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中新课程实施样本校教科研研究课题申报

兰州市高中新课程实施样本校  

教科研研究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实施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研究  

 

课题总负责人:                             

 

课题实施责任人:         王德贤                

 

课题策划实施部门:       教科室                

 

课题申报日期: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一、  负责人及研究人员情况  

总负责人姓名  

王海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1月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物理学科教学  

工作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0931-7924482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  

730060  

实施负责人姓名  

王德贤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  月  

行政职务  

教学副校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数学学科教学  

工作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0931-7924453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  

730060  

主  

   

要  

   

参  

   

加  

   

者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研究专长  

      位  

马永福  

男  

   

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教学  

教科室主任  

  丽  

女  

   

中学高级教师  

生物教学  

教务处主任  

史志春  

女  

   

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教学  

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璞  

女  

   

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教学  

英语学科教研组长  

朱惠兰  

女  

   

中学高级教师  

数学教学  

数学学科教研组长  

张明刚  

男  

   

中学一级教师  

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教研组长  

  青  

女  

   

中学高级教师  

化学教学  

化学学科教研组长  

郗风芹  

女  

   

中学高级教师  

生物教学  

生物学科教研组长  

  红  

女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教研组长  

王志豪  

男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教研组长  

  滢  

女  

   

中学一级教师  

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教研组长  

  卫  

男  

   

中学高级教师  

体育教学  

体育与健康教研组长  

贾振义  

男  

   

中学高级教师  

美术教学  

艺术学科教研组长  

李天巨  

男  

   

中学二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  

技术学科教研组长  

   

   

   

   

   

   

预期的主要  

      果  

CDAH  

A专著   B译著   C研究报告  D论文 E实验报告 F工具书  G电脑软件  H其他  

二、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18月  

~  

20121月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理论探索与行动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马永福  

2  

20122月  

~  

20127月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师生互动的行动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王德贤  

3  

20122月  

~  

20127月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习得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丽  

4  

20128月  

~  

20131月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的行动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丽  

5  

20132月  

~  

20136月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王德贤  

   

6  

201011月  

~  

20136月  

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研究  

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马永福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39月  

《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实施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海  

2  

20139月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典型案例选编  

著作  

王德贤  

3  

20139月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典型案例选编  

著作  

  丽  

4  

20139月  

阶段性研究系列论文选编  

著作  

马永福  

5  

20138月  

高效课堂教学优质课实录  

DVD光盘  

王德贤  

   

   

   

   

   

 

 

四、  课题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把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上。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世界各个角落。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这种时代发展的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个重大举措。  

2010年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校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及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发生大的改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仅仅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用单一、机械、死板的方式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置于依赖、被动、死记硬背的境地,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习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我校也随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了“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在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理念来转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生态距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怎样处理好三维教学目标,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不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为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所以,我们要通过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研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理念、途径、内容、策略、方式方法等,探索既符合新课程精神,又符合教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的新突破。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将平时的课堂教学做到有效、高效。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优选一套合适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教育方法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一套适合与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实施高中新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有管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很难适应我校,乃至我市及西部教育发展相对之后地区的学校实际,为此探索一套适合于本校乃至本地区的行动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式基于这方面的思考,特选择此课题做行动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升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灵活开放、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学堂。  

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机智,而且能够张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进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变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在课堂上,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0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有效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成为我校教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三、研究的理论假设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教学方式则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组织、指导取向;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可见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交往与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学”与“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质上说二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引发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转变,并能提升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落脚点就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因此,从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入手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真真意义上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可行方法。这种方法对实施新课程,使广大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在新课程和新课程实施理念下,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单一、机械、固板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现代学习方式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合作者的作用;转变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人格;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增长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  

1、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研究。转变教师以“我教什么”、“我怎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学什么”、“学生怎样学”为中心进行多种教学思路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状况的分析,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研究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及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围绕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进行必要的增删和重组,实现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师“权威”、“领导”的角色,探索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行为和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相互沟通、对话交流的方式,生成“师”与“生”、“教”与“学”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习得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要着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研究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逐步形成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获取新知识的策略;探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学生学习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情感,健全人格的基本方式。  

5、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在探索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方式的过程中研究评价语言、评价情感、评价态度、评价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6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互”是师生间多角度、多方位的思想碰撞,“动”是师生间亲密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与学生心理感受的基本途径,更是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有效设计教学预案,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和高效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应用性微观研究。  

我们要遵循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前提下,具体采取如下方法:  

1.强化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同时挖掘校内教师培训资源,全员、全程开展“专题讲座”、“教师论坛”、“案例分析”、“成果展示”、“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投入到理性的实践中去。  

2.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习。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的经验、教学案例等,要把教师的自学贯彻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行动,把教师的自学内容紧密地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既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3.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现状。既要进行课题实施前的状况分析,还要进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分析,始终把握研究解决的问题,瞄准研究方向。  

4.强化课题实施过程的自我调控。课题研究要有严密的行动计划,并有步骤地进行研究的同时,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同伴的反馈信息,结合自己行动中的体验总结出阶段性成果,找出继续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调整行动方案,确定行动策略,有目标地进行行动研究。  

5.加强案例积累和教学反思。要把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状态,不断积累教学案例的同时,把教学反思贯穿于日常的课题研究过程之中,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课活动。课题研究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备课组、学科组、教研室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课活动,充分开展对话与交流,做到智慧共享,成果共享,提高课题研究的层次。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用三个基本阶段进行研究。  

(一)准备阶段:201011月——20117月)  

1、分析课堂教学现状:  

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问题,明确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2、进行必要的理论阅读和课题论证:  

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围绕课题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的经验、案例等。在此基础上设计行动方案(即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的价值性、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等方面加以论证。在校课题研究小组反复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制定本组的子课题。  

3、召开开题会:说明课题,提出实施意见,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中。  

(二)实施阶段:20118月——20137月)  

这一阶段也可以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可把一个学期作为一个小阶段),将行动方案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行动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每个小阶段里必须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自我调控策略。主要做到: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将教学反思与课堂设计紧密结合。  

2、 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不断增长实践智慧。  

3、 采取问卷、谈话以及与同伴的对话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在梳理信息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  

4、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和教研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每个人每个学期做一次课题研究课,每个备课组每学期进行2~3次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5、 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教学案例,每人每个月至少提交一份教学案例。  

6、 注意阶段性总结。每个学期各教研组(或备课组)和每位教师提交一份阶段总结。  

7、 科研室与教导处紧密配合,对各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调控,并提出下一阶段行动研究的具体要求。  

8、 及时搜集各阶段生成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37月——20138月)  

每个教师、各个教研组(备课组)、教科室进行全面总结,展示成果状态(课堂教学、论文、案例等),向上级科研部门做较系统的汇报。最后结题。  

七、研究条件及保证措施  

研究条件:  

1、长期以来,我们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反复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论和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已有实施新课程的初步尝试。  

2、学校的教育科研同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兴教氛围。  

3、校领导班子有以科研促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并有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一批市、区教育科研骨干。  

4、学校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组织和科研管理及指导系统。  

保证措施:  

1、 由校长牵头的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策划,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  

2、 学校内部建立以教育科科室为中心的课题研究网络系统,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对本课题及其子课题实施进行全面调控。  

3、 制定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使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调动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  

4、 教科室及时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和研究成果。  

5、 学校足额保证课题研究必须的经费(包括相关资料、培训、学习及其它硬件方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