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对3-6岁幼儿数学计算能力发展的实践研》开题报告

《游戏化教学对3-6岁幼儿数学计算能力发展的实践研》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政策依据

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通过生活和游戏感知数学有用有趣"的要求。

现实需求

幼儿阶段是数感形成关键期,但传统机械训练易导致兴趣缺失。

游戏化学习能有效提升幼儿参与度,但系统性研究不足。

研究价值

为幼儿数学启蒙提供科学方法,助力教师设计趣味化教学活动。

二、核心概念界定

游戏化教学:将计算目标融入角色扮演、操作材料、音乐律动等游戏形式。

幼儿计算能力:包括数量感知、5以内加减、分类比较等基础数运算能力。

三、研究目标

开发适合3-6岁幼儿的游戏化计算活动方案

验证游戏化教学对幼儿计算兴趣与能力的提升效果

四、研究内容

现状调研

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当前幼儿园计算教学痛点

课程设计

设计三类游戏化活动:

✓ 实物操作类(如"小熊分糖果")

✓ 肢体运动类(如"数字跳房子")

✓ 数字化互动类(如IPAD数物配对游戏)

实践验证

选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3个月教学对比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设计-实施-观察-反思循环

测评工具:

《幼儿数概念发展观察量表》(黄瑾编制)

自编《幼儿数学活动参与度观察表》

六、创新点

提出"生活情境+游戏机制+多感官体验"三维教学模式

开发可推广的"计算游戏资源包"

七、预期成果

形成8-10个精品课例视频

编制《幼儿游戏化计算活动指导手册》

发表1-2篇相关论文

八、研究计划

阶段ﻩ时间ﻩ任务

准备ﻩ2024.9-11ﻩ文献研究、基线测评

实施ﻩ2024.12-2025.5ﻩ开展教学实验、过程性评价

总结ﻩ2025.6-8ﻩ数据分析、成果提炼

九、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含2名幼儿园高级教师与1名高校数学教育专家

合作园所提供研究场地与样本支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