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

曾可爱

《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在2013年1月正式由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立项为“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选题的背景

背景之一:教师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文件的出台。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每一位教师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年,湖南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教发〔2011〕61号),对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要求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2013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进一步强调了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因此,研究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必须首先探索如何发挥学分制的核心主导作用。

背景之二: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的深化、实践与反思。近十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立项课题三个:《三结合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研究》(2004.9—2007.11)、《新课程下的县级教师培训研究》(2005.10-2008.10)、《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四结合”培训模式研究》(2005.05—2007.10)。省级立项课题两个:《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2008.11—2011.09)和《农村教师县级立体化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2008.10—2011.05)。五个课题对邵东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着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1. 研究的内容

(1)研究学时学分管理文件在教师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创新学分登记管理机制,制定符合邵东特点、科学灵活的学分管理办法,形成制度,充分发挥学分制在教师培训中的核心主导作用。制订出相应的教师培训规划,逐项实施,将学分认定与教师聘用、晋级、评奖和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

(2)研究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协调配合。邵东县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参训;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师训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教师培训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在教师培训中还要进一步发挥领导、监督、评价的功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指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评价者,坚持指导、管理、服务、评价四项功能到位,这种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协调配合,让中小学教师培训健康稳定开展。

(3)研究教师培训实施中“县乡校”三级联动机制。三级联合行动就是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宏观调控,办好集中培训,在全县范围内统筹管理,做好教师培训的各项服务工作;各乡镇中心学校中观管理,办好基地校,为一线中小学教师培训保驾护航;而一线中小学校微观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在五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县乡校”三级联动,充分发挥了各级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全县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有序实施。

(4)研究教师培训中人力资源、评价、激励、服务四大机制的构建。①人力资源机制:包括培训者团队管理和学员管理,建立任课教师准入制度,名师资源库,充实和优化培训者团队;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强化对学员的科学管理。②评价机制:包括对培训师评价和学员的参训评价,学员评价主要从师德、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学科整体知识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培训者的评价,坚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综合分析和参训学员的综合评议相结合。③激励机制:根据参训教师的综合表现评优、评先,同时与聘用、晋级、进城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④服务机制:注重课程的设计、运行和开发,做到按需施训,加强网络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优秀的培训基地校,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和制订经费保障制度。

(5)研究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教师培训,必须从传统观念中寻求创新,树立“理实结合、研训一体”的办学理念。研究教师培训内容、培训的新要求、教师培训团队的优化,探索培训新方式,建设培训实践基地校,构建大校本教师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

2. 研究的目标

(1)教师培训达成目标。从实际出发,依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什么,在哪里培训,谁来培训,采用什么方式培训,构建什么样的培训体系,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创新,将学分制管理运用到教师全员培训、学历提升教育以及校本研修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让全县教师高质量地完成360学时学分的任务。

(2)培训管理研究目标。构建起县级教师培训“123456”示范性管理机制模型,即“一制主导、双线配合、三级联动、四大机制、五项创新、六重角色”的科学管理机制模型,为全县教师培训搭建优质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邵东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邵东教育强县提供优秀的师资保障,全面实现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转型。

3. 研究的方法

(1)准实验法。我们根据办学的示范性、教学的指导性、管理的科学性、发展的前瞻性,选定湖南省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两市镇一完小、两市镇四中、仙槎桥镇三中,共“一镇三校”作为教师培训实验基地,开展子课题研究,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同课异构研讨,主题论坛,结对帮扶,经验交流和培训跟踪服务等活动,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一个示范性窗口,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县普通推广。

(2)行动研究法。采用联合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践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注重行动的科学性:一是研究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的提升,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二是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调查研究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调查问卷、实地访谈、重点观测等调查方法,在课题设计前、全面实施中、结题鉴定时,组织三次大型调查研究活动,为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研究质量和创造研究成果,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材料。

(4)文献研究法。查阅我国教师培训资源库,在文献中发现教师培训存在的不足和应对策略,深化课题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准备论证、全面实施、结题鉴定三个阶段。

1. 准备论证阶段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论证阶段,经过前测调查,学分认定审核和开题论证,历时8个月。

(1)前测调研。2012年底,我们设计了《教师培训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共8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和5道简答题构成,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2013年4月中旬,课题组又深入“一镇三校”实地访谈,对学分管理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

(2)学分认定审核活动。2013年3月25—4月3日,邵东县教育局政工股和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商议,组织三个工作组对全县26个乡镇50个中小学校的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进行一次学分认定审核活动。本次活动大大强化了各中小学对教师校本研修学分的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3)开题论证。课题设计完成以后,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进一步反思、研讨,2013年5月17日,组织由省市县专家指导下的开题论证。专家们共同认定:课题设计论证比较规范科学,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采用准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分层实施,分步安排,具有实践性。专家们的精心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本课题的研究质量。

