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方案

《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方案

《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育改革的目标中写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强调教学要改变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僵局,而要着重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其中强调考试命题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注重体现学生个人的想和价值观,教育要培养的是有品德、有学识、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人才”,人是有思想的,而人才是工具!学校不仅仅是传播学生知识的地方,也要着重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考历史命题从知识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逐步过渡,历史问答题无论是题型还是评分标准,都在不断变化。从题型看,总的趋势是先出现“大跨度,高概括”,后出现“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并逐渐形成“小切口,新角度,多层次,深分析,高概括”的新特征,也就是试题的跨度不大,从一个较小的知识点切入,提供新的背景内容和新的分析问题的角度,以这些较小的、新的情境为依托,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新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得出有较高概括性的论述。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向上看,选择题大有和后面的主观材料解析题合流的趋势,基本都是给出特定的材料,而不是单纯的考某个知道点,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并得出结论,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高考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素质教育的感召下,单纯的死记硬背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考的要求,当然必要的记忆是需要的,但是更强调的是理解性记忆,而学生更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其中重点之一就是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关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文章是举不胜举,多如牛毛,基本观点也不出其二,但是真正形成系统的论著没有见过一本,作为专项研究课题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却寥寥无几,截止目前从网上的搜索结果来看,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教学团体对此进行过专门的课题性研究。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做为苏北地区教学界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新马高三历史备课组集全校历史老师的整体体智慧,通力合作,着力于高中历史解题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研究,希望通过一定时期的研究,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系统总结,集其他学校其他教学专家的教学解题能力提升的研究之长,对高中阶段的历史解题能力提升的研究有一个小的成果,让全体教师受益,让其他学校的同仁也能与我们新马历史老师共勉!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高中历史解题能力,是指针对做高考历史试题的应试能力,它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识图理解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答题时的规范性等。

当前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考察题型主要是二类,一是单项选择题,另一类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即非选择题部分。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解题能力主要是在二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单项选择题解题能力的研究,另一个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研究。

历史学科性的对应解题方法与技巧,对历史解题能力的提升是不可忽缺的,而历史学科性对应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细心积累,时常注意运用,日积月累,方能做到得心应手。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历史学科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就能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学习历史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能拿到较高的历史分数和较好的历史学科等第,为自己通向“象牙塔”之门铺路。

因此,做这样的一个研究课题,研究新形势下的高考历史命题考试方向,总结更多实用的提升历史解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并向更多的学生推广高考解题方法与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只有熟悉和掌握了相应的各学科的考试解题方法与技巧,才能真正体现“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做一分拿一分,一分成就终身”这一理念。

四、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依托考纲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是学习的根本?那就是扎实的基础。要想在高考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那么能力的提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日常教学时应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命题方向。

2.宏观在宇,微观在握,构建知识主线。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抓“点”---串“线”---铺“面”---织“网”,构建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

3.视线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渗透历史,学会运用。

关注社会现实、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以史为鉴,是历届高考的重要命题思路。高考历史试卷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当然,高考考查的不是热点本身,而是热点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及相关能力。因此,在复习时要以热点为载体,分析、思考和挖掘与热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强化规范性训练。

复习不等于读、背知识,考试尤其高考也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生在不断的复习、经常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就考试来说,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①阅读理解能力,尤其要注意历史中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②分析概括能力,能从史料中提炼观点,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③表达能力,即能够简洁明了准确地书写表达出提炼的观点。

5.月是故乡明,关注地方历史。

突出地方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高考的一大特色。挖掘本省(区、市)丰富的命题资源,复习时可结合本省实际,对本省的历史适当挖掘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单独设计成一个专题的形式单独列出,详细阐述。

(二)可能创新之处

本课题综合了目前国内关于高中历史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研究成果,结合当前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与高中历史尤其是高考历史的命题方向、能力要求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与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与学生的学情有机结合,从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历史知识的宏观微观把握、历史知识的学以致用、历史试题答题的规范性、地方历史的重要性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分析和阐述了高中历史解题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融合,通过解题能力的提升,使教、学、练三位一体,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进一步提升,考试分数再上一个档次,教师的教学相应的也能更上一个层次,这是本课题的核心理念。

五、研究的内容、重点与预期目标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高中各类试题包括高考历史试题,总结归纳其中蕴含的一般性解题规律、技巧与方法。

2.研究高中各类试题包括高考历史试题,总结归纳各类试题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程度,研究高考命题方向。

3.研究高中各类试题包括高考历史试题与高考历史阅卷方面信息,总结归纳历史答题规范、语言组织及书写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4.研究高中各类试题包括高考历史试题,总结归纳高考历史与时政、区域地方历史的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总结归纳时政热点与行列区域历史的相关要点与趋势。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1.高中历史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与命题趋向。

