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以XX学校为例》开题报告提纲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以XX学校为例》开题报告提纲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政策背景

    •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

    • "双减"政策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2. 现实问题

    • 传统小学英语课堂存在机械操练为主、学生参与度低、跨文化意识培养不足等问题。

    • 游戏化教学虽被部分教师采用,但存在目标不清晰、形式化严重、与学科核心素养关联弱等现象。

  3. 研究意义

    • 理论价值:探索游戏化教学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丰富小学英语教学理论。

    • 实践意义: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课堂设计策略,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理解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

    • 游戏化教学理论(Marc Prensky, 2001)强调"数字原住民"学习特征;

    • 任务型语言教学(David Nunan)与游戏化结合已有实践案例。

  2. 国内研究

    • 王蔷(2020)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

    • 现有研究多聚焦初中以上学段,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系统性策略不足。

  3. 研究趋势

    • 从单一趣味性转向"游戏机制+学科目标"深度融合(如积分系统与词汇积累的结合)。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 构建指向英语核心素养的小学游戏化教学策略体系;

    • 开发适用于不同课型(词汇、对话、阅读)的游戏化教学案例库。

  2. 研究内容

    • 现状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分析区域内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实施痛点;

    • 策略设计:基于ARCS动机模型(Attention, Relevance, Confidence, Satisfaction)设计分层游戏任务;

    • 技术赋能:探索AI语音测评、虚拟情境等技术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

    • 评价体系:建立包含语言输出、合作能力、文化理解维度的多元评价量表。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 行动研究法:开展"设计-实施-反思-改进"循环教学实验(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3为例);

    • 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班(游戏化教学)与对照班(传统教学),通过SPSS分析数据差异;

    • 案例分析法:收集典型课堂实录,提炼教学策略有效性证据。

  2. 实施步骤

    阶段时间任务
    12024.9-10文献研究、设计调研工具
    22024.11-12实施前测、建立实验班与对照班
    32025.1-6开展三轮行动研究并采集数据
    42025.7-8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五、创新点与预期成果

  1. 创新点

    • 提出"目标分层+游戏机制+素养评价"三位一体教学设计框架;

    • 开发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英语教学游戏(如"西湖景点导览角色扮演")。

  2. 预期成果

    • 文本成果:结题报告1篇、游戏化教学设计集(含20个课例);

    • 实践成果: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验证);

    • 辐射影响:形成区域教研共同体,举办2场区级公开课展示。


六、研究基础与保障

  1. 研究基础

    • 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论文3篇(如《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游戏设计原则》);

    • 合作学校具备智慧教室、语音实验室等硬件支持。

  2. 保障措施

    • 聘请高校英语教育专家担任顾问;

    • 设立每周教研例会制度,确保研究过程动态优化。


七、参考文献

  1. 王蔷. (2020). 小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北京: 外研社.

  2.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McGraw-Hill.

  3.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 北师大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