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乡中心学校    王训华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乡初级中学    郜国萍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符合中小学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和指导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本课题于2016年2月被教育部十三五总课题组批准立项,同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在这一年多里,我们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详细拟定阶段计划课题自正式开题以来,每学期初必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由组长确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由全体成员商讨本学期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各成员学期研究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学期末,也必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加以总结,“自我汇报”、 “自查自纠”、“相互督促”。

(二)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1.每周教师读书: 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每周认真读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自主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2.定期自主讲座 广博的吸纳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输入的信息只有经过头脑的加工再自主地输出,才能成为自身素质的积淀。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自己做讲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自己人听。我们经常让大家精心制作幻灯片,将自己在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与大家分享,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作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

3.专家引领指导。2017年春,我们邀请区教研室主任来校作了题为“预设生成 关注常态”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主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常态下的有效课堂教学重点讲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且就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事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使大家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力图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三)积极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西尔伯曼在1970年曾出版过一本著作《教室里的危机》(或《课堂的危机》)。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抓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和前进。

(四)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在二期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们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走进常态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位普通语文教师一学期能上几节公开课呢?一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一学期又会有几次机会听教师上公开课呢?更多的是听老师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聚沙成塔,只有常态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79岁高龄的钱梦龙老师总结2007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 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曾呼吁展示课应该回归教学常态。指出某些“展示课”正在异化为展示教师个人才艺的“表演课”;精美课件的“欣赏课”;热热闹闹的“游乐课”。提出了常态课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吃家常菜”,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行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本课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常态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舞台也是常态课堂。于是走进常态课堂就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

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抄袭他人现成教案的现象。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甚至于一拿到基础教案就随便进入课堂。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不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如何做到前后照应,过渡自然,点评、引导恰如其分等就显得很随意。三是课堂太浮躁。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时尚的教学技巧,如刻意追求“导入”的新奇,刻意追求“讨论”的热闹,刻意追求“结语”,而对语文学科的本位——语言,却漠然处之,甚至不闻不问。

2.确立了研究的一线八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线八点”上,整个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要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其中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研究点。积极探索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以手中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为根本,积极探索每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2016年春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至少开设了2节常态课,其中包括了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六个单元的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诗歌教学。 为了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我们力争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成立了学术沙龙团体自课题研究起,我们就成立了“提升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这一沙龙团体,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研课、上课、评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自课题开展以来,从没间断过。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课题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一)促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则是“教而不思则罔”。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对常态课的反思。我们的反思重在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常态课上出现的问题是最真实的问题。

(二)初步探索出了的有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1.教学的准备是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首先抛开对任何资料的依赖,以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文本,就会最大限度地预测学情,获得宝贵的“第一印象”,从而据此设计教学过程。这种亲自“下水” 体验到的“温度”,正是师生的共同感受,因而便成了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的话题。

2.教学的序幕是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的导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致力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学习兴趣。

3.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初步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其实这本应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到底是谁在学?是学生在学,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在学或是代替学生在学。 一言以蔽之,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灵扬帆启航。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4.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何谓“贴”?即由学生提供对话的话题,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自能理解的就不教,不能理解的才教——教师是作为一个“守望者”、参与者的角色而存在的。从空间感觉上讲,教师是居于学生之后,若即若离的。这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为什么要“贴”?因为在课堂对话中,教师提前做了深入研读并且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垫高”了自己,做好了课堂对话的充分准备,似乎达到了与文本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受生活阅历、阅读能力、研读程度的影响,学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在学习和对话中,他们难免会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恰如其分雪中送炭般的降临,否则,学生的学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教师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怎样“贴”?一句话,需要教才教,需要教一定要教好。一般手段为穿插引用、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慢研细磨、吟诵美读。例如生字词的处理,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出现,而是放在教读中随机纠正或强化,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预习,还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且有的放矢,避免了无效劳动。再比如写作背景,不必要在导入课文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机械地推出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而是放在学生解读文本最需要的时候,或者说是离开背景不行的时候,教师“雪中送炭”,酣畅淋漓地“浇它个透”!这不但选择了点拨的最佳时机—— 学生思维“愤”“悱”之时,而且使课堂教学面貌呈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跌宕之美。 “贴”到什么程度?概括地说,就是把肤浅的“贴”深刻了,把片面的“贴”全面了,把误读的“贴”正确了,把笼统的“贴”细致了——“贴”它个明明白白,“贴”它个透透彻彻,“贴”它个淋漓尽致,“贴”它个心动共鸣。

5.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阵子,管用一辈子: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实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从课堂里走出的是一个个“新我”。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 “管用一辈子”。

(三)组织实施了网络课题研究我们在学校网页上创建了“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研究”栏目,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挡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过网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 在“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研究”博客中建立了以下栏目:“文件通知”,“课题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计划”“课题成果”“研究动态 ”。将所有的课题研究资料呈现于网络,可以让课题组内人员及时掌握研究动态,课题组外人员品头论足有利于改进研究工作,更可以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

2017年7月,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这一方案一提出,就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并被批准为校级课题,本课题旨在探讨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一年来,我们围绕着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题加以总结陈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目的:摸索建立起可操作的,能体现学案作用,发挥学案价值的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研究意义: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身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使学生学会求知。

3、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研究内容:

1、“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2、“学案”编写的原则。

3、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4、语文“学案”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5、从“教案”到“学案”编写的相关问题研究。

6、语文学案教学对学生思维、学习习惯、学习负担等各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7、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学生运用学案学习前后的心理感受等)

研究方法:(1)文献法 (2)调查法 (3)比较实验法

四、课题研究工作回顾: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进行了两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2017.1——2017.3): 查阅资料,明确学案,学案教学法等的基本概念,对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学案,建立 语文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这主要是利用暑假休息的时间进行的,为开学后进行顺利的实践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向学生讲解质疑式学案编写实施的流程、要求等。

第二实施阶段(2017.4——2017.9): 初级阶段: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学案(由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单元的质疑式学案。 中级阶段: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编写学案。老师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高级阶段:学生自己设计、编写学案。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公开课四次;3次课题组研究会议,一次全校性研讨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