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小学  崔广伦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经。”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中心”的定势,倡导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在这种背景下,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各国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历次课程改革都重视课外活动、活动课的实施,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实施“活动课”以来,许多中小学创造了实施活动课的优秀经验,促进了学生素质发展。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借鉴国内外同类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周边人文环境特点,开发利用身边语文资源,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一些有效的探索实践。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①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因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者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不断反思的过程:寻找症结,尝试性改进自己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实践方式。

②本课题组成员均为教学第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校本培训,大家对行动研究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基本明确开展行动研究的三条途径:问题解决、合作研究和叙事研究,以开始“做”行动研究的尝试。

③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具有自己的优势。我校在前一阶段广泛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经验。

④在本行动研究中,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调查和收集案例。作为一线教师,调查学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情况比较方便,随时都可以进行。

⑤本实验方案立足行动研究,旨在解决实施新课程中教师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本实验方案确定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难度适中,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可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四、课题实施原则

1、基础性原则: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能把目标定在培养什么样的创造人才上面,而是要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这里强调的基础性,一是要完成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基础学业,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二是积极去发现儿童的潜能和特殊的天赋,进行综合性教学,为他们的成人成才打好基础。

2、适应性原则:“教育要适应儿童”,这是当前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实践活动”研究,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共性特点,使自己的教育实践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要“读懂”每一个学生,要观察,了解,判定他们的个性智能优势,激励他们的志趣,创设适于他们的学习情境,鼓励每个孩子创造一个五彩斑谰的学习生活。

3、开放性原则:生活的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论,提出“学生——课程的代理”,“社区——课程的代理”的建议,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方面实现开放性教学。从目前看,我们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延伸,综合,重组,提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动手实践、网络学习、社会调查等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综合性原则:教育应该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但不等于其它职能就不需要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生活世界,生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情境教学,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使语文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使多学科知识相联系,在多元化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同时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

5、创新性原则:创新教育靠教育创新来推进。儿童“综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教育的理论部分,而生活教育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教育的理论,他们倡导“实践活动”教学,倡导“社会实践”,倡导“动手操作”,倡导“培养创新智慧”等等。实践这些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途径、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诸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没有这些就很难说我们在借鉴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儿童“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五、语文实践活动课操作模式的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要便于操作。而语文实践活动是我校开发的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虽教无定法,但贫乏,无法可依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1、目标定位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性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文化及对自我的初步认识和经验,不追求体系化的知识。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更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学生亲历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若干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对自然,对社会,对文化以及对自我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目标。不是靠灌输而获得的。可以说,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获得的。

我们认为,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和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此,我们确立在语文实践活动探索中以语文活动课为主,研究适合本地的有效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2、优化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结构

(1)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其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第三要优化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促进主体参与,引导自主活动。唯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个性才能获得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次,要针对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方法;第三,要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四,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3)强化活动教学,培育自我意识。个性——活动——发展是个性发展教学的核心理论。我们要在“活动促个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精心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唱绘画活动,观察介绍活动,讨论争辩活动,记者招待会等等,其中要特别关注审美活动的设计;其次,适时开展活动,如活动在疑难处,活动在疲倦时,活动在巩固记忆时,活动在表达运用时等;第三,要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评价活动等,从而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

3、突显以活动为中心,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作用

(1)以“兴趣”为动力中心,激发学生自觉与活动。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及实际可行性,学校逐步开设社区服务,星星火炬广播电台、红领巾服务站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是学生愿意参加该项活动;诱导学生的兴趣,有广泛逐步定向主要发展学生的中心兴趣。

(2)以“小组”为组织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是让学生个性得到积极发展的基础。真正的活动课应该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所有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以“小组”为组织中心的活动课正符合参与度大,沟通面广的特点,因此,以“小组”为组织中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3)以“自评”为反馈中心,诱导学生自动调控活动。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生活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自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控能力在活动课程中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课题研究设计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本研究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保证语文实践活动的落实。此外,本研究还把建立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纳入研究范畴,对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表现在:(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研究的界定。

①综合性实践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实践,从学习内容来看,综合性学习可大致分为语文活动和专题研究两类。

②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实践性、语言性、主体性、建构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征。

(2)支撑性理论:

小学语文在新世纪的号角声中,和着新课程的到来一起共生。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使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春风中享受母语的快乐。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育途径,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部分,不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给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引导与价值取向。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契合了新课改的精神。

3、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实践出真知”,这是每位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学以致用”,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熟记于心的一句名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些都决定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探究这个课题,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改变几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2)研究目标:

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实现儿童的自主发展。

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采访、调查、分析、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⑸初步形成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一方面教师通过阅读各种教育教学书刊杂志、访问因特网,以及外出听课向优秀教师学习,了解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总结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4、研究内容

⑴走进真实社会。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并有目的地选择内容,结合实际,发现身边科学,创造探究的真实情境。

⑵接触传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假如我们把课题研究引进来,更能让学生体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拓宽途经,丰富内容,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动态化,课程目标呈现多元化。

⑶关注自然环境。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让学生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形成探究的兴趣,呈现学生角色的自主化,校内外课程的一体化。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人与人之间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必定会发生着种种的联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体验关怀别人和接受别人关怀的快乐。通过这些互动交往式的研究,更易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产生爱心。同时,在探究中,获得的体验更深、感受更真。

七、课题研究步骤

(1)开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开展第一阶段初步研究

①开题论证,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②自学理论知识,作好读书笔记,并经常性的相互讨论研究。

③上好研讨课,确定研究突破重点、难点。

④积极反思,撰写好阶段性小结。

(2)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深入开展第二阶段研究。

⑤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⑥经常性的讨论交流,完善课题思想,做好中期论证,上好汇报课。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总结课题研究收获,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预期研究成果,教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现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评价方案等。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本课题组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

⑴思想保证:加强本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理论水准,使他们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工作的热情。

⑵组织保证:构建本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规范实验运作过程及其管理,使实验工作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

⑶指导保证:课题组聘请市教研室领导、专家及名校长为平时顾问,将定期特邀校外专家来我校作指导,以保证本课题实验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地开展。

⑷经费保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保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