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劳动技术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义务教育初中劳动技术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

时间:2002-11-18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

六、今后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回到本文目录

我国劳动技术课正式列入课表只有短短的几年,根据调查,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各地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很多人对开设劳动技术课的目的、意义认识模糊。例如,将劳动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课混为一谈,不少地区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归属于德育教育课程。明确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意义,对于促进劳动技术课的开设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2.虽然很多省市都编写了劳动技术课教材,但据对各地教材分析,绝大部分教材是“综合本”,即将一个学期可能学习的多个项目编在一本书中,每个项目编得十分简略,要讲的内容很少,无法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这些教材的编写方法大致可分为文化课本型、科普读物型、专业技术课本缩编型等几种,不能很好地反映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为此,必须探索具有我国特点的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方法。

3.我国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体系尚未形成,教学研究力量又很薄弱;劳动技术课教师都是改行任教,专业技术一般不够熟练;再加上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又有较大的特殊性,给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研究劳动技术课的教材教法,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探索我国劳动技术课的发展方向,提高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回到本文目录

1.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目标,结合我国劳动技术课的开设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规律。

2.根据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规律,制订教材的编写方案,编写试验教材,提出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特点。

3.进行劳动技术课教材配套教具、挂图、录像片及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的研究。

4.积累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经验,进行劳动技术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劳动技术课教学原则,为编写劳动技术课教学法作准备。

以上第3、4工作将在下一步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回到本文目录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对国内外劳动技术课教学和教材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先后调查了辽宁、四川等八个省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情况,分析了国内上海、山东等十多个省市的劳动技术课教材和港、台地区的有关教材,以及前苏联、日本等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二)我们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及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撰写了研究报告一:《对劳动技术课几个问题的探讨》。

(三)初步制订了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的方案,选择开设较为普遍的七个教学方法各具特色的技术项目,组织七个省市的教研人员和教师,编写了七本劳动技术课教材;并以辽宁省辽阳市为重点,在全国五个省市进行了教材的实验与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研究报告二:《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特点》。还结合制定、修订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工作,进行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等问题的研究,明确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撰写了研究报告三:《论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性》。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

回到本文目录

(一)对劳动技术课教学目的与要求的研究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是普通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普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含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项内容,是这两项教育的紧密结合。

在普通中学里,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技术教育则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进而进行一些初级的职业技术预备教育,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应当注意到,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还有个共同之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者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即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

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劳动是无上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劳动应是人的第一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为适应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需要,积极地开展技术教育。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技术素质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提高国民的技术素质的必要性已逐渐被大家认识,并开始受到重视。

劳动技术教育在中学里一直进行着,但是不系统、不完善。开设劳动技术课,使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得以系统而完善。应当注意的是,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中学所有活动和课程的共同任务。劳动技术课不是唯一的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只是在中学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小学阶段,小学劳动课应以劳动教育为主,在小学高年级逐步增加技术教育的因素;初中应是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并重;高中则应以技术教育为主,兼顾劳动教育。

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详见研究报告一:《对劳动技术课几个问题的探讨》;研究报告三:《论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性》。该两文主要论述了根据我国情况,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应当如何确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

(二)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特点

1.确定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特点的依据

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材除了要依据教学大纲、具有科学性以及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之外,还必须符合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我国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实际。

(1)技术教学的一些特点

①技术的独立性与各项技术之间的联系

技术门类很多,各种各样,都有其独立的体系,

各门技术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并不存在所有各门技术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每门技术都有与它相近的技术,这些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以下称技术点)是相通的,或说是可以互相迁移的,有些技术点甚至是共同的。这使得掌握了一门技术并掌握了学习技术方法的人,在学习其他技术时可以学得又快又好。

②技术教学需要有训练过程

技术教学要使学生形成技能。技能的形成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它需要有循序渐进地、反复多次地操作训练,而且要求学生在操作中细心去体会操作要领,把死的要领变为活的动作。仅靠试一试、看一看是无法形成技能的。不能形成技能也就是不懂技术,只是纸上谈兵。因而,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技能训练。

劳动观点、劳动感情的培养、劳动者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应当寓于技术操作训练之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生没有刻苦学习技术、形成技能的过程,学生的劳动素质就难以形成。

(2)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①教学的实践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训练和实际劳动,它使得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有利于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紧密结合。

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劳动教育,不是以理论上讲道理的方式为主,而是将劳动教育(包含养成劳动者个性心理品质)寓于技术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取得对劳动的感性认识,体会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然后再引导他们总结、提高这些认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劳动技术课实践性将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紧密地结合为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别的学科所无法做到的。

