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活动课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背景: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教育新理念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教学课堂。高中历史新课程最显著的变化是探究性活动课课程的设置,它被称为基础课体系的重大结构性突破,在教育改革领域可谓横空出世。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课程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人文主义的精神家园,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活动平台。意味教育事业由教书型向学术型、研究型、人文型的人才转型,刻不容缓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教学研究是学校学术领域的活动阵地,它引领时代的潮流,捕捉知识信息、传播学术动态,增强教研氛围,是教师切磋教育教学艺术的天地。因此,学校学科部为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教学任务,组织了课题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以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为课题开展教学活动。并围绕课题,进行初期教学实践活动。

 

2008年3月,本课题经学校审核, 呈报贺兰县教育局,经过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专家论证审定,批准立项为贺兰县首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组从2008年5月进入全面实施研究阶段。2009年11月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申报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历史探究活动课在新教材领域可谓横空出世,它所设计的开放性教学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多元化特征,它所倡导的自主探究过程,是通过诸多途径和环节,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课堂,打破了僵化的框架思维结构,使以人为本,塑造个性化和多元化教学更臻于成熟。它所展现的自由活动的空间领域与活动平台,实际是教与被教者的实践过程,是体验成功,收获成果,审视教学的过程;是形成勤于探求,勇于创新的过程。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对人才的培养,它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学术氛围的形成,具有提供实践经验和基本操作范例的借鉴作用,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新课程探究活动,注重的是教学变化,应致力于活动质量和活动发展以及活动结果,并从中检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和程度如何;检验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是否对应统一;检测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渗透以及教学行为的体现过程……

 

探究活动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检测。一是要求学生呈交书面材料——你对活动课的认识;二是教学反馈活动——关于活动课的问卷调查设计。这两项教学活动,真实折射出活动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反馈式活动问卷调查表格形式,可以清晰检测出学生对活动课的认识。以下摘要:

 

问卷调查统计表


问卷内容


问卷班级


问卷人数


统计结果()



关 于


历 史


探 究


活 动



高三(11)


63


1.     参加者


占98%




2.     喜欢者


90.5&




3.     认为有帮助者


占93%




4.     有困难者


占94%




5.     提出建议者


占84.1%


 

(一)立项阶段:(2008.3——2008.5)

 

从2008年.3月——2008年.5月以学校教研组为中心,拟订了课题活动计划,组织具体落实。分别由金宏清和郭学莉教师,以高一年级《必修课程》为中心环节,开展了关于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史和战争与和平论坛的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实施。以作为申报课题的实践活动和理论依据。

 

(二)实施和论证阶段:(2008年5月——2009年9月)

 

从2008年5月,经过初期探究活动课的实施与论证活动,在理论上已经具备开展课题活动的依据。课题活动进入实施阶段,分别以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为活动中心环节,以历史(必修)和(选修)教材为活动内容。论证阶段基本完成了预期课题计划。实施阶段的活动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的活动资料,全部收归整理。本阶段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

 

1、2008年10月,金宏清在高二年级(13)、(14)班开展了《改革与发展论坛》辩论会,收集论证资料,指导撰写学习心得。

 

2、2009年3月,郭学莉在高一年级开展了《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活动课,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合作编写《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自编教材;

 

3、2009年4月,郭学莉在高一年级开展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活动课,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活动内容,并指导学生编写排练课本情景剧;

 

4、2009年10月,金宏清在高三年级(11)、(12)班,进行了关于活动课的教学反馈和活动问卷调查统计工作,完成了第三阶段的活动安排。

 

5、2009年10月,历史课堂探究活动进入新阶段。以高一年级为活动中心,先后进行并完成了课题之四活动——《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活动主要是针对前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适,尤其在活动指导方法和论证手段以及解决课程资源方面呈现特色。

 

(三)结题阶段:(2009年11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检查各阶段实施中的研究总结和活动反思,讨论分析课题研究实现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实践活动分析]

 

(一)成功之处——第三阶段活动成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探究活动迥异于以往教学模式,且能够落实在实际教学,已经证明新的理念逐渐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中……。

