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第一章:创意法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什么是创意?

创意作为名词时,指有创造性的构思、想法等。作为动词时,指提出有创造性的构思、想法等,即创立新意更通俗地说,就是“改变意识”。说得更明白一点,“创意,就是用新的眼光来做事。不做‘老眼昏花’之人自有创意”。这个词在古时候就有。汉代王充在《论衡.超奇》一文中说:“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这里说的是孔子写《春秋》一书时的“创意”情况。宋代程大昌在《演繁露.纳粟拜爵》一文中说:“秦始皇四年,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按此即晁错之所祖效,并错创意也。”这里大概是说,秦始皇时期,用粮食换爵位,是大臣晁错的“创意”。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这里说的是美学方面的创意。现代郭沫若在《鼎》一文中说:“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的创意和风格上,应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这里强调的是文学作品要有创意。

当代,创意一词应用就更加广泛了,如广告创意、服饰创意、食品创意等等。一句话,社会竞争是那么地需要创意思维!硅谷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冒险家的乐园,美国六百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有一半聚集在硅谷。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王维嘉说:“要想在硅谷创业,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创意,然后,把这个创意编成故事,打动那些风险投资家,然后创办自己的公司。”这里讲的是风云人物的创意,实际上对普通人同样如此,只有具备了创意思维,个人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否则,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你的那一片天地就被有创意的人占领了。

百度百科收录了“创意生活”一词,并作出如下解释:“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词;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这段话揭示了创意的本质特征,但我们更想揭示创意“伟大而平凡”的真实面目。

我们认为,创意是世界性的话题,是永恒的话题,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武器。创意思维是个人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值得指出的是,创意“不是什么神奇而高不可攀的东西”,恰恰相反,创意是根据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新策略。创意的本质是求实。创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非教研者独创。

 

 

第二节:什么是创意法?

创意法即“创意之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之法。创意本无法。个人的创意主要靠“长期积累,偶而得之。”之所以提出来,只是为了便于大众理解。目前,国内外对创意法已有若干研究,非教研者独创。但“创意法”一词如果作为“郭成志创意法”的简称时,则为教研者独创。而且,教研者将创意法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却开中国创意法教育之先河。

我们要了解本书所说的“郭成志创意法”指的是什么?它是一种以“最差即最优”这一独特命题为主要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这是一种动态的双向思维方法。因为它带有教研者个人的思维特征,而且其灵感来自于教研者的求学和从教经历,所以称“郭成志创意法”。“郭成志创意法”属教研者独创。一般情况下,也简称“创意法”。

形象地说,它是“医治老眼昏花之人的眼药水”。是教研者应用创造学的感性总结。更通俗地说,它就是“改变意识的办法”。它的基本运动特征就如“跷跷板” ,“从一头看低,从另一头看就高”。“任何事物的从一头看‘最差’,从另一头看肯定‘最优’”。即面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到它的另一面或反方面,从而产生创意。

个人的创意潜能实际上是相等的。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用现代医学进行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这个事实是美国神经学家诺曼.凯舒温特最早发现的。而一味地发展左脑逻辑思维,就会使右脑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受到抑制。反之亦然。每个人的两种思维质量之和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这种潜能有的被“激活”,而有的未被“激活”。而且,未被“激活”的人相当普遍,人们几乎从小就缺乏创意思维。而接受“郭成志创意法”训练可以实现对创意思维的“激活”。使个人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郭成志创意法”又是“个人不被社会淘汰之法”。

它分为十法,现分述如下:

1)不定创意法:认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不是一定的。抓住生活,尤其抓住“最差的答案”,即可创意。(2)天生创意法:虽然答案多样,但每人都要利用自己天生的独有的创意思维。认识这一点,即可“成差”,即可创意。(3)传真创意法:如何找到自己的独有思维,一般化的思维,往往是不实在的,“说实话、做实事”,有如“传真”,看似“极差”,实则有创意。(4)童心创意法:要“说实话”,须有“童心”,所以,“童心”必“差”,可以创意。(5)相加创意法:社会大环境会扼杀“童心”,如何保留“童心”,可将异类事物进行超常组合,可恢复“童心”,而以“差”创意。(6)梦中创意法:由于习惯性思维的影响,“相加”往往不“凑效”,难以“成差”,须“梦幻”组合,方可“成功”。(7)反向创意法:“梦幻”组合也有一般化的时候,不如停止组合,逆而行之,可“差”,也可创意。(8)相减创意法:大家都逆而行之,则仍无“出头”之日。不如减去要素,追求单纯,亦可因“差”而创意。(9)两面创意法:减去要素后,要素容易单调,不如理出要素的两个完全相反的面,以求“差”而创意。(10)完全创意法:有时,两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完全细节之处,才会“差得深刻”,真正做到有创意。

