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础年级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基础年级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聂娇平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7日 点击数: 1546

【摘要】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除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以外,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样在课后化学作业的处理上,也应针对他们的差异,因认知水平的不同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能从作业中有所收获,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又枯燥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也能更好地静下心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真正相长。

【关键词】 基础年级   化学作业    设计与评价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要求也充满挑战。作为以创世界一流中学为口号的湖北省的窗口学校的华师一在深入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提倡要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让每一个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拥有受用终生的立足社会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创造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就对华师一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教师师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的需要,相比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改革却有些冷清,导致化学作业在理念、内容、形式和模式上都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题海战术、全盘照搬和偏难怪超,在作业的质与量上都要较随意,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消极应付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现状分析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自然科学科目的教学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多年以来,在高中基础年级的化学常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动不大,主要围绕“应试”的指挥棒转,教师习惯于知识与结论的灌输,学生习惯于固有被动的学习模式-----上课听讲、记笔记、做书面作业、复习、测试等。因此,相应的化学作业也存在为“应试”服务而设计与评价的状况:数量多,质量差;动笔写的多,动手实践的少;标准统一的多,开放性的少。这种现状导致师生均身心疲惫不堪: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批改作业,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与身体健康;学生也对作业有厌烦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改变学生对化学作业的态度,减少学生应付作业的现象,让学生能热爱化学,消除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本课题希望能达成的目标。

3、目的、意义

(1)改变化学教师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引起各级领导及化学教师对高中基础年级化学作业的关注,改革化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中的不合理之处,提高化学教师化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效性。

(2)切实从化学学科的学习方面为学生减负,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走出来,踏上探索科学奥秘之旅,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也为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化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面提供依据。

二、课题界定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以自己所带的四个班(2个平行理科班,2个国际理科班)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分别与其交流,调查学生每天作业完成情况。尝试通过布置不同的形式多样的化学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开展有化学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化学作业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高中基础年级----高级中学阶段的高一高二年级。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

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设计同时也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本课题所指的作业设计是指后者。

评价-----对人或事物所评定的价值。本课题所指的是评定学生作业的价值。

三、研究目标

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除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以外,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样在课后化学作业的处理上,也应针对他们的差异,因认知水平的不同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能从作业中有所收获,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又枯燥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也能更好地静下心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真正相长。

四、研究内容

1、学生完成化学作业的现状调查。

2、个别做化学作业困难的学生的个案调查。

3、化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研究。

4、化学作业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5、促进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总结归纳。

五、具体措施

1、调查所带高一(1)班(高二分文理科时拆了班)、高一(3)班(现高二(3)班)、高一(23)班(现高二(23)班)、高一(24)班(现高二(24)班)化学作业每周上交情况,作业更正情况,另调查学生平均每天自习时间、周末时间具体安排情况。

2、调查高一(1)班(国际部理科班,高二因拆了班,不再做为研究对象),高一(23)班(平行理科班,现为高二(23)班)个别学生作业拖欠原因,因为这两个班在本人所带的四个班中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国际部班型,且有个别学生作业长期不交,另一个班为平行班型,也有个别专县学生作业存在有时交有时不交的情况,本人在调查的过程中将与这些学生面对面制订作业完成计划,并定期跟踪,定期督促,提高这些学生作业时效性。

3、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杂志,学习给学生布置多样化学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有效评价的方法,并针对实施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一些作法,争取能让学生在多样的作业中有收获,在作业的评价中有自信,让教师在教学上更能得心应手,提升教师教学的成就感。

4、将由教育教学书籍杂志中学到的方法与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相结合,将化学作业布置的多种方法与化学作业的评价方法整理成文,为自己与同行迎接下一轮的课改、为化学教学关于化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方面提供方法与依据。

六、计划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前期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定期对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口头表达作业并跟踪典型学生分析实验的有效性)。

3、中期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展开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主要对前期工作进行相关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并于9、10月份定期对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与实验作业,并跟踪典型学生分析实验的有效性)。

4、后期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展开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此阶段主要为总结鉴定阶段,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完善,并定期对学生布置开放性化学作业,并跟踪典型学生分析实验的有效性)。

5、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12月),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七、研究方法

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如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

1、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学生化学作业完成时间、完成质量、所带班级作业上交百分率情况,另调查个别作业拖欠学生课业拖欠原因。

2、查阅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与借鉴一些已经有成效的化学作业布置与评价的方法。

3、实验法----将文献上了解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后对学生的化学作业与评价方面,并针对学生完成情况相应完善相关措施。

八、研究成果

1、研究具体内容

(1)研究中期情况说明

因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一部分学生已经明确表示准备读文科,所以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已经基本不再上交(特别是高一(1)班,这个班因为选读文科的学生比较多,最后此班被拆班。)所以高一下学期特别是期中考试后学生化学作业的上交率不高。另有一部分学生处于思想摇摆状态,选读文科或是理科不明确,作业时交时不交,准确率不太乐观。

(2)作业更正情况

每个班大约30%的学生能即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更正,完成质量较好;40%的学生能按时上交作业,但是更正仅限于抄上正确答案,错题旁边无明确的分析过程;20%的学生能上交作业,但仅限于上交给老师检查,答案与批改均有应付的痕迹;另有约10%的学生学习困难,作业很难上交。

(3)个例调查情况

个例一.聂某某,现高二(23)班学生,专县生,作业每周拖欠,经老师多次提醒后,才能上交给老师检查一次。经过与班主任沟通,与该生家长交流,此生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生活学习均由老人照顾包办,上了华师一以后,此生的生活学习全乱套,作业几乎科科拖欠。

个例二.杨某,现高二(23)班学生,共建生,作业难按时上交。此生化学基础薄弱,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因为听讲困难,所以作业难完成,测试成绩不理想。

