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四小学 李海英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 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理论依据及原则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并作为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3.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以我校一至六年级为课题研究对象,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3.良好意志的培养

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小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尚浅,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材料时总会碰到看不懂、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决定。所以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今后的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五、研究目标

在学生方面,要达到:

1.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能交流的习惯。

3.探索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学生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方面,要达到: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积极性很高,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三)研究时间

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每月要安排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和交流。

七、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本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预期成果

(一)隐性成果

1.通过研究,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变浓,课外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2.通过课题研究,参研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班级中,师生读书氛围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成为了参研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对于阅读,大家喜爱、享受。

4.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得到提升,并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二)显性成果

1.研究报告:总结理论研究和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经验,写出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2.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较多数量的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论文。

参考文献: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庞红艳《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杨映华《甘肃教育》2006 (08)

[4]河南教育2015(06)

[5]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