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名称:《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180252)

课题负责人:刘圣

主要成员:泰安学校李艳、王欣、高超、王恩斌、陈爱芳、蒋洁、潘霞、居付娟;杭集中心小学韩玉婷等同志,以上成员有学校中层以上行政人员(含办公室、教科处、德育处、信息中心),有学科教研组长,有一线课堂教师,均有参加课题研究经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教学科研能力强,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所在单位: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通信地址: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金桥东路44号,邮编225113

课题研究简介:

本课题以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指导,注重德育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是五育并举的首要任务。在传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原理,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习惯行为表现和德育活动开展,借助工具平台着重从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入手,突出科学管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强化管理中的有效和优势地位,不断改进教育管理的策略,提高教育和管理的质量水平。从2018年底课题立项以来,通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以来的共同努力,创造性的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了既定的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并在校园内营造起了一股科研兴校助力质量提高的良好氛围。

课题研究报告:

一、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课题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大数据、德育和管理。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创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真实性等特点,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德育,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的精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艺术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时间这六要素,以其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基于大数据的德育管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过程。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学校德育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的需要,学生本人的需要,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泰勒“科学管理”在管理学领域开创了精细化管理的先河,对后来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就是将活动的数据记录与整理分析与综合,科学管理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行可信的依据。因此,我们认为,德育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学校德育管理的特征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和相适应起来,应用信息化手段技术和工具,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地整合,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

德育、管理和大数据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何加以整合,实现大数据基础条件下的德育管理,适应当前学校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发展要求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也可能为学校同类管理和信息化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和可行的策略。

二、基于四个需要的课题研究意义

我们的课题为《基于大数据基础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申报的理由是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一是学校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不仅需要硬件上的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也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中小学生的发展,德智体美劳艺术和信息化的均衡高位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新常态。学校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德育质量的提高;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管理能力的需要。学校的兴盛在教师,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首推德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提供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课题研究正是促进此项工作的重要推手;四是相互学习借鉴和构建教育新模式的需要。教育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成功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模式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由此营造出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氛围。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显得重要和必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和内容方法

我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课堂教学互动、家校沟通、学校综合管理等方面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层面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学生行为习惯、课堂思维程度、家庭生活行为的数据采集整理模式,并能达到优化德育管理的高度和深度。主要还是根据日常学生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借助数据记录分析平台,对学生的德育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德育活动进行及时矫正,以达到有效高效的管理效果。

毛泽东认为认识社会要进行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因此,我们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应该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具体思路为:实地调研,选择样本——对比活动,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践检验——新的活动,借鉴提升。

在课题申报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内容预设的比较多,其中包含了学校管理信息化研究、家校模式信息化模式构建、学生德育水平评价以及平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的多个方面。后来我们根据专家建议,研究组讨论之后务求实效,从可操作层面舍大取小,最终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行为习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思维程度统计与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探索和构建。研究的重点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管理特点和水平提升策略研究,旨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采集样本相关的数据,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思维程度和学校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学校德育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方面提供可优化改进的基础依据,并根据数据分析找到提高德育效能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发展和学校管理质态水平的提高。

我们拟采用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即实地调查法。中小学两部分别进行调查,实地了解德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现状及大数据基础,为研究进行可行性调研,并由此延伸至兄弟学校;问卷调查法。在两部以学生、家长和教师为样本发放问卷,以了解其想法现状;文献研究法。参考大数据理论,综述而提出研究观点;信息分析法。以网络交流和学术讲座为主,以网络为手段和媒介,获取相关资料并分析;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将信息分类汇总,指导升华;对比分析法。对比样本选择的年龄段、时间段、地域范围和管理模式的不同,从而以更广阔的视野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法。以实际活动开展调研得出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可信可行的依据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行动研究法。实际开展中小学各种德育活动,不断在活动中摸索和探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提高效能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我们在课题申报的时候,已经组队并根据各自的研究特长对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学校校长室还专门成立教科研(课题)督导队伍,制定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一把手校长亲自过问,课题负责人每月有计划的阶段性向督导队伍汇报工作进程,从经费保障、人员课时安排、引进专家指导、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样本更具有普遍性,课题组还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区内兄弟学校,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吸纳了杭集中心小学的韩玉婷同志共同参与各项研究工作。

2.再研课题核心概念,明确任务具体分工

课题立项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再次集中学习了课题申报内容,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德育、大数据、管理策略,根据开题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又细化成三大块的子内容,即学生行为习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养成特点和管理策略研究、学生课堂思维程度与日常德育管理的对比与分析、大数据基础上的学校德育管理策略优化等,明确了各个成员的任务清单和重点方向,制定月度学期序时进度计划,强调成员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优化调整策略,确保课题保质保量按时开展。