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体。劳动技术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生产与生活中都可以直接应用。它还可以将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大多是实验性的,常与实际操作有较大的距离。

由于劳动技术课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与要求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不必掌握其基本原理,只需掌握其操作原理与技能(而且这些技能能被学生掌握),就能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引进课堂,使得劳动技术课教学与当地科技兴农、推广新技术、适应现代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这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劳动技术课的以上特点及其产生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这自然使得劳动技术课成为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普通中学里一门不可取代的课程。劳动技术课的开设使得我国劳动技术教育更为系统、更为完善。

③劳动技术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性。

在普通中学里,劳动技术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操作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

④劳动技术课技术教学的基础性

劳动技术课的技术教学和一般的技术教学又有不同,它不是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而是一种技术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入门教育。它既要使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技术,而且要使学生打下继续学习技术的基础和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因此,要求所学技术不要太精,但要有一定的面。这就是说,劳动技术课的技术教学既要使学生学到一些有用的实用技术,又要使他们接触多方面的技术知识,但不能太深、太专。

(3)我国劳动技术课教学条件分析

一本教材的质量的好坏不仅要由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正确的教学法来决定,而且还要看是否适合使用这本教材教学的教师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如果教材不与相应的师资条件和教学条件相适应,是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据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调查,我国劳动技术课的师资与教学条件的情况如下。

①师资状况

现在与1990年我们开始调查相比,劳动技术课师资情况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于我国大学没有专门培养劳动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劳动技术课教师都是其他专业人员改行任教。而且,这种状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这些教师担任劳动技术课教学任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完全合格的劳动技术课教师并不多。特别是,技术素质高的劳动技术课教师很少。

②教学条件分析

绝大部分学校缺乏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场地、设备,一切需要从新配置。由于认识问题及大部分学校资金十分困难,现阶段处于初中学生的高峰期,上级拨来的经费中没有劳动技术课的专项经费,所以教学条件普遍较差。从全国来说,很多学校还缺乏电化教学手段和资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在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材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劳动技术课的这种教学条件,在现阶段还难以有根本的改善。

2.我国劳动技术课教材应具备的特点

以我国劳动技术课各方面情况作依据,我们认为劳动技术课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项目要有较好的可行性

教材的可行性是教材的生命线。教材再好,学校教不了,也无法推行。教材的可行性的关键是教学项目的选择要适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对我国当前来说,教学项目所要求的教学设施应尽可能低,一方面使学校的教学条件能满足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尽量降低教学设施的购置费用。使所用资金尽可能少,又便于学校利用代用品或自制。

由于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学生,因此教材除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确保安全之外,还应注意操作技能训练不能太单调、重复,也不能对技巧性要求太高。应当使学生能够操作,又不是太简单,学生一学就会,要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

教材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水平,使教师能够教得了。这就要求教材比较详尽、浅显,学生能看得懂,照着做。

(2)教材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根据我国教师的情况,他们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特别是关键性的操作技能,只是自己会做,但对其中的细致部分往往讲不清楚,抓不住关键所在。对一些操作规程、要领及安全操作规程更是不够熟悉。这些都需要在教材中较详尽地介绍,以补充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较差,较详尽地介绍操作技能,可便于学生自己阅读,使他们对操作技能的了解比较准确。这就要求教材要有较好的可读性,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应比较详尽。

(3)操作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与将教学方法溶于教材之中

作为教材,技能训练必须形成序列。劳动技术课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操作技能训练不是一次训练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训练才能学会。由于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法尚未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索、积累。教材形成操作技能训练序列与尽可能地将教学方法溶于教材之中,可使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4)教材应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如何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进行思品德教育,这是劳动技术课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各地编写教材时所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劳动技术课教材是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不宜专门用很多时间去讲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道理,而是要将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在编写教材时如何做,是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难点。

(5)教学内容应有适当的先进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下一个世纪的建设人才,在考虑教材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又要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主要是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

3.实验教材的编写方案

根据我国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其要点是:

(1)选择一些专项技术项目或综合技术项目编写成单行本,每本单行本要编入与其有关的多种其他技术,组成多种技术的综合本;

(2)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相当于文化课的知识点)的教学,技术项目只是技术点的依托;

(3)每本教材应具有独立性。学校选用每本教材教学,都不必要求先学习其他教材,就能完成该教材的教学任务;

(4)教学要求应是“不求全,不求精、只求会”。“不求全”是说对每一个项目的技术点不要求学全,只学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学会的技术点。“不求精、只求会”是说只要求学生学会所学技术点,不要求学生的技术很熟练。