2. 全面实施阶段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是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从文献学习、学分登记管理、四大机制的专项研究、“一镇三校”的子课题研究,到考察学习外地经验、高效课堂教学研讨、“县乡校”三级分层实施、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期检查、主题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半。

(1)文献学习。由贺文芳负责查阅中外教师培训资源,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培训师进行理论武装,集中学习坚持每月一次,课题研究参与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任务,决定自学内容和方式。

(2)学分登记管理。2013年初,邵东县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出台了《邵东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我校负责贯彻实施。

(3)四大机制的专项探索。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立了四个小课题组对四项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具体分工:刘飞舟、邱慧萍负责人力机制的构建;朱亮辉、陈群负责激励机制的构建;曾培元、王雄辉负责服务机制的构建;贺文芳负责评价机制的构建。每个小课题组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深入研究,由课题主持人曾可爱校长负责全面指导,小课题负责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参与讨论,这种专项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4)指导“一镇三校”的子课题研究。我们选定湖南省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两市镇一完小、两市镇四中、仙槎桥镇三中作为实验基地校,杨桥镇中心学校进行《学分制背景下乡镇中心学校在教师培训管理中的功能探索》研究;两市镇一完小积极开展《学分制背景下的自学反思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研究》;两市镇四中进行《学分制背景下初中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研究;仙槎桥镇三中组织《学分制背景下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实证研究》。“一镇三校”的实验之花开遍全县每一个乡镇。

(5)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课题组先后到桃源县、长沙市芙蓉区、永州市零陵区等教师进修学校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

(6)高效课堂教学研讨。2014年3月24日,我们在两市镇一完小举办小学教师“名师杯”教学观摩活动。2014年9月22日,我们在两市镇四中召开初中教师校本研修实验校现场研讨会。高效课堂教学研讨展示了我县教师培训的成果,扩大了课题研究的影响。

(7)组织开展了省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教学观摩活动。2014年10月15日至17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现场观摩活动在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成功举办。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陶佑钦科长作了中心发言,充分肯定了邵东县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中的做法,鼓励大家继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探索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实效性做出成绩。

(8)组织中期检查。2014年10月,根据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课题中期检查的通知精神,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本课题中期检查的准备工作,认真回顾开展研究的各项活动,概括初步形成的重要观点,总结研究的主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扰,明确后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为结题鉴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阶段,组织研究性征文活动,对小课题进行了总结,对子课题进行了鉴定,撰写结题论证报告,出版研究成果集,历时近半年。

(1)研究性征文活动。2014年12月,课题组向学校每位教师发出征文通知,号召全体教师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论文,课题组收集到新的作品18件,为课题的结题鉴定提供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2)子课题鉴定。2015年3月定为课题研究鉴定月,月初召开“一镇三校”子课题主持人会议,提出“研究求实效,资料有价值,报告上水平,成果出精品,鉴定分等级”几个方面的要求。中旬各实验校按要求做好结题工作,准备接受鉴定,下旬县教师进修学校蹲点指导教师下到各实验校召开子课题鉴定会。

(3)撰写结题论证报告。课题组写出结题论证报告的讨论稿,反复修改,讨论稿出来以后,印发各位研究人员阅读,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然后召开全体研究人员会议讨论修改,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申请专家鉴定。

四、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1. 理论成果

(1)构建起“一制主导,双线配合,三级联动,四大机制,五项创新,六重角色”即“123456”县级教师培训科学实用的系统管理模式(即培训的系统管理模型)

一制主导:县级教师培训管理,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核心主导作用,用学分制这一要求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的全过程,制订符合邵东特点的灵活的学分管理办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

双线配合:邵东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指导,是强化县级教师培训的根本保证。一方面,邵东县教育局要加强领导进行政策导向和过程监控。另一方面,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精心指导,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建立灵活、开发、专业的培训服务平台,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信息和电教部门整合,建成综合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三级联动:“县乡校”三级联动长效机制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基本策略。在教师培训中,必须实现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每一个乡镇中心学校,每一所中小学校三级联合行动。邵东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做好服务。乡镇中心学校是全乡镇教师培训的指导、协调、服务、评估中心,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校,指导好本校研修。中小学校在县和乡镇的指导下,开展校本研修,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基地校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大机制:探索人力、评价、激励和服务四大机制,强化教师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提供有力保障。①人力机制。构建起一线名师为核心、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②评价机制。构建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参训教师和基地校“三者、双向”互评机制。③激励机制。教师培训的激励是一个包括免费、政策、奖惩、关爱、成就等多元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免费激励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前提,政策激励是质量的有力抓手,关爱激励是对教师培训的心理安慰,成就激励是实现培训价值的体现,以上五种激励方式结合使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④服务机制。培训即服务,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服务团队,然后正确界定和认定培训服务对象,再明确培训服务内容,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注重反馈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五项创新:五项创新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的重要标杆。①创新教师培训标准。②创新实验基地校,“一镇三校”实验基地,坚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③创新培训专家团队,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立培训专家库,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培训师队伍。④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针对教师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⑤创新大校本研修体系,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在全县内组建专家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研修平台,为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构建起大校本研修体系。

