实施和实践,值得我们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        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现状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重庆等少数地区还没有实行新课改,其他大多数地方都已经推行。如何开展历史选修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然而新课程标准下,关于选修课开展的研究比较少,关于这方面的课题几乎没有。国外的历史教育在其教育功能上,各国都比较重视以下一些方面:1、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国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情感;3、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4、使学生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5、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态度和价值观。20世纪进入90年代,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又掀起了新的改革热潮。各国非常重视选修课的开展,但是并没有关注开展选修课的方法及其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⒈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在于使人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更重要的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⒉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通过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历史选修课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⒊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在课堂外适当开展历史选修课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其目标:

1、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研究新高考。

2、研究当前学生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学生对历史选修课的态度和看法及其对选修课的期望值,了解目前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困惑,从而对症下药,找出方法和对策,从而使学生不仅具有高分数更具有高素质。

3、研究目前选修课开展的现状。 通过对一些学校历史选修课开展现状的调查,吸取目前开展选修课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了解课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及其对策。

4、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开设选修课的政策及措施。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获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学对开展历史选修课的政策。

5、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的现状。对目前正在开展选修课的高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目前为了开展历史选修课程,教师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提高自己转变观念和角色的。

6、通过以上研究对我区目前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为我区选修课的开展提供一些方法及其对策。

五、选题意义:

开历史选修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高考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历史课程标准呼唤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教育,开展选修课是从来没有的新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求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通过选修课的开展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基础知识,主动探索历史的奥秘,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要做到这一切一套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是学生发展的需要。1984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者都提出21世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即:积极进去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能力,而不是考高分的机器。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几江中学的办学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学校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的任务,课堂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良好的方法开展选修课,端正普通高中生对历史的态度,改变大多数人认为的“历史无用论”、“应付考试论”“背多分论”。

3、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要求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求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为中国的繁荣而奋斗。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方法还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 其最大特点就是选择性, 尤其集中在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上,深入研究开展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方法及其对策研究对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组织教师解读课题思想,在此基础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3、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4、采访法。

5、观察法  观察学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6、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7、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8、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9、个案法:剖析学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转化学生的方法。

七、预期研究成果

对群体经验及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总结、个案及典型资料整合,对比较好的课做成课件。

八、研究步骤及进度

1、准备阶段:2010.10-2011.10,学习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工作;制定初步的行动计划。

2、实施阶段:2011.11-2012.11,实施初步行动计划;在行动研究中进一步联系实际,学习材料;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制订并实施下一步行动计划;研究中期报告会;制订并实施第三步行动计划

3、总结阶段:2012.12-2013.6,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召开结题研讨会;撰写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为江津几江中学历史组集体课题。本课题组成员:谢彦、王宪、张一涛、张春英、聂萍、冉平。

谢彦:课题组第一负责人,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呈报,以及课题研究信息综合处理等工作,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和研究文本起草。

张一涛:课题组副组长,张老师作为学江津区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负责课题的申报,方案的审核、修改,研究技术层面的指导,研究方向的把握,以及成果的评价等。

冉平:课题秘书,负责保存整理保管相关资料。

全体成员:负责收集有关此课题的资料,书籍、课件、光盘。

全体成员: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文章与案例。

研究组全体成员:课题结题相关材料。

谢彦老师负责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把关,在经费方面也给予保障将是课题完成的重要保证。

2.本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教研实力。参加本课题研究的组长谢彦老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二十多年、江津区优秀教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课题的主要参加者王宪老师(江津区教委教研室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员)张一涛老师(重庆市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江津名师、江津几江中学历史教研组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聂平老师参加过课题研究,从教多年经验丰富。冉平老师(研究生毕业、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在课题研究还是在论文撰写方面都是硕果累累。谢彦老师参加《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历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论文《在高三文科课堂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获江津二等奖。重庆市课题:《普通高中大额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张一涛    主研(正在研究中)。《江津市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  课题负责人:王   宪   张一涛。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编写:《基础教育中的历史和国情教育》王宪  张一涛    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历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一涛  王 宪(研究中)。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研究》   张一涛   主研(国家二等奖)。论文:《课程改革呼唤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王宪  张一涛  江津一等奖,重庆二等奖。论文:《新课题改革中历史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王 宪  张一涛  江津一等奖,重庆二等奖。聂萍教师参加《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历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论文《浅谈学生行为规范矫正》江津二等奖。冉平在《大众科学》上发布论文:《浅谈美国第一夫人在总统竞选中的作用》张春英参加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研究工作,参与江津区级课题《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工作,并担任主研人员。论文《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获江津市三等奖;《历史研究性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的运用》获江津市三等奖;《感悟历史 培养能力 升华情感》获江津市二等奖。 论文《历史试卷评讲中几点做法》获江津市二等奖。

3.本组的教师在近几年来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理论,阅读大量的书籍,如  李一平:《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的历史演变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年。课程教材研究所:《20 世纪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年。李隆庚:《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改革纪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朱煜:《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与趋向》。《历史教学》,2003 年第2期。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教育研究》,2000 年第9期。 吕达:《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整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年。陶建萍:《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的探索》。《历史教学》,1998年第12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