实验教材对技术项目与技术点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的实用性

在学生目前或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中确有用处,并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技术打下基础的技术或技术点。

(2)技术的可推广性与可迁移性

技术的可推广性是从该项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是否还有学习的必要,是否还有学习、推广的价值。

可迁移性是指:

①该项技术,特别是它的一些重要技术点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可用于学习其他一些技术或重要技术点;

②该项技术与现代化大生产中的某些技术原理是相通的,或是只需稍加扩展就可用于现代化大生产中。

由于我国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可开设的技术项目大多属于手工操作性质,技术的可迁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学生接触的技术类型较少,更应考虑所学技术的可迁移性。

(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选择的技术项目要能适合我国劳动技术课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便于教学的技术项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技术;符合确保学生安全的要求,无危险性或在采取适当措施之后,对学生身体无危害的技术项目。

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所选项目应是学校财力、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追求机械化、技术先进而不顾可行性。

(4)通用性

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有些技术只适用于部分地区。通用教材,至少应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使用的,所以不应选用这样的项目或技术点。采用“单项小综合的编写方案”,突出技术点的教学,就是一些有地域性的技术项目,只要它的技术点具有通用性,仍然可以考虑编写全国通用教材。

(5)方向性和指导性

选择的技术点应是尽可能先进的,是需要推广或普及的。

另外,在选择技术项目时,应考虑与中学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问题。可以是在学习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后学习有关技术,也可以在其之前学习。但在编写教材安排有关技术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对劳动技术课的认识尚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劳动技术课的教学项目有利于与文化知识学习,对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是有益的。

选择通用教材的教学项目时,通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原则不得违反,其余原则中只要有一条比较突出,其他方面虽然不够理想,只要不违背这些原则,仍可考虑选择。

4.编写实验教材的方法与要求

(1)教材应以技术点的教学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掌握技术点为目的。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技术项目只是这些技术点的载体,操作技能训练的对象。教材不是以培养专门技术工人为目的,不要求学生学习该技术项目的全部操作技能,而是突出我们所选择的技术点的教学。教学中,技术点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技术项目是可以改变的。

(2)教材应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来展开,操作技能训练是教材的核心。教材中应说明操作原理、要领、要求、顺序、安全规程等,使学生明白应当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教材的编排顺序是:

①先扫清外围,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的主要技能的训练做好准备;

②集中力量进行主要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

③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即以前进行的操作技能训练的综合训练,一般要安排产品的制作。

每一个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都应当分为学习、训练与巩固、提高与应用三个阶段来进行,不能是一次完成。特别是重要的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更应当细心安排,使学生真正学会,能正确地操作。但是,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应要求过高。

(3)图示操作动作过程,减少文字量。操作动作的连续过程可用图示的方法表明,特别是一些关键动作及动作的细微之处,尽量采用图示,宜细不宜粗。要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4)注重安全教育。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要详细说明,并要不厌其烦的讲。在每个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都要重新指出安全注意事项,以提醒学生注意。教学参考书更应当说明组织每一项操作技能训练时应做好的安全准备工作和安全保健措施,以及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时的抢救措施。

(5)每一册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编写教材时应当明确列出。在教材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先通过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对劳动观点、劳动感情、劳动态度及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总结这些体会,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和明确,并逐渐予以巩固,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具体的做法是: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中,安排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序列,在每次操作技能训练之后,编写一个包括思想品德方向体会在内的操作技能训练报告,由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填写。在教学参考书中要说明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与方法。

(6)要编入一些相关技术。注意结合具体项目的教学内容,介绍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标准件、标准器材、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功能,并注意介绍一些简单工具的制作方法。这些内容各册课本可以重复。还要注意介绍工具、设备的维修保养知识,可根据这些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课时情况安排这些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7)教材要具有灵活性。考虑到教学条件不同的学校的情况,教材必须要有灵活性。由于各地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差较大,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距较大,编写全国通用的教材时要注意这种差别,特别是要设计好每一个操作技能训练的设备和材料,使之多样化,既可使用较先进的设备和较好的材料,也可以选用代用品。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应当对此作出说明。

(8)地域性较大的技术项目可考虑按两条线安排教学。

地域性较大的技术项目,在教材中主要安排公共技术点的教学内容,这是一条线;另一条线是由学校或教师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补充如何在当地具体实施这些技术点。

(9)教材中技术理论知识内容以操作原理为主。

劳动技术课是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但操作技术离不开理论知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应以操作技术原理为主,科学理论知识一般不讲或少讲。文化课还没有学到或在中学不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技术课教材中只给概念及结论,不讲道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提前学习一些科学技术理论虽高,但操作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点,从而尽早接触一些较先进的技术。

