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点滴体会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点滴体会河南省安阳市东门小学 王兰芳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她以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世界文化史上闪耀着灿烂、智慧的光芒。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延绵至今,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我们,如何保持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使学生从小就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一、 广泛吸取传统文化营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和品格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文化营养,以发现和运用传统文化的‘美’为突破口,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使其成为学生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光,“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文化对人气质的影响。

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要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感性地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这一媒介,使得学生能够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文化、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学时,要注意选择优秀感人的文学作品,例如《岳阳楼记》、《陋室铭》、《卖炭翁》、《孔雀东南飞》等,因为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有着充沛的关于友情、亲情、理想、修身、自我追求、人生价值、爱国情怀……的情感描述,这些文学作品是感人的、是有生命力的、它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染的同时也净化着同学们的心灵。

二、 实时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语文应该是最具活力、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品位的学科,让人担忧的是,目前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还不够,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兴趣脱节,要想使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必须让学生想学语文、乐学语文。

所以,我们需要让语文动起来、活起来,我们可以从历史故事中明白事理、从笑话幽默中得到智慧、从成语典故中积累知识、从对联猜谜中获得乐趣。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书本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亲身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去年,《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每天收看,之后写心得体会,并在全班开研讨会,孩子们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中,学习了文化、熟悉了历史、懂得了一些天文、地理知识,学习了古人刻苦求知的事例。

三、 多角度地学习传统文化,全方位掌握和积累知识

学生因其本身的阅历浅、生活面窄、情感体验不全面等导致在写作上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优秀作品,使其能够很好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情感和文字结合的艺术形式,使得作文教学更有内涵。二是平常要筛选好部分古诗词、成语、名篇等,利用每天练字课的时间反复书写和理解它们。这样既练就了漂亮的字体,又了解了一些文学典故,既积累丰富了语言,有增添了审美情趣。从考试外在衡量标准上看,效果也很明显,一是考试成绩好,二是作文竞赛水平高,从此可以看出,大量文言文学习和背诵,对学生语文学习影响是很大的。

总之,在经过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侵染后,学生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有着读诗书风度翩翩的儒雅之气,能感受居高临下居高声远的魅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原则,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也要注意把握火候,防止过于不及,要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进行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从而达到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