2.高中历史学科考试的答题技巧分析。

3.高中历史学科考试的答题规范总结。

4.高中历史学科考试中区域地方历史的考查情况。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刻领会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涵与精神,真正使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新马高级中学的“‘20+20’高效课堂模式”、“教师教学五环节”、“学生学习五环节”、“知识点教学程序”等相关要求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具有新马特色的高效课堂。而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恰如其分结合的课堂,必然是一个通过合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的课堂,并保证学生在各种考试中都能取得高效分数的课堂,最终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试技巧,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在高考中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提升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让教师对高中历史高考的各项指标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最终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个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更大的全方位的综合提升。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一般答题能力提升的技巧与方法,在新马高级中学以后的日常教学和高三的高考复习中得到运用和推广,并希望能在本地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对其他兄弟学校产生积极反响。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题型决定了本课题研究对象主要是二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单项选择题解题能力的研究,另一个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研究。

选择题题型是单项选择,一般是四选一,有三个不能选的答案更多起到干扰学生思维的作用,选择题的解题能力要求更多要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注意到这些,才能做到尽量少的答题失误。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目前江苏高考试题基本将这两种类型的题目合二为一,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材料解析题有三种类型: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类型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要联系教材所学过的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关。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通过以上分析,历史作为一门文科的学科,高中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更多的是需要极强的文字分析与表达能力,而材料解析题能力要求,更多地表现为文言文阅读理解、关键词的提炼、相应观点的整理、组织与文字的表达等方面的。这些既要学生在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前后古今相关历史知识融汇贯通,加深其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与巩固并提升相应的能量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我校各年级相关班级的在校学生平时做历史试题的方法与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2.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研究大量教育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从中汲取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自身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与平时阅卷过程中遇到的学生解题的迷茫与困惑,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本课题的研究。

4.实践验证法: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总结进行验证,看看这些方法的应用,是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以及成绩的提高是否真实有效,并及时进行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整,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用实践不断完善理论研究。

七、研究的步骤及课题组分工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开题论证——理论研究——总结提高——成果展示。计划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整理近年高考相关信息,收集高效课堂资料,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评审表格,积极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9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成员分工。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并不时地进行阶段性地总结与调整,最后结题提升,总结提炼成课题体系。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整合资料,提炼经验,形成成果,组织鉴定。

在以上三个课题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设想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进行课题研究:

1.学生角度:在平时的考试和做题过程中,总结和探索学生的答题习惯,归纳学生的答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咨询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教师在阅卷时曾经遇到的学生答题缺陷,以及他们在阅卷过程中可能给学生加分的情况,做好记录备案,以此为依据归纳总结学生答题时的相关规范性要求。

2.教师角度:深入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询问调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存在的解题困惑,记录学生所提出的所有解题困惑点,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3.理论角度:上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查看类似课题所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精益求精,美中创新。

(二)课题组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刘  仲

课题组成员:程存见    付振会   王鏐鏐   鲁  俊   杨邦勇   安丽敏

尤  力

2.课题组工作分工:

序号姓 名职务职称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1刘 仲中学高级课题调研、论文撰写
2程存见中学二级课题调研、论文撰写
3付振会中学二级课题调研、论文撰写
4王鏐鏐中学一级课题调研、论文撰写
5鲁 俊中学一级课题调研、论文撰写
6杨邦勇中学二级资料整理、论文撰写
7安丽敏中学二级资料整理、论文撰写
8尤 力中学二级资料整理、论文撰写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序号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1高中历史试题解题研究情况调查调查报告
2学生考试解题技巧与方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
3高考历史阅卷教师对学生解题情况的调查调查报告
4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解题方法情况调查调查报告
5高中历史试题解题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技巧总结论文报告
序号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1《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施行方案方案汇编
2《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论文论文汇编
3《提升高中历史解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二)最终成果

九、条件分析

1.人员保障。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为我校部分历史老师,高三五位老师全体都上,另有部分高一、高二老师,共8人。课题组组成员全部是历史教育本科,他们大都参与过市、县级“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文章,完全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其中,课题主持人刘仲,县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十几篇,在省市县等各级各类主管部分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学设计、优课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荣获市县镇多项综合类表彰,在县内外历史学科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业内知名度。

2.资源保障。本课题提出之后就得到全体历史教师的全力响应,同时也得到盱眙县教研主管部门乔继林主任、杨曙光副主任和赵长胜副主任的鼎立支持,他们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上给予了我们具体的指导,组织课题研究培训,同时为我们课题组还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准备帮助开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细致的文献资料的查阅,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初步方案形成后,又请市县教研专家予以论证,找准了课题的切入点,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好本课题研究工作。

3.经费保障。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的全力支持,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经费学校全额拨款,同时给课题组成员提供大量外出调查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学校规定,只要是课题研究,学校提供所有的物质和时间上的保障,并将尽力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

鉴于以上条件,本课题肯定会很顺利地完成。

执笔人:刘仲

2012-10

[参考文献]

1.张贵君:《高中历史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4)

2.葛东华:《巧走捷径,提升历史解题能力》,教书育人,2012,(17)

3.张莹:《新课程下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能力提高策略》,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 (15)

4.李芳:《提高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中学政史地,2009,(04)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