 

从探究活动课题的内容和形式看,已经属于新课程的创新之举,而创新之外所谓的成功,无外是指基本过程中感受或收获之最大,应是异中求新——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渠道,产生共鸣效应,且使教学发生系列变化,进而提高影响教学质量的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是活动中的教学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简表。

 

教学活动是由传授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构成,活动成果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更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它包括学生对活动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程度,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系列行为和实际教学功能。因此,本着此目的,对所在年级进行了教学反馈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从统计的结果看,以班级总人数125人统计,参加过班级活动课的人数占95.2 %; 活动中存在困难者占93% ; 提出建议者占88.1% ,愿意参加者占89.6 %,主张多开活动课者占仅总人数的16 %;没有参加者占4.8 %。……

 

反馈式的问卷调查,是活动课展示给教师的活材料见证。从中可以清晰看出教学活动的实效程度,看到存在的不足和有待修正的环节,它如一面镜子,一览无余的照映出活动课的全部,它是教师评判活动课的依据,为教师提高认识,修正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资料,更为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符合了新课标关于关注学生感知和个体成长发展的宗旨。

 

(二)成果特色—— 第四阶段活动成果:

 

2009年秋季探究活动课进入新阶段。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在高一年级开展。课题《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全年级有9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要求在教师具体指导下,班级学生分成活动小组,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探究讨论,撰写并呈交探究分析报告。

 

此项活动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尤其对于初次接触活动课的高一年级学生。但活动前期的经验与教训,给教师提供了一定基础和教学范例,教师有能力给予指导和活动。活动通过教师安排,网络资料查询,小组分工,开展辩论,进行论文交流与评选下进行。从活动计划、活动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活动中的具体操作看,课题探究活动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从活动结束后的教学评估看,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以及活动效果方面,皆达到了一定高度。

 

《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活动课,最关键在于克服了前期活动中的诸多困难,解决了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果说起始初期的活动是摸索式+点缀式的教学,那么,这次活动课就是由浅表性向实质性的过渡。它促使教学行为建立在教育教研探求基础上而非经验性教学,它用思考、解决、运用等方法融汇了教学,将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在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的一体化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构建了关于教育教学的探究风尚:

 

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贯彻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使教师学会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目的,

 

    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养成探求钻研之风,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活动课开展期间,教师积极努力,勤于钻研,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为探究活动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料,充分展示了教学活动的经验与总结,体现了教师的钻研与探究之风,有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指导。从活动中教师获奖和在校刊上发表的论文,验证了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附后)

 

2、提供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活动平台:

 

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感知,学会探究,关注自身发展,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通过辩论、设计、查询、以及合作分工等方式,端正认识,纠正学习偏差现象,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力求摒弃拿来主义学风,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比如:辩论会、展板等。

 

3、创设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氛围:

 

课堂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相反,在传承和弘扬基础上,改变教学中不适应的教学系列。在突出个性化教学的同时,充分体现现代多元化教学特征。通过网络查询、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和调查实证等实物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教学视野,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师生双边活动功效,创设情景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生机盎然。

 

探究教学活动犹如一剂调味品,融汇着师生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正是——和谐统一是课堂的教育功效,探求真知是师生的努力奋斗。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活动困难:信息查询困难、经济条件的制约、时间不足、课业过重、活动场地受限、资源不足、活动的盲目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次数太少以及个人性格问题的影响……

 

★ 提出建议:加强活动指导、设置奖励机制、学校提供活动设备和图书资源、形式应多样、应降低难度、有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合现代生活、多开几次活动课、应关注热点问题、能否自己确定活动空间、应由简到难……

 

★ 信息反馈:

 

问卷调查表格显示说明教学活动中遗留的传统问题尚未解决,而客观的新的问题在挑战课堂:说明—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根本上未转变或转变迟缓的现象,出现混淆和干扰教学的思想及行为,出现否定的感知认识以及缺乏对课改的理性认识,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过程同样又是教学改革中的正常行为。而这种行为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活动课的开展,成为教学改革中的干扰因素,给今后的课堂探究活动和探究风气造成人为的障碍。

