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本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课题申报表
溧阳市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基础教育(中学)
学 科 分 类 化 学
课 题 名 称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卞海燕 袁园
负责人所在单位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2.10.20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7
溧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 卞海燕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1年 10月 |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 专长 | 化学教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士 | ||||||||||||||
工作单位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联系电话 | 13625112665 | ||||||||||||||
通讯地址 |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 邮政编码 | 213300 | ||||||||||||||
电子信箱 | Hilda863@sohu.com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孙宇红 | 中高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理论指导 | |||||||||||||
卞海燕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主持 | |||||||||||||
袁园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主持 | |||||||||||||
管俊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学科研究 | |||||||||||||
周雪峰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学科研究 | |||||||||||||
陈宏伟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学科研究 | |||||||||||||
王澄 | 中一 | 溧阳市光华高中 | 化学教育 | 学科研究 |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溧阳市 |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 2003 | 核心成员 | 已结题 | |||||||||||||
溧阳市 | 增加学生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机会的策略研究 | 2009 | 核心成员 | 已结题 | |||||||||||||
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探究中发展 | 化学教与学 | 2012.5 | |||||||||||||||
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展现化学学科魅力 | 化学教与学 | 2012.8 | |||||||||||||||
窥见你粗粝成长的弧度 | 班主任之友 | 2012.9 | |||||||||||||||
从2010年江苏高考题谈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 2009.10 | |||||||||||||||
重视非智力因素 转化亚学习状态 | 理科爱好者 | 2009.3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1 选题: 1.1 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1.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1.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创新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 (2)通过微型化、生活化和探究化的实验简易化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育真正有形象、有特色、有效果、有魅力。 (3)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验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为推动本校及本地区开展创新实验系统化教学提供借鉴。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2.1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直以来,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张、现行的高考制度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教师对待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就像是鸡肋,做实验与不做实验,学生的化学知识的掌握、考试的成绩反馈并无明显差异。再加上学校仪器设备的简陋、课本实验的复杂等因素,使得教师想做实验的最后一点热情被消耗。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就想把课本中复杂的实验装置简易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在装置、药品等的改进下能更明显,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简易化研究能使学生实验经常化。 在研究与改进的过程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推广简易化学实验,使实验趣味化,科学化与简约化,并注重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的关联。 2.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化改进与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分类研究:通过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找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一些重点教学演示实验进行简易化改进研究或生活实验改进研究。 (2)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研究:完善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不足之处的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补充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重要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对3-5个重要演示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3)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研究: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将实验探究过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将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的化学教学,为学校的化学教学服务。 (4)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式与方法研究:研究如何利用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何种方式进行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与整理希望能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服务,提高我的实验教学水平,提升我的化学教学质量。 2.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纵观近几年各级各类专业杂志上刊登的实验改进和创新的装置、药品都比较复杂,我的创新之处在于操作性强 2.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本实验简易化的具体实验和过程研究,对于课本的一些重点实验能形成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
3 课题研究的价值 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善课堂环境。通过对课本实验简易化的改进与创新研究,增加化学教师课堂实验的几率以及学生参加实验的几率,从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动参加知识的探究和获得,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化学课堂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4 研究基础 落实组织: 由本人担任主持人,由学科组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是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保证。 构建制度: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专家指导: 聘请化学特级教师担任课题顾问,具体指导课题的实施。 已有成果: 《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展现化学学科魅力》发表在2012.8《化学教与学》 《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探究中发展》发表在2012.5《化学教与学》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曾主持或参与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课题科研能力。 研究成果的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增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次数以及学生实验的次数。也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实验操作示范性。 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善课堂环境。通过对课本实验简易化的改进与创新研究,增加化学教师课堂实验的几率以及学生参加实验的几率,从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动参加知识的探究和获得,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化学课堂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由化学特级教师做理论指导,由学科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保证。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准备阶段 | 2012.7—2012.10 | 理论学习、调查分析 | |
实施阶段 | 2012.11—2014.7 | 行动研究、案例研究 | 论文、案例 |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 2013. 2—2014.7 | 阶段总结 | 阶段性研究报告 |
总结阶段 | 2014.2—2014.7 | 总结 | 论文、案例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影像制品、相关资料、案例集 | 苏教版必修、选修课本上的部分实验得以简易化研究成功 学科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形成学科特色 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参与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 课题组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7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2.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泰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