3.抓好教师业务培训,提升工作科研能力

尽管在课题申报组队过程中,我们对参与成员进行了特长分析和有效分工,毕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仍存在思维有点局限,形式有点拘泥,重点不够突出,数据处理不当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以积极应对,即课题组以定期集中培训和邀请专家进队引领讲学两种形式,将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困惑,方法上出现的难题梳理分类,请专家给与指导点拨。两年来,我们共计邀请了市电教馆、市教科院、市名师工作室三位课题研究专家来校,帮我们课题组解决了四个大类的方法难题,有效地提升了大家的工作科研能力,并且借助课题平台,辐射到了全校的教师,真正实现课题引领教师的科研专业成长。

4.创新课题研究思路,多样呈现课题成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进行思维碰撞,开阔研究思路,不拘泥于既定的方式方法,从个体到群体采集样本,从主题活动到常规表现挖掘素材,从网络问卷调查到课堂一线实际观察到家访走进学生家庭生活,从图像视频采集到基础数据的各项工具统计分析,从样本校到兄弟学校样本的扩容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和大量的尝试,利用大家得课题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编印专题集册,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平台,专题成果微视频摄制,建立课题研究专题档案库等多样呈现形式记录和展示研究工作成果, 也是为今后的工作留作交流和互鉴。

五、课题组研究主要结论和成果

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人人有课题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其中有实例、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有样本良好行为习惯得养成教育观点、有学科课堂学生思维维度与德育管理得关切分析、有学校管理和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等宏观方面的体会和策略等,共计撰写16篇被整理收纳编印成学校专门的校内教科研刊物,在全区进行交流和示范引领,我们的德育管理成果编辑成短视频在全校班级宣传展播。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选择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课堂思维程度于德育管理的互关性、学校德育管理的策略等方面寻找突破口,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思考,得出了这样的一些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这些已经作为研究成果编印成册)

1.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更为开放更加融合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大数据基础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模式,为培养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建立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大数据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渗透,通过挖掘文本数据资源,从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人物形象中激发学生共鸣领悟情感;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从演剧本到谈感受,依据数据进行学习效果的诊断;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外阅读,推送相关类别的人物故事,升华境界。李艳、刘圣两位老师合作撰写的《大数据时代,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表在《教育界》杂志2020年第22期,并获得省教育学会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

2.大数据背景下带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树立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借助大数据的相关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恰当的情景注重学生情感与认知方面的体验。通过对大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的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人工分析的效果,教师借助大数据所做的科学决策将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和评价呈现多样和多元,积极寻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创建内部信息资源库,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学习进度以便进行合理的教学及评价的改进。王欣老师撰写的《大数据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发表在《家长》杂志2020年第5期。

3.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管理卓有成效。安全生产工作是习总书记李总理最关心的话题,是社会稳定根基。学校的安全管理关乎每一个生命。学校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和常年累计的管理数据,强化重点部位重点项目和重点人群管理,重在管理行为落实,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学校连续被评为扬州市平安校园、扬州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扬州市卫生防疫先进单位、扬州市A级食堂。李艳、蒋洁两位老师参与主编的儿童好习惯养成教育自养自训手册《珍爱生命篇——童谣诗歌选》、《珍爱生命2》被评为扬州市专题研究成果展评一等奖,并在全市学校范围推广使用。

4.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调节。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 ,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有心理疾病,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陈爱芳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选取了全校中小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着重从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和道德规范性两个维度进行调研,搜集整理了大量数据,发现泰安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学习压力”、 “期望压力”、“自卑情绪”的学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学生道德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较好,离不开学校对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 ,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初中生已形成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道德观、是非观 ,在行为上则表现出比低年级学生更健康的道德行为。而初中阶段也是学业检验的重要节点,独特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与父母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泰安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建立特异心理学生档案,定期给与心理干预和指导,确保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道路健康阳光。

5.德育大数据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班主任既是纽带也是核心主力,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数据时代的德育教育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有助于德育教育内容的扩充,班主任应具备大数据思维,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各种图片、视频、音频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德育教育的直观性,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搜集和积累有利于德育教育激励措施实施的有用信息,切实创设符合小学生思想需求的激励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与思想教育情境中得到良好的情感激励。高超老师在研究中认为,大数据时代更加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保持与学生的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重点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诉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实现不同层次对学生的表扬,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找到学生兴趣与情感特征,从而采用针对性的激励方式,采用科学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班级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6.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德育活动切入了更为准确的话题。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是礼仪之邦,德育活动的开展终究归到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及八礼四仪的全民教育,还是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市民教育,还是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教育,都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形式的表现,更实质的是活动的开展和行为的落实。王欣、王恩斌两位老师从多年来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专题德育活动入手,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与文明现状,分别从学生自身情况、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几个方面设问,发放并回收问卷842份,全部真实有效,为德育活动切入话题的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调查报告中指出,学生中表现出的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家长文化(外来务工、留守儿童等)和社会氛围(所谓的“新思潮新时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习惯就是质量”的认识高度、分阶段分专题研究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层层细化建立并完善行为习惯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体系和通过榜样示范、约束督导、表彰激励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能的具体策略,找准了更为准确的德育活动切入话题。

