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表现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表现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宏观背景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育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

同时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将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编创实践活动集中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而在实践中的音乐表演就是上述四个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形成连接的有机整体。

(二)微观背景

在实际的艺术活动表演与教育教学中,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

1.初中生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中学生大多正值敏感多虑的青春期,身心产生微妙变化,在表演中太在乎别人的看法、顾虑很多有“包袱”。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很喜欢音乐,对表演也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到了台上要么没自信、羞涩扭扭捏捏施展不开,要么过于自负而很随意不认真对待,上台表演的兴趣就减少了。舞台表演的过程行为举止包括上下台的方式缺少得体仪态、比较随意。除个别小学阶段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同学,多数学生没有舞台表演正确的意识形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由此,学生舞台表演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舞台观念。

2.初中生在舞台上无法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周围地方乡镇,音乐素养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只有个别在外受过培训或是舞台经验丰富的同学稍好一些,但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理解与分析能力仍然差强人意。经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学生在表演作品时大多没有且不知道如何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总体而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弱。

3.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情绪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实际的舞台演出经验中,学生往往对作品情绪情感不能准确的表达与诠释。舞台表演时往往手脚不知道往哪放,眼睛乱瞟乱看、面无表情不生动,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匮乏的艺术文化知识面与表演艺术的见识,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丰实的生活底蕴及表现的热情,限制了对作品的表达和想象,无法对作品情感延伸想象进行二度创作,表达自己内化的情绪情感。对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大多没有细化体会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将表情动作融入表达情绪情感。

4.初中生在舞台表演中音乐基础能力不扎实

我校学生在舞台表现中音乐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对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容易出错,容易出现歌唱跑调、破音和舞蹈动作不协调等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教师的指导方法大多也仅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使在教唱前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拓展时进行简单的律动,仍然不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急需开发符合生情的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由此,歌舞基本技能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概念界定

舞台表现力是一种具体而可训练的能力,也是一种形象而细节化的技巧。舞台表现力的目标是为了更完美地呈现出歌曲的意境,它是集舞台动作、造型、手势、舞台表情、舞台构图等要素于一体,具有律动性、动态性、强烈的抒情性、虚拟、象征性、感染性等多种特性的能力。

三、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搜索,发现国内外对提高中学生音乐舞台表现力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的舞台表演较为成熟,对于音乐的舞台表现力有何重要性的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舞坛奇才尼金斯基所著的《尼金斯基手记》把舞蹈上升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层次,以此来表达舞台艺术的独特之处。美国歌唱家詹姆斯.弗兰契斯.库克编著的《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介绍了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怎样克服上台演出前紧张焦虑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舞台上将音乐情感表达得更丰富。这些为作者想论述的提高中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的相关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爽在《表演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舞台表演这种融合了歌唱和舞蹈或肢体语言的表演形式也逐渐得到初中生的青睐,通过无他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创编动作,让学生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成为一节课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流程。主要是熟记节奏、熟唱歌曲、学生分组进行创编、交流展示四个环节。湖南省音乐名师刘靖在《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音乐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她指出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丰富的课堂形式和和谐的教学氛围可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的欲望和能力。南京艺术学院教师陈星在《流行音乐中舞台表现力探究》一文中指出提高流行音乐的舞台表现力,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对音乐进行诠释,他还提出了一些影响音乐表现力的具体因素,如良好的演唱心理、对歌曲中包含的文化的演绎以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这些观点对于提高初中生音乐舞台表演力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镇江市艺术剧院的姚炜老师在《舞台动作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中强调了舞台动作对于展现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以及舞台表演中形体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关系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从多个方面阐释了这个问题,力求在实践层面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支持和借鉴。

这些研究成果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我们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健全初中生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在舞台上用自信的状态与得体的举止表演,树立正确的舞台表演意识。

2.通过提升初中生把握歌舞作品风格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作品,提高在舞台上把握作品风格与蕴含情感的能力。

3.通过提高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的情绪情感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舞台上将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与作品情绪情感和延伸想象达成共鸣,提升学生作品表现与二度创作的能力。

4.通过对指导初中生歌舞基本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拓展中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准、发音技巧、动作协调性等歌舞基本技能有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内容

