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我们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地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造成了大量地“高分低能”的学生,大大降低了有效教学的效度。

2011年5月,西安市教科所开展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要求进行以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以有效教学的研究、实施为载体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和研究。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地理科目以“地理有效性教学”立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有关地理有效性研究的活动。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是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

3、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要求。

4、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素质。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让本课题组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2、通过研究,探索出结合“校情”、“生情”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研究,摸索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4、通过研究,增强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推进学校地理教学的更深层次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关注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应用和板书设计的研究:好的板书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课堂提问的研究: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问正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4、小组活动的研究:小组活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如何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研究尤为重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5、使用教材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法;其次,收集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第三,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地理课堂的现状,运用统计技术描述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况;第四,运用行动研究法等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形成研究成果。

(四)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其它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在相关主题下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和论文,制作课件,开展问卷调查等。

3、总结阶段(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初):完成结题报告、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成果汇编。课题组进一步总结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11年5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2、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对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整理学生和老师对有效教学方面的意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教师对地理课堂改革的迫切愿望和需要,从而确定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突破口。

3、开展地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是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办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探索促进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地理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4、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迫切性;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反思、心得、案例等。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为:

1、更新了课题成员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强化了教师的校本培训。课题成员们经常在图书馆、网络查阅学习有效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专家的网络视频,学习《关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学习材料》等文章,并举办了“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构建了多层次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生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可喜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成了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教师论文、课件等获奖颇多,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地理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课题成员中刘欣老师的《提高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发表在中学地理学参考杂志。申会利老师的《有效教学之巧妙引用时事新闻》、胡雪萍老师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都在全校推广交流并在博客上发表。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组已形成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资料。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把学案提早发下去,要求学生先自学,并记下疑难问题,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仍解决不了的,由组长报给老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各个小组,听取讨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教材中可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方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直至把问题解决。

通过实施学案有效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由原来的害怕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高效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创造多种机会为全校的领导、教师展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其中刘欣老师所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胡雪萍老师的《水循环和洋流》生动活泼、理论联系生活、建构生命课堂,这些都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检验,效果很好。

4、形成成果并得到总结推广。在校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勤奋钻研,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课题组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课题组一些优秀做法得到推广。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学生学习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式多样、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师凝聚力日益加强、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课题虽然按计划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但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1、我们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点实际上落实得不够,从而致使研究的规范性和针对性有了折扣。

2、课题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但是整合、验证别人的理论偏多,原创观点并大胆付于实践的还相对偏少,一些看法还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证明,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认证。

3、关于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学习的规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样学地理?如何推进地理教学的高效运转?其中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研究的范畴虽然仅仅局限于高中地理,且是课堂教学,但关于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矛盾一个也无法回避。因此,研究的内容仍然偏多,面仍然偏大,对某些具体环节的深挖也不充分,如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课堂中预设和动态生成问题、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怎样结合的问题等等,因此,成果还不很丰富。

此外如课题组成员课务重,课件的制作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研究课、公开课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平时的课随意性较大,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引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学切实做到“有效”“高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