 

既然活动引发了系列正常而又需要克服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教学理念?使理念不成为点缀或装饰性教学;如何修正教学行为?使行为与理念相统一;如何进行教学探究?使探究超越形式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主要归结为:

 

1、观念与认识问题:

 

传统的给予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学习习惯继续左右着学生,表现在活动中不是积极主动的接受,而是被动中局限于简单完成任务。加上定势思维方式的影响,师生缺乏对教学理念的深刻认识,造成初始阶段的探究活动仅仅徘徊在参与程度,活动课质量不高又无法提升活动层次。

 

2、条件与局限问题:

 

由于环境与客观实际条件的制约,给活动课带来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活动课的开展。如:网络查询、实物资料、图书音像等方面。造成论证资料缺乏,活动水平不高。甚至出现无法按要求完成某些活动的状况。

 

3、教学与时效性问题:

 

新课程增加了课程容量,加大了教学力度,实际教学中存在任务重且时间紧,无形中冲击了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多在惜时中进行和完成,难免有匆忙之举,而时间又是保证活动进行的条件。所以活动课的时效性是一个直面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4、能力与风气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干扰,学生的人文基础差,自学程度低,判断历史现象和感知历史情景的能力有限,探究风气明显不足;另外有调查显示:喜动的学生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好静的特点。是否属实暂且不论,但能力有限又风气不足却是实际。究竟如何克服不足,让活动课继续和扩大,是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反思: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需要革除陈陋,创造新生,为教育输送新鲜血液,使教育战线生机盎然。但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摒弃传统。相反,对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应弘扬,而不应全然粉碎或颠覆,不能象翻烙饼式的用今天否定昨天如果,那教育将永远在废墟上重建,教育将永远是零起点。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经历者,为自身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感受和认知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位置,发挥和修正教学行为。从这个角度讲,探究活动使师生大受裨益——反馈式活动问卷调查足以说明。

 

2008年——2009年的系列探究活动课,从认知水平和活动要求看,是符合教材要求和实际状况的。但活动中折射的问题,不容乐观,更不能置弃。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学活动中把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教学循环特征,力求活动不停留在浅表或一个层面,而将其不断递进和升华。在既注重教学个性化的同时,加强思维与活动的指导。活动中必须遵循唤起意识→转换思维→自主学习与参与→成功收获的基本环节,。充分运用教师的人力资源和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继续进行且扩大深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针对班级程度和个体差异性,实施梯度教学。必须坚持有的放矢,具体操作因情而定的原则,切忌一概而论,避免一刀切所造成的教学失误。

 

实事求是是探究活动的原则。探究活动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勤于思考,勇于探求的科学风尚。是在实践中品尝喜悦,在认识中收获成果。

 

七、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建议:

 

    新课标设计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体人文素养,而不是个体,在于形成探求钻研的风气,而不是一时功效。因此,根据活动课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下列建议:

 

1、全方位重视: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从教研组到各学科,从教师到学生,从学习理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全方位重视到潜移默化的教学功效。如此,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人为造成的不利因素,推动探究活动的发展。正所谓——改革需要力度,需要宏观调控。

 

2、树立典型榜样:对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勇挑重担并付诸实践者,可作为教学软件中评判教学功能的条件,树立学科典型与先进示范,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3、发挥教研室功能:教研室应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功能,有的放矢地给予活动指导,给予积极的支持与肯定;对于教育教学信息应及时传达到位,便于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活动。

 

八、课题研究感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次尝试探究活动课,毫无先例借鉴,更无经验可谈,皆在摸索与实践中,故成功与否已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实践者,已在新的教学领域迈开了第一步。

 

苦乐参半的探究活动,可谓步履艰难。有摸索与困惑,有成功与喜悦……恰恰验证了改革的艰难性与不易性。但愿吾辈一如既往,孜孜以求。路途漫漫,是为教育而探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