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岳楼小学 肖永梅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一)支撑性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二) 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A 忽视写作兴趣的激发。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写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而且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

B 读写结合不紧密,有些课文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是我们训练写作文的好材料,比如续写课文结尾,利用课文留白补写等,如果利用起来,就是为学生的写作立了一个坡度。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不善于运用这样的机会,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完全脱离,错失了很好的写作资源。

C 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教师要求写的内容不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情,没有体验,学生就会大谈空谈,说假话,写假作文,由此,学生对写作没了感觉。

D 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老师不做及时修改和点评,学生写完便石沉大海,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写作时的那点灵感烟消云散,小学生的兴趣本来就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进行及时有益的反馈,学生就没有了写作的兴趣。

2、学生方面:

A 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为难情绪。而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倾向是造成小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学生生活素材的缺乏,对生活缺乏观察、发现、洞察力、感悟力,不能很好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写作内容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比如他们除了在学校读书,回家就是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等,与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自然就不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C 学生不善于随时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写作教学未来趋势

在国外,写作教学的总体趋势是生活化、实用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田野、果园、草地、河边等这些神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国内也有很多地区 “生活化作文教学”、 “高效作文”等课题都有了一定成果和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小学生快乐作文,不仅有益于学生语言文字的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乐园里快乐成长。学生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从而享受自主作文的快乐。

二、 课题的界定:

“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向往的美好境界。“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快乐作文”的含义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情感等刺激手段,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富有动态的、探究的、兴趣的、快乐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进行情感迁移,吸引稳定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通过对事物观察,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行                          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写作、抒发表达,提高学生个性规范的言语表达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快乐作文”教学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效应,在外部多元、直观等方面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进而引起情感上的欢悦、唤醒、鼓舞、充实或悲哀等。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使作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意义重大,因此快乐作文教学更是未来发展的潮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1、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生快乐作文的途径与实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来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2、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本课题研究的根就在此。

(二)理论依据

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毛泽东更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陶行知也曾经提出:把校园变成乐园。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有关政策依据,结合研究经验,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为中段、高段两个学段制定《小学生快乐作文途径与实施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李白坚等著名特级教师大力提倡“快乐作文”,倡导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把快乐还给学生。将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敏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体验与交流,将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使作文成为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从根本上还小学作文教学的阳光和蓝天。国内外许多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快乐作文教学作一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立足现实,把握动态,紧跟形势,和着课改的节拍,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质,读写结合,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最得益。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营造宽松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小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享受习作的快乐,使习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

3、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周边事物的兴趣,观察事物,拓宽视野,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构建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指点”与“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说心里话,抒真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作成功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因此,教师应一方面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日记和文章;另一方面教师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写作,提高习作能力。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写的基础,读得多,写起来方可才思奔涌。因此,多读多积累,对学生的习作大有其效。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本中的一切课文,从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了解文章千姿百态的写作特点、领会如何谋篇布局等。其中,适时的通过老师的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魔力”,使他们和文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乐不思蜀、乐此不疲!此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博览群书,吸收语言精华,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体验文学的魅力,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打下功底,当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总之一句话,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积累作文底蕴,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的目的。

2、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如果说强烈的写作兴趣是最好的写作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是写作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顽固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的写作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1)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很了得,但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2)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3)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3、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阶段性计划或小学生不同年龄及其心理特征,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设计出符合快乐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营造宽松的习作氛围,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成功感。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以下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生活体验的训练、阅读感受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

4、研究如何评价学生习作,营造激励竞争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激励竞争的氛围,建立激励竞争的机制,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在竞争中实现自我,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将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调查;对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作文的水平等长期跟踪调查,并建立建全资料袋。

2、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随时注意积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资料,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对象

岳程岳楼小学 三----六年级学生。

八、研究步骤及保障条件

(一)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建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前期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修改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5月----2017年1月)进一

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3.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

资料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袁浩 宁益民著:《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年第2期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