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         理论依据

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3、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二)实践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1)创情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板题

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试做

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二年一班(33名学生)对比班级二年二班(33名学生)

三年一班(35名学生)实验班级

三年二班(33名学生)实验班级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7、过程与方法

1)摆正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8、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热爱生活的兴趣。

3)发展学生弹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3月~20068月)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2、完善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建立课题组,确定首批实验教师。

4、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5、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         实施阶段(20069月~20087月)

1     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20069月~200612月)

2     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20073月~20078月)

3     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20079月~20087月)

(注:每个环节的研究同时兼顾其他三个环节的研究,在突出研究重点环节的同时,与其他环节融会贯通。构成模式。

(三)         总结、推广阶段(20088月~20097月)

1     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     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     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4     结题时间:20098月~20103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我身边的数学》学生论文集。(每年每个实验班推荐10篇)

3、编辑校本教科研通讯(每两月一期)。

4、撰写结题报告。

5、设计“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板。

九、课题的研究组成

参研单位:抚松县东岗小学

课题组成员:

    长:管清华

副组长:隋晓平、祝庆昌

    员:崔维臣、辛晓明、宋文志、姜玉芝

实验教师:张道荣、陈艳、梁中华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研,确定本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2、组织制度的保证。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经费的保证。

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

4、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多为实验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做法,提高研究效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