个例三.向某某,现高二(3)班学生,武汉市中考录取的国际部学籍学生,化学基础较好,学习化学轻松,高一时化学是其优势科目,进入高二后,作业时有拖欠,而且多次测试成绩均不太理想。经面谈,此生因数学、物理学习困难,所以大部分时间在研究这两科,化学只有应付交差,所以此科已经优势不再。

(4)查阅资料情况

本人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例如《如何科学地设计和评价化学作业》,文章中提出了化学作业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化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决不能把 “繁、难、偏、怪”的内容再交给学生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实验,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

互动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完成化学作业,就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设计、参与探究过程的快乐,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渐进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考虑各阶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作业的设计,内容要由易到难、数量由少到多,形式由简到繁、要求要由低到高。初学的内容,作业的数量可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要求可低一些。待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积累之后,作业的数量可多一些,内容可综合一些,要求可高一些。

激励性原则: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动机等)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化学史料、化学学科的进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及学生身边由于勤奋、善于动手实践而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事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外,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或作业的点评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对学习得法取得成功的同学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困难但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完成作业完成得不够好的同学则进行指点和勉励等等措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多样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多途径的,学生素质的构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是题型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常新的.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怀有热情、保持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那种只用笔在纸上做题,只是看课本或听老师讲解后用笔答题的书面作业,只有利于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接受,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

本人还参阅了专业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文章中提出:

注重作业设计的系统性,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建构。通过系统化的作业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创新或建构属于自己的认识,并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使学习更有意义、更有深度。

注重作业设计的应用性,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在意义的深度领悟。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是复杂的,它包含了学生应该学习的各种技能,如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独立思维能力等。因此,布置化学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作业,应该与当前所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既不要太繁杂,也要注意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注重作业设计的适切性,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深层热爱。作业设计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差异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实行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化学作业,注重差异、注重选择,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发展的需要,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学生对化学核心知识、核心观念深度理解为标准,是发挥作业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热情提高的基本保障。

注重作业中的错误,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需要及时评价与反馈。在化学教学中持续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与反馈,通过对学生尝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调节、补救和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达到深度理解化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作业评价、反馈要注重多元化。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做出积极而切合实际的评价与反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使作业成为师生思维、情感交流的载体。无论哪种类型的作业,老师都要适当加以鼓励性语言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且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利用及时评价与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发展。

本人学习了以上各原则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1)评估学生作业情况:是被动完成作业还是主动完成作业?有没有近期远期目标?有没有将所学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培养自身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2)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用关心的态度去动员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作业的内在需求感,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完成作业。

(3)使学生成为学习资源。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能进入华师一的有学籍的学生总体学习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彼此间就是相互学习的最大资源,倘若能善加应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能提升作业的质量。高一下学期期末文科与理科分科后,高一(1)班拆了班,对于另三个班,本人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了几个化学小组,例如高二(3)班有7个化学学习小组,高二(23)班有8个小组,高二(24)班有8个化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7~8名学生组成,其中每个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组长与副组长为化学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组员中有的基础中等,有的基础薄弱。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在对照了标准答案仍不能理解的情形下,可向基础较好的组员请教,当组长与组员也无法解决时,可与其他组组长探讨,若仍无法解决问题,再将问题汇总到化学科代表处,由科代表反馈给老师,经历了这一过程,让学生能时常思考,学以致用,让多数学生在探讨中都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巩固,而且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对知识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解法,开拓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完成作业的质量。

(4)针对个例的具体措施:

个例一,聂某某这类学生聪明但不好学,上课无精打采,学习不主动,作为任课教师,本人常与班主任王老师交流,每周跟踪此生作业,面批作业,并对此生提要求,为其设计化学学科需达到的目标,本人与该生家长也多次沟通,但收效不明显。解决此生思想问题,激发此生的学习热情是关键。

个例二,杨某某这类学生基础太薄弱,课堂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只有给此类学生减免部分书面作业,主要让这类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通过预习和复习逐步领悟每个基础知识点,布置的书面作业宁缺毋滥,把每个基础题弄懂弄通,不懂处建议向小组组员请教。其实本人也曾向其他教师请教有无良策,有教师建议,让此类学生家长在周末时给孩子请一在校大学生当家教,一对一进行辅导。本人也曾想到,华师一正式录取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共建生由于原初中基础薄弱,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进度属于正常情况,既然基础较弱,当然要补基础,否则学生会越学越沮丧,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个例三,向某某这类学生多科作业堆积后,喜欢先难后易,化学是其学习较轻松的科目,所以此类学生在此科上花费时间很少,作业仅限于完成或甚至不能按时完成,有时仅靠课堂上听讲所得来应付每次的化学测试,本人建议此类学生在各科的安排上先易后难,每天在化学科上至少要花二十到三十分钟,每天做一题综合性较全的化学题,不断巩固前期所学,才能让此科成为其长久的优势科目。实施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近期化学有些起色,比高二刚开学那一段时间进步了不少。

九、相关问题思考

本人认为作业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应当成为学生有意愿的活动,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收获。这样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

因为此研究为探索性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停留在初步尝试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还存在不足。因时间和精力所限,有几个问题还没有研究完成,例如研究目标中的(3)化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研究、(4)化学作业评价的可行性研究、(5)促进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总结归纳等三点仅为起步阶段。另还有许多问题,诸如怎样确定一个较为科学化的作业分层依据,怎样处理好化学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的关系,如何落实更为有效的面批,如何调动学生对化学作业的热情等等,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本人也希望下一年能继续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十、成员分工

本人独立承担此课题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军. 浅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24~25.

[2]张发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9)9~12.

[3] 冉启来.如何科学地设计和评价化学作业(本文来自网络)

课题结题论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