六重角色:县教师培训机构中的培训师,必须审时度势,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认识自己的价值,谋求专业发展塑造六重角色:①学习型研究者。②专业型指导者。③科学型组织者。④发展型管理者。⑤合作型评价者。⑥创新型服务者。培训者要做到精深研究、精心指导、精明组织、精细管理、精确评价、精诚服务的精彩展示。培训师的六重角色的实现是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的重要保证。

(2)期刊发表。课题主持人曾可爱校长和课题秘书长贺文芳共同撰写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组织与实施》在《中国教师教育》杂志的2013年6月第三期上刊发。曾可爱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在2013年6月的《教育学文摘》上刊发。曾可爱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新探索》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核心期刊《中小学教育》杂志2014年第12期上作为首篇刊发。

(3)校本部4个小课题研究。副校长刘飞舟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建设初探》,贺文芳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评价机制的构建》,副校长朱亮辉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激励机制的构建》,总支书记曾培元的《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服务机制的构建》,4个小课题研究成果构建了县级教师培训的四大机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4)“一镇三校”实验基地校子课题研究。优秀论文有杨桥镇中心学校校长刘义勋的《学分制背景下乡镇中心学校在教师培训管理中的功能探索》,两市镇一完小教导主任的《加强校本研修,推进课题改革》,两市镇四中名师邓细华的《学分制背景下初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仙槎桥镇三中青年骨干教师黄际胜的《学分制背景下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实证研究》。

2. 实践成果

(1)完善了我县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科学体系。在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研究的过程中,以邵东教育网为载体,以落实“国培计划”为示范,建立和完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现代化教师远程教育制度、培训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评价网络,实行教师线上和线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实现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常态化。

(2)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和一支科研队伍。通过课题研究,一批种子教师脱颖而出。例如,两市镇一完小的杨玉红、赵波、汤曙红等,两市镇四中的邓细华、曾佳佳等,杨桥镇的刘义勋等、仙槎桥镇三中的黄际胜等都成长为邵阳市、邵东县的教学名师和科研带头人,有些已成为省里的名牌教师和特级教师,真正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作用。

(3)实现了我校培训工作的职能转型和特色发展。我校树立“理实结合、研训一体”的办学理念,打造教师培训机构的新标杆。①研发教师培训标准,实现了培训内容的创新;②蹲点“一镇三校”发挥实验基地校建设的榜样作用,其典型经验在全县26个乡镇300余所中小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展立体化的教师培训,创新大校本研修体系,实行“国培作示范,省培抓重点,县培保全员,校本重教研”四级培训网络的大校本研修体系。④申报成为“国培计划”项目县。2015年我校成为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在“送培到县”和“送教下乡”项目上取得巨大成效,参训400名教师反馈良好。我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实现职能转型,谋求学校发展新路径,将学校打造成教师发展的“加油站”、名师成长的“孵化器”、教学改革的“试验田”。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及延伸

回顾研究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对学分制背景下的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今后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进一步“发挥学分制在培训管理中的核心主导作用”的研究。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时学分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全省平均完成率为67.56%,最高的湘西州为78.57%,最低的永州只有57.91%,邵阳市的完成率为61.74%,因此我们必须在学分制主导下探索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型”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完善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适度提高校本研修学分,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等,让教师培训管理更科学。

(2)进一步探讨县级教师培训向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实施的研究。县级教师培训,不仅要提供优质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在软件服务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在“国培计划”示范研修的指导下,实施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参训者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3)进一步推广“强化基地校建设,促进平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当前中小学发展不平衡,基地校与普通中小学不平衡,县城和山区的学校也不平衡,要促进平衡发展,“县乡校”三级联动,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重视基地校建设。“一镇三校”实验基地校建设很有特色,他们的先进经验要在全县26个乡镇300余所中小学全面推广,今后26个乡镇都要有一两所自己的实验基地校,让教师培训管理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前进,从而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