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由教师设定具体目标,提供资源,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多让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新课程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学习的多样化,包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人际交往,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成教师角色转变,改变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是其它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在我国称“合作教学”。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便开始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尤其合作学习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开始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国外比较尚属起步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交流,老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学生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有,建立了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 关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或常规的角色。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积极地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较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团结协作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具备合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经历竞争和成功,极大地调动了成员学习积极性。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成员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成员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成员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成员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顺应教育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

2、理论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中学政治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进程,进而在实际应用中又丰富合作学习理论,从而推动教育理论科学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合作学习。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的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对团队合作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实践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

4、合作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整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合作学习。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

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是2010年6月——2011年6月,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此阶段主要进行收集、分析资料,问卷调查,做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工作。研究的准备阶段和初始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即通过上网下载,查阅图书等大量查阅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借鉴已有成果,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种种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开题论证会,评审专家市区两级教研员给予本课题研究充分的肯定,并给予相应指导。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1)初期探究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并在全校政治教师中推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培训活动,更新教师观念,提高认识,提倡各位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中。

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各课题组成员都不定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行如何合理分组的实验,并及时总结,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

(2)推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在第一阶段成果即合理分组和准确定位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3、结题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1)2011年4月——2011年5月 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初稿。

(2)2011年5月——2011年6月 完善论文和研究报告,最后定稿。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编著《中学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案例集

3、课题研究成果集

九、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合作学习》 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 王坦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版

4、《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王坦、高艳 《教育探索》1996年第4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