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

苏全刚

所在单位

阎良区关山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究案学习目标

结题

报告

摘要

针对课堂低效问题,利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同地理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探究问题的设计,典型例题的选取,素材的搜集进行了思考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目标的达成。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地理课堂已悄然发生变化。教材版本多了,学生合作探究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渠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了,学生的发言、质疑多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深入课堂就会注意到,有些低效、无效甚至不讲成效的课堂仍充斥着教学过程。例如,课堂上学生的睡觉、走神现象,集体回答问题现象,使课堂教学都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包括新课堂的“表演化”,课堂活动的“填鸭化”仍然存在,其本质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知识和生活中的地理没有很好的结合,也没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致使教学目标、任务完成不好,没有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保证。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的地理”。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营造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偏离,如学习内容过难或过易,或以往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再加上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学习差异性,因此造成学生无效学习的现象十分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实施分层递进目标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依据教学最优化理论,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由之路,也是广大教师们的共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四新”,即新课程、新标准、新方法和新理念为标准的现代教育理念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的主导理念。因此这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

1、更新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探究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大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体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

二、研究内容

课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围绕课前探究案的编写、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展开研究,涉及的研究问题主要是:

1、是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2、是否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

3、是否顺利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在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步骤

1、理论研究(2013.4—2013.9)

(1)课题立项后,探讨分析该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针对课题研究现有背景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暑期利用网络,对“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明确了有效性教学的概念和其对师生的重要性;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主体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2、实践研究(2013.10—2014.5)

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课堂教学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案的编写为抓手,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提高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时间的效果为目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一定的阶段性认识。

(1)以探究案的编写为抓手。按照学校的要求,以前使用导学案,现在使用探究案,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探究案设计过程要明确并细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设计有效的课堂探究过程(具有层递性),并及时的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2)积极参与县级、校级示范课展示活动,积累资料并讨论交流课程的有效性。11月分别对韩新丽老师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丁凯老师的《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两节课进行了观摩和研讨,5月份参与校级公开课《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3)积极的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素材,有关新闻、乡土地理方面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3、总结归纳(2014.5—2011.6)

利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先进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以探究案的编写设计和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案例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先进理论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观察法、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同地理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探究问题的设计,典型例题的选取,素材的搜集进行了思考研究,最终形成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部分成果。

1、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探究问题、探究过程。积极的搜集材料使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变为教师的“导”,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大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初步改变。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逐步增强,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并且地理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较之以前迅速提高。

3、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使得地理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理念。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案的使用不当可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课堂引用的生活实例使课堂纪律不好控制

3.地理课程还是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

解决问题的举措:

1.学习目标要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不仅要让学生吃得饱也要能消化。

2.加强对课堂的组织和对素材、问题的甄选。

3.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淑芬:《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汤颖静:《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