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鄄城县育才实验中学    仪孝卿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2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课题从2013年12月开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2、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3、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过程

1、研究的对象

本校共有二十五个初中教学班,初一、初二各十个班,初三五个班。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把各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月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通过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上网收集查询现如今类似课题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少走弯路。

(2)教育案例研究法,经常上或听公开课,开教研会,找到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实践、反思再理论升华。

(3)观察法,通过教育观察,对实验年级班级的学生采取抽样观察、追踪观察等观察方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问题、效果进行掌握、追踪和研究。

3、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实施细则,健全实验小组领导机构,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立项开题。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努力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和方法。积累经验,定期交流,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评课、导课,召开实验的观摩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1、整理实验数据

2、撰写实验报告

3、申请成果鉴定并做好实验的经验推广工作

4、完成论文至少两篇

5、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两年的研究中,我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2、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多人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我班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是全校最高的。

3、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摸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八、经验与教训反思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认为分层教学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优点: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2、分层教学是以给学生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九、思考与问题

第一,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评价方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考试时只主要兼顾了b层次的同学,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第二,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很难。另外在同一个教学班里,由于班容量太大也给分层教学带来了困难。

十、今后工作改进措施

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核心就是如何抓好课堂45分钟。分层教学形式下的数学教学如何改进,本人提出如下设想:

1、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们可以把课堂学习分为概念新知的学习、练习习题的巩固和必要的总结点评。对于习题的处理,学生思维灵活,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发散学生思维。这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但是学生对于定义概念的理解,大多数只限于课本的描述,而对于难点和易混淆的疑点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所以老师可对这方面问题多讲解。不要忘记,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师主导。我们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是课堂上的指挥家,哪些内容可以交给学生,应该怎么交,交到什么程度,都应该由我们思考和掌控,如果说学生是课堂上的“画龙之人”,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是“点睛者”。

2、让学生动起来

随着教改的深入,让学生动起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已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动”与“活”也应掌握好“度”。数学最显著特点就是要有严密的逻辑和推理。很多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用心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还要给学生创造“静”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分为知识的学习理解——知识的运用展示——知识的反思巩固三个过程的话,那么第二个环节无疑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动起来。因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第一个和第三个环节则需要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数学中没有精彩的历史故事,没有有趣的游戏表演,数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享受探索成功后的喜悦。而“静”能使学生专注的探索,“动”能使学生充分的享受,“静”是为“动”做准备,而“动”是“静”的成果展示。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一个良好的数学课课堂氛围应该做到“动而不乱,静而不死”,达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才是数学课堂氛围的最高境界。

3、为学生减负

“减负”和“减成绩”是两码事,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我们能够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达到减负的目的。第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就数学这一科而言,每一课时都有2—3个知识点。我们应该把它从课本中剥离出来,清晰的展现给学生。每个知识点都应配有针对训练。教师要精选3—4道从不同侧面考察该知识点的题目放到针对训练中。易错的难点题目要重复出现。做一道处理一道,再做一道。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精选5—6道综合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小测。争取在课堂上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做到堂堂清。第二步:以考代练。和作业练习相比,学生对考试要重视的多。考试能促进学生自己去总结复习,自己去查漏补缺。同时,考试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水平也比作业练习要真实的多。通过测试,便于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不足,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安排下一步的教学。此外,经常性的测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考场应变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总之,通过一年多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体会到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