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课题申报
《减负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课题申报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钱海春 薛宁华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3年11月 1977年10月 | |||||
行政职务 | 教研组长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 研究 专长 | 地理教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学士 | |||||||||
工作单位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联系电话 | ||||||||||
通讯地址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邮政编码 | 213300 | |||||||||
电子信箱 | qianhaichun@163.com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钱海春 | 中高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课题管理 | ||||||||
薛宁华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课题管理 | ||||||||
钱碧如 | 中高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课题指导 | ||||||||
顾洪彬 | 中高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周亚琴 | 中高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狄步昊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黄永国 | 中二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方正梅 | 中二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地理教学 | 实验研究 |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常州市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江苏省级 |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 《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十一五课题) 《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十五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高度交互教学模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地理新课程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 2005.11 2006.5 2001.10 2003.5 2003 | 独立主持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负责人 | 2008.12结题 2009.6结题 2006.5结题 省二等奖 已结题 已结题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地理教学中的心灵对话》 | 《常州教师教育》 | 07年第6期 | |||
《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 《科学大众》 | 08年第9期 | |||
《中学乡土地理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 《考试周刊》 | 08年第48期 | |||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 《考试》杂志 | 07年第8期 | |||
《加强实践训练 优化地理教学》 | 《常州教师教育》 | 07年第10期 | |||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设计 | 《考试报》 | 08年8月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课题设计: 一、选题 1.研究现状及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数年之久,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也处处皆在,有的研究教材,有的研究教法学法,有的研究教与学个体的行为,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为开展新的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在2008年,江苏尤其是常州,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前提下,又提出“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对全体一线教师提出的全新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素质教学下如何执行教学常规,并未能涵盖新教学形势下高效教学的所有,所以“有效教学时间里的高效教学效率”的研究天地还十分广阔。 2.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目的:针对新一轮教学改革,特别是高考模式的变革,地理作为学生选学科目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欲 “还权于学生”,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体,却遭遇尴尬的教学现状:一线教师面临“希望学生考好,又怕学生考好”的尴尬境地,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操作且又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激发、唤醒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开展有益尝试,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意义: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精彩预设与生成、课后的有效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教改”这一春风能真正深入人心,让地理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而不是成为传统教学的一种美丽的装饰,只可远观却不可近玩。 二.目标、内容与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A、从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行为入手,试图解决: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教必须为学服务,提高教学的效率。 (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课题研究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3)忽视学习过程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意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和指导。本课题研究旨在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 B、从学生学习方式入手,试图解决: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学生方法引导的转变,从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生动、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会学、乐学。 2.课题研究内容: 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案,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充分的预设,捕捉学生的灵动和精彩的生成,激趣导入—艺术精讲—问题探究—检测反馈,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的有效指导:根据知识的遗忘规律,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必不可少,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让学生摆脱“题海”,需要研究有效时间里的复习方法与策略。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3.观点与原则: 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尤其是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教与学的主体。然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观念没有本质的改变,也不可能一次课改和课题研究就能彻底改变,会有反复,需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培养这一意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迫切心情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可操之过急;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元素,优化组合使用而不可单兵作战;要尽可能消除教师人为雕琢的痕迹,做到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4.创新之处: 传统的教学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施新课程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他主、被动的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学法为中心,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课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
三.思路、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思路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当前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教育思想主题是“人本主义的新回归”,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方法与途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3)理性认识与感性认可相结合 四. 研究基础 1、相关成果 学校有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多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也扎扎实实开展的好几年,“九五”课题已获江苏省二等奖,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准备了理论条件和扎实的实践研究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课题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抓住“减负增效”的契机提出,可以说是我们地理课题组教科研思想延伸和升华。 教育界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 2、主要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2)《学习的革命》[美国]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 著 (3)《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 出版:新华出版社 (4)《教师最需要什么》主编:赵国忠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5)《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主编:张平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6)《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编著:宋运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曾完成的研究课题:《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省级、省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常州市级、结题) 实践价值: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学法为中心,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研究能力:课题组主要人员具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工作认真务实,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钱海春老师曾主持过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获得“江苏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省教育学会)、“溧阳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是溧阳市地理课题研究中心组成员。所有的课题研究人员均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他们颇有心得。 机制保证: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汇报。 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我们课题组决定邀请市学科带头人钱碧如老师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作系统的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从中筛选整理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现。 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听课、测试、集中讨论等手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状况,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的有效度。剖析“新模式,旧观念”现象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以案例分析或论文的形式成书面材料。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第一阶段 | 2009.10- 2009.11 | 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 研究方案、申报书;力争常州市或溧阳市级立项 |
第二阶段 | 2010.3- 2010.6 | 开题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 完成阶段性实验总结,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
第三阶段 | 2010.9- 2010.10 | 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 | 资料汇编、进行中期评估 |
第四阶段 | 2010.11- 2011.10 | 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 | 课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申请结题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汇集课题论文,并装订成册。 2、问卷调查及分析。(每学年一份) 3、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每人、每学年一份) 4、围绕课题的教学案集(每备课组一册) 5、理论学习及心得体会 | 1、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在课堂实践中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实践,验证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3、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一般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 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09年11月——2011年10月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学地理生命课堂的构建研究》课题论文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