这样十种创意法的叙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读者只需理解一点,那就是创意法离不开一个“差”字,只有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差”,用实际行动善待“差”,创意才能成功。国人的意识里最不能容忍“差”的东西,所以导致了个人创意能力的缺乏。

郭成志创意法思维在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有三个步骤:

1、最差即最差,最优即最优。用顺向思维考虑,事物有“优差”之分。例如小张的家庭条件是“最差”的,小李的家庭条件是“最优”的。这是既定的事实。

2、最差即最优,最优即最差。用逆向思维考虑,我们在碰到一种“最差”的事物时,要认识到它同时也是“最优”的。例如,小张的家庭条件是“最差”的,而这种条件更容易培养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他的家庭条件也是“最优”的。他应该为此而感到幸运。

我们在碰到一种“最优”的事物时,要认识到它同时也是“最差”的。继续上面的例子。小李的家庭条件被认为是“最优”的,那么,他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是“最差”的。因为这样的家庭也容易产生惰性。

3、优差平等,平等才有发展。综合两种思维考虑,当我们同时面对“最差”和“最优”的事物时,要认识到它们是平等的。再继续上面的例子。小张的家庭条件是“最差”的,小李的家庭条件却是“最优”的,实际上,他们两人的家庭条件是相等的。小张根本不要怨天尤人。小李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他俩只有利用各自的家庭优势,取得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这种平等的心态,无论对小张还是小李都是必要的。心态平等,个人才能发展。

第三节:什么是“创意法教育”?

到底什么是“创意法教育”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左右脑思维得到和谐发展。从学生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创意法”的教育,将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从教师层面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创意法”,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创意法”。

它是“一种学生学创意法,教师和家长也用创意法的教育”。 或者说,它就是“一种改变意识的教育”。它是一种“学生在滴眼药水,教师也在滴眼药水”的教育。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拯救天才”的教育。还可以说,它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教育。所以创意法教育具有双重含义。换一句话来说,在创意法教育中“‘最差’的答案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的答案,‘最差’的学生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因此,创意法教育又叫“跷跷板教育”。因为创意法教育体系在国内外并无研究,它属于教育研究者本人首创。而且,其研究以郭成志的求学和从教经历为素材,所以,创意法教育也称“郭成志创意法教育”。

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是:最差即最优。

具体诠释为: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其脑科学论证为: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意法教育的操作模式:创意法教育认真反思中国教育改革中某些失败的教训,历来重视对现实教育大环境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它研究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来度过应试教育的难关,如何帮助学生在应试教育下而不受到伤害。

创意法教育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思维类型学生进行操作的横向操作模式,也形成了针对同一思维类型进行操作的纵向操作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纵横学案模式。

横向具体操作模式是:

1、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

2、把“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

3、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

 “最差”生的创意思维是保存“完好”的,所以必须“展示”。通过这种“展示”,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最优”生的创意思维往往被标准答案所“扼杀”,所以需要“激活”。通过这种“激活”,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

 “中等生”的创意思维处于“完好”和“被扼杀”之间,所以需要“修复”,这样,他们的潜力就发挥出来了。

其纵向操作模式为:

1、平等冒尖教育阶段。

2、简易教育阶段。

3、零起点教育阶段。

要认识到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时刻能冒尖的。尤其对于一般意义上是的“最差生”,一定要重新认识他们。

但是光认识还不够,还要人人能接受的辅导方法,那就是简易教育。做一个好学生,只需要写好一竖,写好了竖,则字有力,其他笔画自然写好。字既然美观,没有不成为好学生的。教育其实就这么简单。当前教育大量地让学生进行重复劳动,缺少真正的素质训练。

