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执笔人:王彬

前   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湖北省从2009年秋在普通高中实行了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荆州市北门中学为了推进课改的顺利进行,于2009年9月在全校实施了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地探索。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它作为人类对以往时间的集体记忆,能够更全面地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价值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历史课堂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任。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课堂精力流失率,荆州市北门中学历史课题组把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与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共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起始研究阶段(2010年2月—7月); 第二阶段:过程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月----6月),历时两年多时间.。针对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从微观入手,研究了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 “对象” 策略、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度” 策略、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点” 策略、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境” 策略、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情” 策略、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 策略。其中有7篇论文即

《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 “对象”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度”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点”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境”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情”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 策略的研究》《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两篇教学案例荣获荆州市2011年案例评比一等奖。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建立了具有荆州市北门中学课堂特色的“三步六问法”模式。该模式的推行,提高了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及专家的肯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是一座桥梁,架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天和今天。作为一门学科,“历史学从事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学史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从个人方面看,读史有助于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而个人的进步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从社会的进步看,学好历史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却普遍缺乏兴趣。具体体现在:1、教学理念滞后;2、教学方法单一;3、学习激情不足;4、学习效率低下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制定了:

(一)研究的目的:探索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二)研究内容:1.研究有效教学提问的根本性变革; 2.研究有效教学的层次与结构;

3.研究有效教学的真实有效性; 4. 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三)研究方法:学习其他学校教学模式,在综合自己学校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适合本校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进展目标)

第一阶段:起始研究阶段(2010年2月—7月)

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开展前期研究。主要工作是:成立本校历史学科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状况调查,观察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教学案例,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集中研修、培训。

第二阶段:过程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2年6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本项目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细化研究过程,逐步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组分析处理调查资料,形成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报告;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调查与课堂观察,组织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7-12月)。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本项目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推出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总结、梳理、上报历史课堂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效益研究成果;撰写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提问有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通过加强有效提问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全新认识,是适应新时期历史课程改革的。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家斯皮罗在1991年提出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创设情境,从不同角度多次认识同样的材料,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思,教师研究是以案例为载体的实践研究。

2、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维果茨基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斯基提出,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个人与自我的对话,个人与他人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

4、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自从我校接受了子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的项目后,我们积极筹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召开了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制定并讨论通过《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申报计划。根据申报计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及科研管理制度。研究工作的开展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1、 加强培训研讨,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任何一项课程实验,都是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前提,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过程。为此,我们制订了历史课题组纪律规章制度及学习培训时间,每周三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七节课为交流反馈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线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关于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反思》、《改进实践:教育科研的指向》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行动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教育理论、等。强调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课程理念的学习,依托新教材,进行教材、教法研究。一年多来,参加校内、组内集中学习时间近五百多个小时。

2、集中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当我们接受到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以后,立即召开了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经过大家集中讨论,制定了与我校推行高效课堂相接轨的课题实施方案。在课 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课题预期突破、研究步骤、阶段进展目标、实践成果目标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3、分级部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基本策略。

“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对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是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提出的,离开了课堂和学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更好的推进课题研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调查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设计了12道试题,其中选择题11道,问答题1题。

调查对象:荆州市北门中学课改班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

1、调查目的

(1)、通过研究不仅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2、调查过程

(1)、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门中学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发放调查表(520   )份,收回(510)份。其中高一年级320份,高二年级200份。

(2)、通过走进高一年级、高二年级课堂听公开课、示范课、常态课。听取了高一年级(1)、(7)、(8)、(10)班的新课、复习课、练习课;听取了高二年级(1)、(8)、(9)、(12)班的新课、复习课、 练习课及试卷评讲课。共计35节。

(二)实施阶段:在实施时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充分利用准备阶段积累的理论与经验,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并诚邀历史课改专家把脉听课、评课,渐改渐行,促进课题研究的纵深推进。

1、课题组成员积极上好高效课堂实验课、研讨课。

(1)把握教材结合学情,课题组成员认真上好实验课、研讨课。

在我校推行生本·自主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我们历史课题组全体教师把湖北省历史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与之相结合,贯彻到高效课堂之中。形成了新授课型提问模式、试卷评析课提问模式、复习课提问模式。

新授课课前,认真准备导学案,采用与课文重难点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导入新课的预习,使问题前置,同时设计学生预习阶段问题汇总专栏;课中针对学生的学情与内容的关系进行追问、点拨;课后进行章节、全科综合设问。试卷评讲课针对学生的错答题设问,主要是综合、比较、归纳提问的方式为主。复习课抓住单元线索,理清知识点,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设问。

为了提高教师的高效课堂水准,学校推行了“高效课堂过关课”、“高效课堂教学能手”竞赛课,“课内比较学”能手课。我们历史课题组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流程实施教学,分层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后上了“同课同构”实验课型、“同课异构”研讨课型。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历史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实验、研讨课已达300多节次。

(2)诚聘专家引领指导。

在对“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充分利用了学校资源,请中央教科所华教湖北省办事处的专家担任总顾问指导,还请来湖北大学黎施法教授“坐诊”,为我们的历史高效课堂“把脉”。专家们深入历史课堂看课,到现在专家看课30多节;参与指导校本研修20多次,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专家引领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论证,是否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二是提供教育理论支撑,通过专家报告、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三是参与指导校本研修,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的历史专家、教研员冯长运老师,在万忙之中抽出时间,两度到我校深入课堂听课,帮助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我们历史课题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指导,鼓舞了我们的信心。荆州市教科院书记、历史教研员陈志雄老师多次深入我校历史课堂看课,关注、纠错课堂细节,指点设计课题思路,使我们受益匪浅。荆州区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李君义老师针对我们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调研,指导我们课题组完成调研报告、阶段小结。