(10)文字要通俗易懂,不使用地方术语。技术名词尽量使用国家标准中的名词和术语或国内通用名词术语。当各地使用的名词术语不统一时,选用比较通用的,但要作出解释。一般出现新的名词术语时,都应作出相应的解释。

(三)教材编写方法的几个重大突破

根据上述对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特点的研究成果,我们组织了6个省、市编写实验教材,选择了开设较为普遍的6项技术,分别是生活服务技术一项、机械类一项、电气类两项与种植类两项(分别为农村和城市中学使用)。这些项目在内容体系上也各有特色。它们是:

(1)《电子制作技术》

已于1992年秋发行

(2)《园林花卉》

已于1993年春发行

(3)《缝纫》

已于1993年秋发行

(4)《家庭电工》

已于1994年秋发行

(5)《农作物栽培》

已于1995年秋发行

(6)《简单机械维修》

将于1996年秋发行

(7)《英文打字》

已于1995年秋发行

这几本实验教材经过实验,教师们反映有以下主要优点:

(1)好教。可以基本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适用于各类学校。

(2)图文并茂。教材中图示了操作技术的过程,图旁的文字说明也比较简练,学生很容易看明白,可以照着图形进行操作。

, (3)教学条件要求低。有些教材所要求的教学条件一般只要用两三千元就可以购置齐全,很多设备还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设备或者可以用于生产产品,大部分项目是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项目,学校已有这些教学设备,大部分学校能够解决这些教学项目的教学条件。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好。教材所选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技术,学生愿意学,家长也愿意学生学习这些技术。大大地减少了教学组织工作的困难。

这些教材在编写思想与方法上取得了以下突破:

1.形成了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的基本体例

其他文化课教材的编写模式不适用于劳动技术课教材,这已被各种劳动技术课教材所证明。我们所编写的劳动技术课教材的编写模式已被大家认可,它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1)知识讲授。这部分以讲授操作技术有关的理论为主,包括介绍一些有关的器材设备的知识。

(2)操作训练。这部分除了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之外,在每次操作技能训练之后都安排了操作技能训练报告。

(3)阅读材料。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有关的知识和供学生自学提高的内容,以及供学生查阅的资料。

(4)选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供学生提高用的材料。可用于学生自学或学校进行课外活动。

操作技能训练又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技术点操作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三个阶段,并将各技术点的操作技能训练安排成训练序列,突出技术点的教学。

2.图示操作技术。操作技术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我社教材受到欢迎的主要特点。它使教材适合我国教师的水平,做到了好教易学。

3.解决了劳动技术课教材的地域性的限制问题。劳动技术课教材的地域性问题不仅是我社教材遇到的问题,也是全国各地编写教材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的两条线的编写方法,为编写全国通用教材扫清了一大障碍,也可供全国各地编写教材时参考。

4.解决了劳动技术课教材中理论内容的选择问题。科学理论在劳动技术课教材中的应占多大分量,是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材时的难题。多了教不了,少了又怕学生学不了技术。我们采取的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心选择理论知识的原则:以操作原理为主,科学理论知识尽量少讲,要讲的只讲结论。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初中学生学习《电子制作技术》,如果要讲理论,那是不行的,但以结论讲技术是可行的。这为在劳动技术课中教学较先进的技术作了探索性的示范。

5.劳动技术课教学要有成果。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有成果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6.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我社教材中的内容、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改动。这为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开创了道路。

7.教材的编写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编写教材的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了以辩证法和唯物论为指导。在研究编写教材时,首先要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研究其可行性,把教学要求的基点定在

“以达到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的要求为基础,以大多数学校现在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再稍微作一些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教学条件为基准,并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与可能”作为确定可行性的标准。

在分析问题时,不局限于已有的看法,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采取措施发展有利的一面,尽量缩小不利的一面。

六、今后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回到本文目录

(一)现行教学大纲尚不够具体,比较粗糙,

技术点的确定尚未进行详细论证。此项工作建议国家教委组织较多的力量进行。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教学法的研究十分薄弱,还需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

(三)劳动技术课的教材编写原则、方法、特点应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四)进行电视教学片的编写方法的研究。在教材修订后,需要进行制作配合教材的录像片。

子课题负责人:鲍珑郭连璧顾国麒

协作单位: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学教研部

湖北省教研室

北京市教研部

湖南省教科所

安徽省教科所

南京市教委基教处及教研室

上海市卢湾区教研室

执笔人:鲍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