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申报表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学科分类 高中政治
课题负责人 徐雪梅
负责人所在单位 兴国平川中学
研究起讫时期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
联系电话(区号) 13576734084
邮政编码 342400
通讯地址 江西省兴国平川中学
电子信箱 910362480qq.com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4、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徐雪梅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2年12月 | |||||||||
行政职务 | 科研处主任 | 专业职务 | 教师 | 研究专长 | 政治教育 | |||||||||||
最后学历 | 硕士 | |||||||||||||||
主要承担研究任务人员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专业 | 职称 | 职务 | 工作单位 | 具体分工 | |||||||
钟小彧 | 男 | 45 | 本科 | 数学 | 中高 | 党支部书记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指导 | ||||||||
欧阳荣明 | 男 | 42 | 本科 | 计算机 | 中高 | 电教处主任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负责 | ||||||||
孟丽 | 女 | 27 | 本科 | 政教 | 中二 | 教师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彭金玉 | 女 | 24 | 本科 | 政教 | 中二 | 教师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吴德华 | 女 | 33 | 本科 | 政教 | 中一 | 妇工委主任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郭锐 | 男 | 33 | 本科 | 政教 | 中一 | 教师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刘伟 | 女 | 39 | 本科 | 计算机 | 中高 | 教师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王远钦 | 男 | 29 | 本科 | 计算机 | 中二 | 教师 | 兴国平川中学 | 课题参与 | ||||||||
谢金金 | 男 | 29 | 本科 | 政教 | 中二 | 教师 | 兴国三中 | 课题参与 | ||||||||
钟美玉 | 女 | 33 | 本科 | 政教 | 中一 | 教师 | 兴国将军中学 | 课题参与 |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1.研究成果 | ||||||
姓 名 | 年龄 | 职称 | 著作、论文、实验报告名称 | 获奖级别(出版) | ||
徐雪梅 | 41 | 中高 | 《讨论课—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 省二等奖 | ||
《讨论法教学》课题 | 省三等奖 |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中华少年》2012.5 | |||||
《整合校本教材,理解经济制度》 | 省一等奖 | |||||
《人文精神伴我行》 |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11.12.28 | |||||
白板代替黑板,互动带来灵动 | 县一等奖 | |||||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初探》 | 国家级一等奖 | |||||
钟小彧 | 45 | 中高 | 《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服务农村高中教学》 | 市二等奖 | ||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高中的管理及运用》 | 国家级一等奖 | |||||
欧阳荣明 | 42 | 中高 | 《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初探》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8 | ||
吴德华 | 33 | 中一 | 《教学反思——让政治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 国家级一等奖 | ||
孟丽 | 27 | 中二 | 《点击多媒体,刷新政治视窗》 | 市三等奖 | ||
王远钦 | 28 | 论文 | 《利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 赣州市三等奖2012.11 | ||
| ||||||
兴国平川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设备较好,教师能熟练地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校政治学科是赣州市首批名学科,教研风气浓厚,一向走在课改和教研的前列。曾经承担过北师大主持的十五教育部重点德育课题《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子课题《发扬江西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加强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结题时还在我校举行了全省性的课题成果展板,参与课题的兴国平川中学、高安二中、宜春三中、新余四中等省内各课题承接学校,分别以展板、课题调查报告、德育教材和论文集等形式集中、全面地展示了该课题的研究进程及成果。也曾经接待过江西省政治年会暨课改成果交流会,包括本课题主持人徐雪梅老师在内的三名老师为全省政治教师展示了三节课改示范课,获得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前,微课教学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我校也组织了教师参加江西省组织的优秀微课大赛。不论评奖结果如何,但我们在参与微课制作与使用的实践中对微课已经有了一个从陌生到熟识、从听闻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变化过程。也积累了一定的制作技术水平和使用经验,初步体会到了微课对政治课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开始探索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及微课对创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并开始反思微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以上这些曾有的研究风气和水平,参与微课比赛的这一过程及其中产生的影响已经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奠定了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也必将推动本课题各项研究任务的顺利开展。
| ||||||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一、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微课资源应用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各种做法与各类载体,使用原则、使用要求、使用范围与方向。具体来说,要通过微课资源在高中政治课的中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改进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落实新课程概念,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 二、理论假设 1、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高中新课程提出的重要创新理念,短小精悍的微课应用于高中政治课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灵活方便地进行学习的需要,适应了快节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当前信息呈现“碎片化”特点,电子产品大量普及,信息传播方便快捷。这使微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有了现实的可能,也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视觉集中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20分,微课侧重于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的精讲细讲,且能重复使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三、基本内容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科的应用素材与范围。可从微课在高中政治应用的教材范围和学法指导,微课应用的类型、原则与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 二是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具体应用策略。可从课题任务分解与分工,微课制作与使用,微课分享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三是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意义。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水平与质量、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尤其是高水平地制作好微课,全年级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环节乃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四、国内现状 从国外来看,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实现。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中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微课教学的萌芽。 从国内来年地,当前各类大中小型微课制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在各个阶段、各类学科、各个地区的应用正进入一个火热的试用、探究阶段,也形成了使用过程中的各类心得体会,但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系统地对此进行研究并形成理性认识的课题暂不多见,其中广东胡铁生老师开始了对微课应用的高起点、大视角、全方位研究。但从高中政治学科方面对此进行课题研究的还没有。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五、课题意义 从理论方面看,把微课引入高中政治学科,有利于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落实新课程理念。 从实践方面看,把微课引入高中政治学科,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同时形成在微课方面的生动案例、鲜活经验和系统的微课校本教材,实现微课实践在网络中的分享与交流,推动同行在微课方面加深认识、推广应用。