(三)总结阶段:历时两年多时间的子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将研究成果物化,使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按期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工作小结,课题组每一名成员,在上好实践探讨课的同时,积极写好教学反思,改变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2、针对“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同学们积极配合教师,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写出了上百篇论文,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历史学科成绩。

3、将课题开题以来进行研究的资料分类整理并装订成册,做到了材料全面详实。

4、课题组成员根据科研子课题的分工,有7名教师的科研论文《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 “对象”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度”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点”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境”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情” 策略的研究》《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法” 策略的研究》《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省级刊物----《读写算》杂志上公开发表;有两名教师的教学案例在荆州市2011年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

5、课题组参加了“湖北省历史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标准写作”第二章(必修二)1—4专题的编写,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

6、将荆州市北门中学生本?自主健康课堂与省子课题相结合,探索出了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具有荆州市北门中学历史课堂特色的“三步六问法” 模式,构建了课堂有效提问。

2009年秋,我校实施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分为三段: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课前五分钟为学生群学交流时间,此阶段教师提问,要求依据新授课内容,(1)问与此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兴趣点,(2)问与此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广度;课中30分钟,在学生的展示阶段,教师进行追问。(1)问知识的重点,(2)问知识的难点,做到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突破;课后10分钟,教师设问。(1)问知识的线索,进行知识归类,(2)问知识的深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四、课题研究评价

1、课题组评价:《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是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子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历史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高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历史学习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对推动我校课改有着积极地意义。

2、专家评价:我校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接受了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而且也引起了历史学科专家的高度关注。荆州区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李俊义老师多次到校参加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对该课题的研究,他指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更新观点,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问方式上要重视对提问的“对象”、问的“度”、问的“点”、问的“法”上去研究。荆州市北门中学历史课题组结合“高效课堂模式”做的细致,“三步六问法”规范了历史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避免了提问的随意性。

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陈志雄书记针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多次深入课堂调研。他指出:这个课题本身它的一个价值体现了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教育科研应该是能够解决我们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来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教学的进步和提高。所以这个课题从它的意义到它的内容到它的组织形式,推进的方法、研究的方法都是符合这样的一个方向。“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不仅要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领,促进我们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他看见有许多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学习时说:“这个课题本身就是一个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研究,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普及然后也让这样一个模式能够在更多的学校来进行实验,开花结果。”

五、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困惑一:学生现实状况与高中历史课程要求的矛盾。

首先,由于历史学科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在升学压力下,历史学科作为“副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老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也被带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加之高中阶段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有些理科学生甚至在高一刚入学就已做好高二分科后放弃历史学习的思想准备。因此,学生对自身历史学习的要求普遍不高。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对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基本上都说不清楚,说明学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接受历史、理解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滞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因此不愿做平时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最终使历史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学科价值。

困惑二:历史考试考什么?

新课标要求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高考分数又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在二者的矛盾之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怎样的标高进行设问?历史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历史教材?是历史考试大纲?为什么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能得高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好、对历史充满信心的学生,在考完拿到分数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低的分数。我们的课题研究围绕那个方向去展开。

困惑三:新课程历史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矛盾。

新课程历史教材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觉跳跃性大,一本书学习完毕后,感到获取的知识信息量零乱,不能构建成体系。往往需要教师从通史的角度再给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同时,新课标历史教材的模块看上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给人的感觉只是“蜻蜓点水”。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很好的体现体系性。形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困惑四: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的矛盾。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的过程,这就牵扯到学生各科业余时间的分配问题。阅读收获历史资料等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些对于每天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能够有时间积极参与吗?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试题设计为“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什么问题,”教科书中的“学思之窗“的思考题,的设问。

譬如:《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答案提示:鉴于“思路引领”中的详细分析,故仅提示有关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诸多表现,具体认识简略。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内政方面:日本国内修改1947年和平宪法的浪潮。军事方面:2001年,日本政府借“9·11”之后的反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03年,利用朝鲜半岛核问题通过“有事三法案”,规定在发生可预测的对日本的武力攻击事态时,首相可不经内阁会议而直接下令调动自卫队、警察和地方政府力量,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手段,自卫队由“防御型”转向“进攻型”;2003年还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这是日本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实现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突破,日本开始跨入“从依靠别国建立世界秩序”,到向“虽有风险,也要参与维护世界秩序”阶段;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使日本自卫队攻防兼备,并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大大地提高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攻击能性和远投能力。外交方面:日本与韩国因“竹岛”(韩国称为“独岛”)的主权问题关系恶化;日本与俄罗斯因北方四岛等的主权归属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前景暗淡;钓鱼岛问题困扰中日关系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由日本文部省审定,“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完成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引起了亚洲邻国的极大愤慨。

②关于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2005年5月,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4国联盟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增加包括以上4国在内的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有关规定,成为常任理事国,需得到191个会员国中的2/3多数票、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赞同票,然而由于中国等国的反对,日本入常问题无果而终。日本新一届安倍政府表示仍然继续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日本的诸多外交政策与态度激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地区国家的反对: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亚洲人民感情;遗留化武问题;慰安妇问题;2006年,全球2012万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从上面的答题材料中,受时间、学校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根本不可能获取这些信息。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是来源于课本,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资源。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课堂有效设问也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怎么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作为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历史课题组全体教师,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一定把课题与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易于操作,切实有效方法,使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