7.从学科教学课堂学生的思维程度的数据跟踪解密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无可否认,学习成绩可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智力、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那么学生智育的成效跟德育工作是否存在着一种相关或是正相关的关系?学生行为习惯的优良是否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的学科课堂思维程度是否反映和作用于学校效果?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注意力水平、课堂活跃度与学生平时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德育活动的开展参与程度是否有因果关系?等等如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蒋洁、居付娟、潘霞、韩玉婷几位老师致力于这方面的跟踪和观察,经过自己任教学科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记录与整理,从一大堆的基本信息积累和数据统计,基本一致得出这样的一条结论,即整理学习用品的有序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

积极表达个人的想法、主动配合老师完成一定的互动任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关系融洽、声音洪亮、字迹工整、独立完成学习作业等良好课堂表现和积极思维程度的学生,在学校效果尤其是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同学,这与他们平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联,不同年级段表现程度不一,年级越高相关度越明显。同时,这几位老师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应对策略,作为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对于家长,可以利用正面的评价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提升孩子学科课堂的思维表现信心;作为学生,要有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平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德育达标和达优。

8.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管理策略——用数据说话。课题组长刘圣同志从学校宏观管理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大数据,大挑战。大数据带来了三个转变,一是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二是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追求精确度;三是因前两个转变而促成,即我们在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同样,大数据也给学校传统德育管理带来了改变,数据的数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已经成为获得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数据为灵魂来主导学校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旗帜。基于大数据的学校德育管理,应依据数据,从增强大数据意识、注重数据质量建设、实现数据价值三方面入手,让数据自己发声,真正实现管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最终实现“怎么办”的科学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非常大的成效,教育管理成果明显,特色显著,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关切,为学校的进一步高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学校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扬州市平安校园、扬州市高品质教育发展先进单位、扬州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扬州市中小学核心素养展示先进单位等综合荣誉称号,校园篮球特色活动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焕发活力,校园篮球运动在农村学校蓬勃发展,关于德育活动与特色建设的论文《农村学校篮球特色之路》发表在《扬州教育》上,学校也先后被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评为扬州市体育特色运动学校、江苏省篮球特色学校和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我们积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公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爱女童、防止校园暴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童字系列美育、民法典校园通、夕阳与花朵尊老护老、心理健康、宪法宣传周等专题活动,向孩子们传输一种正能量,向老师们传递一种新常态,向关心教育的社会传颂一种好氛围。通过课题活动,教师们的业务科研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更有规范更有修养更体现文明,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健康有序积极向上。

六、课题研究的困惑、反思和建议

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大数据对于学校德育具有积极意义,大数据也对学校德育构成了某些挑战,最主要的就是可能造成“数据独裁”现象。如果大家过度地迷信和崇拜数据,认为数据就是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体现,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数据独裁”的现象。德育的对象是人,是不断变化成长中的独立个体,如果用数据代替人去“发声”,抑或仅仅为了堆砌庞大的数据而不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那么,就极易导致学校德育偏离“以人为本”的根本。在现实当中,德育评价也存在着评价目的异化过分功利化、评价内容片面性、评价过程主观性和随意性、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德育管理更多的表现为孩子们的外在行为,是活生生实实在在的动态表现,如何将这些动态表现进行搜集和转化为可分析的统计数据,需要我们进行一一比对和分类,就好比交警判断驾驶员是否违章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观察和整理。大数据的采集有点困难,对于一些利用设备技术手段获得的信息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对于平时非信息技术设备采集的数据如平时的课堂表现、日常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等,需要研究员进行有意识定向的跟踪,很难把控,让我们较为困惑甚至有不知所措之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智能识别和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学校德育管理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各项数据的平台单一和不兼容,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统计和处理数据的平台建设还不够丰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整,课题进行过程的做中思、思中悟、悟后行的深度和反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总的来说,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学生家长都欢迎,凡是有利于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的项目,教师们都热心参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最终为孩子一生的健康生活奠基。

另外,我们课题组也向学校提出了管理建议,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的成长电子档案,确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迹可循,无论是于学校于家庭于学生个人的意义都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021年3月20日

七、参考文献及附录成果形式

1.舍恩伯格,V.M;库克耶,K.《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邹太龙,易连云,《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4):85

3.王科欣;《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殷伯君;《大数据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变化》2015.11.082015

5.邓亮,袁国福;《大数据运用于学校德育的伦理困境与治理路径》《教学与管理》2019年第06期

6.喻松,《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47-50

附:发表的研究论文杂志、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自训手册之《珍爱生命篇1、2》、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文册《那年花开满园香——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含论文和调查报告和获奖证书)、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和成果微视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