|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
兴国平川中学是省重点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设备较好,教师能熟练地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对所有已立项的各级课题都从制度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可以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曾主持或参与过各类课题的研究,均有课题研究经验,其中三人还主持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撰写的论文曾多次获奖或发表。都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课题组主持人徐雪梅是江西省第六批特级教师,主持了四项课题,省级课题《讨论法教学》已于2003年结题,该课题论文曾获江西省二等奖,赣州市一等奖,课题成果获江西省三等奖;2010年省级课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现状及对策研究》于2010年已结题;市级课题《大陆与台湾中学经济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正在具体实施;市级课题《高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于2012年结题。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有着高度的研究热情、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钟小彧是市级学科带头人、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分管学校信息技术,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也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欧阳荣明是江西省学科带头人,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探究网络环境下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和一项省级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均已结题。撰写了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或获得各级奖项。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从组成结构看,课题成员中有学校党支部书记钟小彧老师,能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学校层面的支持和帮助;有江西省学科带头人、电教中心主任欧阳荣明老师,对信息技术非常有造诣,为微课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技术指导;有特级教师、科研处主任徐雪梅老师,从事多年政治课教学,担任了9年班主任,分管学校科研工作,有着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另有我校的几位年轻政治教师、计算机教师和兴国县其他各所中学的政治教师,有利于实现高中政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而强大的年轻力量。 课题组每人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并已连通网络,非常方便于课题资料的查找、微课课件的制作和网络平台的交流;同时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有关教学、种类繁多的书籍,可供借鉴和学习。学校为每位教职工公费征订了一份报刊杂志,专门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开设了平川网站,提供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 课题组成员都在一线从事政治课或者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教学即是研究,可以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每周一次的年级或者教研组会议,也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研究的便利。
|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准备 1、认识、学习微课的含义、意义及发展趋势。可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网络学习、组内交流等方式了解微课,使研究成员产生兴趣,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引发思考。 2、分析、研究微课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应用内容。可从微课应用范围(必修教材、学法指导)、微课应用原则、微课应用类型、微课应用要求等方面预先确定好微课应用的相关素材,为下一步的具体应用策略与实践过程提供研究方向上的指导和准备。 研究方法:文献法(查阅文本和网络资料)、讨论法(讨论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策略研究 1、确立分工,分解任务。把四本高中政治必修教材适合于微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政治学科学法指导的学习方法、题型分类、答题规范等方面进行分类,并把这些应用于微课教学的任务具体分配给研究小组的各个成员。 2、具体制作、应用教学。 (1)购买设备,下载软件。向学校提出申请,为课题组成员购买制作微课所需要的摄像头、耳机;课题组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下载课件制作软件和微课合成软件。 (2)每周一课,听课评课。听课的内容和目的是:①评价和交流微课的制作质量、使用效果;②评价和交流师生理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要求;③评价和交流教学目的的达到程度、效果的提升高度。 (3)每月一会,交流落实。每月召开一次课题成员会议,作好记录。内容是成员汇报各自所负责部分在制作微课中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实践体会,检查好本阶段中的研究任务,并把下一阶段的任务落实好。 (4)总结心得,撰写论文。课题小组成员定期总结好在制作和使用微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注意事项与适度原则,并形成文字、写成论文,及时上交给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具体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小组讨论法(讨论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案例研究法(结合个别典型微课分析其优点和经验)。 三、研究成果反馈 1、分类排序,检查成果。把课题小组成员在前期已经制作和应用的微课资源进行分类排序,编好目录。逐一检查好每人所完成的成果后,形成一整套系统而全面的高中政治学科微课资源。 2、上传网络,资源共享。利用徐雪梅老师所创建的平川高中政治名师工作站、欧阳荣明老师所创建的平川高中信息技术工作站、我校的平川校园网等网络系统,逐步上传微课资源,开展网络交流和评价,完成后续跟进。 3、及时反馈,修改完善。小组成员对网络交流和评价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对微课资源进行修改,使其趋于完善。 4、调查访谈,检查成效。通过前期研究小组成员在教学一线的微课制作工作和教学使用实践,对实施的试验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5、总结经验,撰写报告。①按各自分工,分类写出阶段报告;②完成结题报告;③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微课校本教材;④收集课题结题材料,申请结题。 研究方法:归纳法(归纳课题研究成果)、访谈法(访谈师生对微课的使用感受和建议)、网络交流法(把微课上传名师工作站和平川校园网进行交流和共享)、反思总结法(结合微课的应用实践进行反思、提高)。 |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
1 | 2013.6-2013.8 | 课题准备阶段 | 讨论记录 活动照片 论文 阶段报告 | 欧阳荣明 | ||
2 | 2013.9-2014.6 | 课题 实施 阶段 | 1、小组分工,任务分解 | 任务分工表 | 所有课题 成员 | |
2、具体制作 应用教学 | (1)购买设备,下载软件 | 微课课件 微课教案 阶段报告 研究论文 活动照片 | ||||
(2)每周一课,听课评课 | ||||||
(3)每月一会,交流落实 | ||||||
(4)总结心得,撰写论文 | ||||||
3 | 2014.7-2014.9 | 课题 总结 阶段 | 1、分类排序,检查成果 2、上传网络,资源共享 3、及时反馈,修改完善 | 网页快照 阶段报告 | 欧阳荣明
| |
4、调查访谈,检查成效 | 调查表 调查报告 访谈记录 | 孟丽 谢金金 彭金玉 钟美玉 | ||||
5、总结经验,撰写报告 | 结题报告 研究论文 校本教材 (教学软件) | 徐雪梅 | ||||
4 | ||||||
5 | ||||||
6 |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七、设区市教委课题办(教研室)评审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八、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九、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
十、课题结题情况
①评审方式 ②鉴定专家组成人员 ③评审结论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影响的研…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