纵横学案模式将在创意课堂一节有专门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最差生”最没有应试能力,所以要放弃对他们的奢望,当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你从零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样,你会觉得原来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创意法教育属于创意教育的范畴。创意法教育创意教育相比,它偏重于让学生和老师掌握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创意法。它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研究创意教育。“从差中创”是它区别于一般创意教育的特征。该教育“能真正面向全体”的特性也验证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正因为个人的创意潜能是基本相等的,而教育的关键问题又在于“激活”个人在社会中的创意思维,所以,教育根本不需要“教”,应该去掉“教”字,才是真正的教育。创意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你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你不要无情地夺走学生什么。要改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为“转换”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应该具有像“跷跷板”一样的价值:一种运动状态下的“转换”。有“转换”则有价值,无“转换”则无价值。而教育的关键侧重于此:教育者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应该是让学生“学会什么”,也不是让学生“会学什么”,而是为了“激活”个人与生俱来的创意思维。“只为归还学生与生俱来的东西,归还学生本来就会的东西”。一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过是为了“展示”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品质。教育的关键不是“给”,而是“还”。

如此以来,是不是“任何答案都不需要学生思考”?是不是“任何学生都可以坐享其成”?回答是否定的,恰恰相反,创意法教育的“最差答案”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真诚”,创意法教育的学生观体现的是教师的一种睿智。“人人有成功的自信,人人有失败的危机感”是创意法教育的良性状态。

在创意法教育体系中,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不是静态的“结果量”,而是动态的“转换量”。

创意法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一、实用性

    创意法教育提出一些看似“错误”的命题来实现教育的根本性转变,是针对教育现状而提出来的。当今教育那种“削足适履”的现象已愈演愈烈,如果继续下去,广大不适“履”的学生将被“削足”,既被“削足”,便“不能行走矣”。也就是说,他们就这样被教育所淘汰了。少数勉强适“履”者也会有被淘汰的一天。人才就这样被埋没,国家的损失将不可估量。而创意法教育命题对真正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实用性意义。创意法教育的本质是平等教育。我们要防止进行曲解。

二、人文性

创意法教育命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既然“‘最差’的答案必定是‘最优’的答案”,那学生还有什么不敢想,还有什么不敢做呢?既然“最差的学生必定是最优的学生”,那还有谁不可以成材呢?所有学生势必感到一种真正的关怀。在这种关怀下,学生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科学性

应该说,创意法教育的命题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属于教育观念的范畴,不属于法制的范畴。创意法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哲学、脑科学基础之上的。创意法教育思想,主要是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宣传。目的是让学生由此得到一种极为有利的成材环境。比如说,如果说地球没有引力,这是“错误”的,但不能说它是“优”的,“杀人放火”是犯罪,我们就不能说它是“优”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拿自然科学和法制观念等来推翻创意法教育思想。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创意法教育思想亦如此。通俗地说,无论大人和小孩,没有谁会认为“杀人放火”是“最优”的。否则他一定脑子有问题。但是创意法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广义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也必定有一个使它变得“最优”的角度。这种换角度的办法对教育尤为重要。当然,任何知识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超越或反叛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意法教育知识体系具有广泛科学性。我们不要孤立、静止地去理解创意法教育命题。

创意法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两手”教育。在目前,既有“应试”的一面,又有“反应试”的一面。我们计划做一件事时,往往有“两手”准备,这样才不至于因情况的改变而措手不及。创意法教育是“两种方法”的教育,既有一般的教育方法,又有特殊的教育方法。创意法教育是一种“开车式”的教育。它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教育的方向。创意法教育是一种“二元并列,一元为主,并最终一元独立”的教育。创意法教育既有标准化思维的运动形式,又有多样化思维的运动形式,为二元并列,但又以多样化思维为主。在条件成熟后,最终让多样化思维发挥到极致,但最终不会排斥标准化思维的存在。

这种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创意法,认识到“创意有用”,从而学得有创意。学生所学的创意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可以应用,甚至在社会上又可以直接运用。二是要求教师运用创意法,承认学生创意潜能相等,从而教得有创意

本书将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来详细阐述这种教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