1.健全初中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

2.初中生把握歌舞作品风格能力的培养研究

3.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情绪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4.指导初中生歌舞基本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六、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提高学生艺术作品表现力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论著、报告、经验总结、统计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借鉴成功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采访专家、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具体适合的形式,调查学生在音乐课堂及大型活动中的艺术作品表现力、师生对艺术作品表现力的掌握情况。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指导初中生歌舞基本技能提升的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体系。

七、研究条件与保障

(一)课题研究条件

课题负责人章特荣,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中小学二级教师。音乐学专业,一直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曾参与市课题《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特征与生物教学策略研究》。多次参加、辅导学生进行省级、市级演出与比赛获奖并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

成员张政花,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中小学二级教师,音乐学专业,一直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曾参与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郑州航空港区路名探究》,获郑州市一等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基础教研室一等奖。多次参加、辅导学生进行省、市级演出与比赛并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

成员裴冬梅,河南省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曾参与省重点课题《让乡音永驻孩子的心间》。2006年至今多次发表文章在CN刊物,发表论文若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文获郑州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10年至2011年参与河南省实验小学--小学生人文素养丛书《我们的歌》编写工作。多次组织、参与并带领学生参加省级演出与比赛。

成员邱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音乐、舞蹈老师,中小学二级教师,河南大学舞蹈编导专业,一直从事小学舞蹈、音乐教学工作。任职期间出色完成各种区级、校级文艺活动节目编排、排练、演出工作。

成员赵丹丹,女,中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河南大学。曾荣获区级“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的荣誉。辅导学生合唱《邮递马车》《池塘边的歌谣》荣获省级合唱比赛一等奖,编排的舞蹈:《祖国·希望》《童心畅想中国梦》《穿新鞋》《洗衣歌》《夏日里的滴滴调》《春之沂蒙》等,多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优质课《欧洲民歌之旅》《节日里的歌》获市级一等奖,《校园多美好》《理发师》《草原小骑兵》等获区级一等奖。论文《让舞蹈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升华》《姥爷·轮椅·红星帽》获省级一等奖。戏曲创作《拔苗助长》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在央视一鸣惊人栏目展演。课题《论当今音乐课程的发展》获市级一等奖。(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课件、音乐《课程纲要》设计等多次获得市级一、二等奖。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与了高度重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安排教务处具体负责。

2.物资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硬件、软件的支持。

3.时间保障:这个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三个不同阶段,五个主要负责人,将会在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保证。

4.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章特荣对课题研究认真、负责,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题研究并组织好课题组进行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认真负责的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八、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其分工

章特荣:主持人主要负责课题立项、申报及课题开展的统筹规划,计划安排研究的方向和进度。负责教学设计和课例的撰写指导,撰写《提高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表现力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项报告,对研究的有效开展做好保障。

张政花:协助组长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教学设计和课例的撰写指导,各项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撰写《健全初中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

裴冬梅:负责教学设计和课例的撰写指导,研讨课的评价与分析,为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撰写《指导初中生歌舞基本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邱歌:负责教学设计和课例的撰写指导,负责对所研究学生进行歌舞作品舞台表现力情况调查、记录、反馈,并将其分类补充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报告。撰写《初中生歌舞作品舞台情绪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赵丹丹:负责教学设计和课例的撰写指导,对收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总结,完成课题实验任务。撰写《初中生把握歌舞作品风格能力的培养研究》

九、研究详细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20年2月—2020年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成员会议,确定研究方向。

2.研讨问题现状,制定总体研究方案。

3.分解课题,进行研究任务与内容分工。

4.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5.收集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实施作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2020年4月—2021年3月)

1.(4月-6月)进行研究问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以音乐课堂上及社团、校内外大型活动中的学生表现为调查目标,深入调查。

2.(6月—9月)进一步实践、探索,撰写开题报告。

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音乐、舞蹈老师作为研究主体,探求科学训练方法,探索帮助学生提高舞台表现力的策略。

3.(10月—12月)课题成员举行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

4.(2021年1月—3月)课题成员做数据分析、整理研究,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方案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提高舞台表现力。教师做进一步引导、提升,并多加提供锻炼机会、场合。

(三)课题结项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源。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案例研究各类活动影像资料等,形成成果。

十、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各类活动影像资料、教学案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