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农村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2011年度农村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课题申报

各教研员:

为了促进农村中青年教师拓展实施创意法教育,我们决定启动2011年度农村中青年教师培养课题申报,申报步骤请见: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中国教育学会创意法教育研究总课题组

 

 

以下材料与课题无直接关系:

课题《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如东县栟茶镇靖海初级中学  教科室

(一)研究过程回顾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学校教科处的统一调度下,于2006年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并由教务处、教科处及教研组、备课组中一些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共同承担该项研究工作,由课题组长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按照课题研究的规范,着手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确定了课题组成员,并通过两次讨论会,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并调整了研究切口。同时对全校教师特别是初一实施新课程的教师的教学状况及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手段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收集了有关教师的素质修养、培养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与此同时开展课题研究的论证工作。

    在课题的启动阶段,我们初步拟定了有关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内容,管理要求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内容,并着手进行教师素质目标的调研、问卷等工作。通过调研、问卷等工作,再加上集体讨论论证,确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农村青年教师的特征研究以及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的研究,并通过学校教务处及教科处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激励机制加以研究,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青年教师队伍。

在总结阶段,我们主要是根据行动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归纳,进行课题总结。主要通过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三方面来总结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征、培养模式、管理机制,探索一条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及教师个人发展的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新路子。在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工作中,首先我们坚持引导、激励、表彰的工作原则,引导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激励有潜能的青年教师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表彰先进与优秀者,促进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其次我们正视教师个体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差异性的构建,即因材施教。第三,注重集中青年教师的智慧开展构建工作。并把尊重、关心教师落实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巩固,才能提高“构建”成效,从而加快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加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

(二)  研究内容与措施

1、青年教师成长的客观环境

第一,          校风、教风、学风的影响。

第二,校领导的重视。

第二,          教师群体的影响。

第四,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第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2、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观因素

第一,坚持不懈的学习。

第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综合性知识结构。

第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育工作。

第四,超前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第五,          精湛的教学能力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3、青年教师培养的层次与方法

A、青年教师在校本教研、师徒带教的基础上使其角色迅速转变,由新教师变为合格教师。

    B、青年教师在校本教研、教育科研以及教育管理过程中使其由合格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转变。

C、青年教师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等方式成为研究型骨干教师。

4、农村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规律

   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应遵循“学教说写”的一般规律,也即学中研,研中学;教中研,研中教;说中研,研中说;写中研,研中写的四字规律。在这一般规律的指导下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培养:

    A、提出要求,明确方向,给教师一种独立选择的空间

    B、分层指导,充实提高,给教师一种及时有效的帮助

    C、研讨交流,营造氛围,给教师一种充分展现的机会

    D、搭建舞台,促进成长,给教师一种自立选择的余地

    E、机制激励,感受成功,给教师一种体悟成功的经验

    F、自我设计,相互交流,给教师一种获得提高的条件

5、农村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

首先,建立必要的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确保构建工作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这主要有:学校领导的讲座制、骨干教师论坛制、青年教师双学小组制、人手一课题制、、论文汇编制、校刊出版制。教师培养的流程管理制、骨干教师津贴制、各学科说课上课评课制、爱心助学制、教学进步奖制、改正不足点制、青年教师自主发展设计规划与调控制等等。

    其次,建立研究平台,深化青年教师队伍的构建工作。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构建的基础,就是把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提炼,形成一个固定的课题加以思考。人人一个课题是通过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一个实践研究与岗位练兵的平台,从实践研究中得到对问题的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最终形成理性的经验或观点,指导未来的教育工作,同时通过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养成勤思考,勤观察、勤分析、勤比较、勤总结等习惯,增强研究的能力。

     第三,大力夯实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为构建青年教师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建设,近年来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出了以“写”、“讲”、“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写”:从“三笔字”开始到千字文、课题报告、论文撰写;“讲”:从过朗读关、发言关开始到即兴演讲,说课评课以及开设专题讲座;“做”:从投影片制作到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多年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建设,不仅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还对构建“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工作作了厚实的铺垫,从而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升华。

