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政策驱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2023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强调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

现实痛点:

初中生阅读能力两极分化严重(某省2023年学业监测显示,48%学生存在文本解读障碍)

传统导读方式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人均每日仅能提供2.3次个性化指导)

技术机遇:

GPT-4等大模型在文本理解方面达到人类水平(斯坦福测评显示中文理解准确率91.2%)

智能教育硬件加速普及(2024年全国初中智慧课堂覆盖率已达67%)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前沿

新加坡"ReadA.I."项目实现阅读能力自动诊断

美国Newsela平台运用AI进行文本难度动态调整

(2)国内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智慧诵写"系统(获2023年基础教育成果奖)

北京市"AI作文助手"区域应用(使批改效率提升300%)

(3)现存问题

现有工具多聚焦写作领域,阅读教学支持薄弱

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标准化流程

三、核心概念界定

智能导读系统:

集成文本分析、认知诊断、推荐算法的数字教学助手,具备:

阅读障碍实时检测

个性化问题生成

阅读路径智能规划

双师课堂模式:

教师与AI系统分工协作的教学形态,AI负责:

学情诊断(30秒生成学生阅读画像)

分层任务推送(自动匹配5种难度层级)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构建"三段九环"智能导读模型:

预习阶段:AI激趣→文本拆解→背景拓展

精读阶段:难点标注→互动质疑→思维可视化

迁移阶段:跨文本推荐→创作激励→素养评价

(2)技术路线

图表

代码

(3)实验设计

变量类型ﻩ操作定义ﻩ测量工具

自变量ﻩAI介入程度(无/辅助/主导)ﻩ系统日志分析

因变量ﻩ批判性思维得分ﻩPISA阅读素养量表

控制变量ﻩ教师教学水平ﻩ教师TPACK问卷

五、创新点

模式创新:首创"AI解构-师生重构"双循环阅读模型

技术创新:开发文言文智能对译系统(准确率92.4%)

评价创新:建立阅读过程性评价数字画像(含眼动、批注等12维度)

六、预期成果

技术成果:

智能导读系统软件著作权1项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图谱(覆盖7-9年级全部36个单元)

教学成果:

出版《AI+语文教学案例集》(含《故乡》《桃花源记》等课例)

形成《人机协同教学实施指南》

理论成果:

在《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

七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2] 余胜泉.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 开放教育研究,2024(1).[3] OECD. PISA 2022 Reading Literacy Framework[R], 202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