     第四,大力拓展“三大组”在构建青年教师队伍过程中的载体作用。

    A.“双学双爱”志愿组。     党团支部组建了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双学双爱”志愿组。按计划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章;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开展爱事业、爱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及成才,特别是对缩短新教师适应期,使其尽快进入育人角色,少走弯路,培育好苗子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B.教学研究辐射组。组建以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为主要对象的教学研究辐射组。在各学科中深入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探讨各学科教学中制约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各种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以及教材辅导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等工作。

    C.教育科研协作组。由各年级组长与校级学术委员会成员和校级市级骨干教师组成。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立课题、论证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检查指导课题开展,作课题总结,评比考核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推广教科研成果。向教师提供每月千字文的思考主题,对每月千字文进行分类、评比,定期编辑新星校刊、镇中科研和教师论文集。平时负责向教师介绍最新理论信息,优秀书刊或文章,印发先进经验材料组织学习。如“教改信息等。

第五、始终不渝地坚持搞好“八个一”、“一个十工程。承担教书育人工作的全体教师都有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书育人水平,以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全员提高的“八个一”工程,即每个教师承担一个教科研课题;每学期精读一本理论著作;自找一位带教老师;上一堂研究课;作一次专题讲座;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历上一层次;掌握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做到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同时不断根据新情况新要求赋予新内容,充实完善。

6、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A、新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往往还带着一股书生气,要想使其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得进行角色转变。而进行角色转变的最佳途径就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三步曲”。除此还通过“师徒结对”、函授自考等方式,不断地学习反思,特别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每周一活动,每月一循环,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交流反思-主题教研这样的校本教研模式,再辅以现代教学四项业务技能比赛,首先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就让新教师得以迅速地进行角色转变。其次在教育局或进修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中通过听专家报告或观名师上课等方式,以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的方式让新教师在角色转变的基础上能够迅速成长。简而言之,通过内外兼修,内通过校本教研及函授自考,外通过继续教育及师徒带教,再辅以“三笔字”、“四项技能”等基本功训练及考核,使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合格教师靠拢。

B、骨干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青年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往往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团结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为此,校领导及教科处在教科研及教育管理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摸索出了一套农村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但对于研究型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研究,对于骨干青年教师培养的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成果。大体来说,骨干型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再加四项基本原则”。这里的一个中心是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青年教师担负起学校发展的神圣使命,改革学校的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开放权力让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外出考察、外出听课、外出参加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坚持中层领导干部年轻化,坚持任人唯能唯才是举,坚持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个性,坚持发挥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从而让一大批有能力有上进心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可以这么说,骨干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学校领导的左臂右膀,这些青年教师身上往往压着三副担子:一是校本教研担子,一是课题研究担子,一是班主任或中层领导的教育管理担子。三座“大山”压在青年教师身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一言以蔽之,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座大山,四项基本原则”

C、研究型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合格新教师向骨干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进而培养出一批研究型骨干教师,这是青年教师培养的“三步曲”。对于研究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求更严,目标更高,主要从师德、师能两个大方面来进行。对于骨干教师,要求德才兼备,师德高尚,师能高超。培养研究型骨干教师,主要是通过上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认定为契机,从教科研以及教育管理方面能力不错建树颇多的青年教师当中筛选考核,再选送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理论考试及现场技能考试,考核结束之后,再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考核小组到各个学校进行民主测评,前面提到的理论与实际考核属于师能方面,在此基础上的民主测评、师生座谈则属于师德方面。通过师德及师能考核,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骨干教师大名单并发文。对于研究型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校挑大梁,一手抓教研,一手搞科研,担任班主任的还要搞好优秀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在外树大旗,外出培训研讨,下乡支教指导,有的还要担当校外辅导员。除此,还要参加成教学院承办的骨干教师学习培训班,在培训期间必须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论文,一堂主题教研课,一次学术交流,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等学习要求。通过在校练“内功”(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及教育管理研究),在外练“气功”(学习考察、下乡支教、脱产进修及挂职锻炼等方式),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型骨干教师,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