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南京市天正小学卢梅《创意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美育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美育途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它也属于情感教育,包括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人格教育是目的,趣味教育是中介,感性教育则是是处于基础的地位。美育不仅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而是以主体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前提的,激发人的感知,解放、泄导、升华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想象,使人由感入悟,经过趣味教育的中介,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都呼唤着人文的回归,倡导着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而小语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在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上、教育方式上也能得到提高,受到教育,“垫定人生的精神根底”。

3、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二者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在抓语文教育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把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加快语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

语文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阶段的整体。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学语文,接受的不仅是符号系统,而且是接受价值系统、意义系统,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是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的培育。因此,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实施语文美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2.小学语文美育途径研究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学,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并且强调说明,学生具有了审美的本领,“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学地投身到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中。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2.案例法

3.行为研究法

4.比较研究法

5.观察法

四、研究目的

1.建立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的理论,呼唤人文的回归。

2.建立让审美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上、教育方式上也能得到提高,受到教育,“垫定人生的精神根底”。

五、研究内容

1.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有着不解之缘。教材美育资源支撑着美育,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着美育,美育是改革小语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贯彻小语课改新理念的体现,审美教学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加强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乐章。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像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审美鉴赏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琴弦上就一定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美好乐章。

六、课题实效

【一】

2008年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小语教学中实施美育途径的研究》,立项之后,我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对本班38名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现状的调研。

第1题:你喜欢学习语文吗?喜欢哪些方面?如果不喜欢,大胆说出原因。学中有16人明确写出“不喜欢”,10人既不讨厌也不喜欢,12人喜欢,但原因大多是因为自己语文学得不错。

第2题:你觉得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多数学生认为,最大的不同是学语文主要要靠读和背,仅3名同学提及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趣。

第3题:你觉得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学到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还得到了什么?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第4题:在你以前所学过的课文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近一半同学记不清,部分同学写出了课文名称,但都是情节比较有趣味的,抑或是上过公开课的。

第5题:你最喜欢学习的课文是哪一类?10人选择“写人的”,12人选择“写事的”,3人选择“古诗”,8人选择“写景”,余“说不清楚”。

第6题:你觉得什么样的课文是美的?选择生动有趣的25人,选择科幻神奇的有38人,选择其他的较少。

通过调查问卷,认真统计,用心分析,我获得了这样一些反馈信息:

(1) 学生的语文学习因少“美”而索然。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主体活动少,被动答问多;课后读书时间少,低效练习多;考试依纲扣本少,偏题难题多;评价强调统一多,尊重多元少。由此,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整体的学习兴趣明显偏低。语文,本应是充满魅力的课程,诸多原因已经使语文失去了固有的本真。

(2) 教师的语文教学需立“美”而盎然。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让语文课情趣盎然。

(3) 课文的例子效应因掘“美”而增强。怎样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又是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这似乎是教材编者的事情,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编者所编辑的只是可供教师处理的文本,让文本变成教材还需要教师来激活。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激活教材,开发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吸引学生的“美”的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顺应学生发展。教材只有通过教学才能被充分激活。这个“激活”的过程决不可能由教材自行来完成,而是通过教师的解读和运用来实现的。

【二】

在语文审美教学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环境,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我主要从五方面进行了尝试:

1、发掘教材内在美点

在小语教学中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特定的心境,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美或形象美等各种客观美所表现的深层性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深悟到“美”所隐含的高尚情趣,从而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结合起来,使审美教学落入实处。

08年11月,我参加鼓楼区小语教师“鼓劲杯”赛课,抽到了《蜜蜂》这篇课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我着力思考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先读中找出写法布尔是如何做实验的8个动词,接着让学生抓住这8个动词复述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说说去掉几步行不行,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兴致勃勃,充分体会到课文语言描写的细腻生动之美,进而再与法布尔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之美结合起来,人物形象的美深入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成功的。

2、精心创设审美情境

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感情的熏陶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情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它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有利于全面塑造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

3、开辟审美想像通道

在教学中,教师在审美对象(文本)和审美主体(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给学生开辟审美想像的通道。在教学中以艺术形象为审美通道,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像,不仅可使学生领悟深层性的艺术美,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4、诱发学生审美体验

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在语文审美教学中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惊异感等,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

今年,在定点支教学校开展的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公开课《示儿》,教学全课,紧扣“悲”这个情感主线,通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冰有感》《关山月》的拓展诵读,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悲愤、悲伤、悲悯中增强了对诗人陆游“爱国情感”这种大爱的感悟和理解,受到了高度评价。

5、组织审美鉴赏活动

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它的层次高于审美感受,它是在指导学生在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的基础上,理性因素相对突出的高层次审美活动。

七、课题总结

在课题研究中,我始终觉得不仅我的学生在不断地进步,自己也在研究、反思、总结中提升。临近学年结束,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又进行了一次调查,以求能更显性地体现课题研究的成果。同样的问卷,喜欢语文的同学增加至32人,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浓厚了,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参加区毕业调研,均分超区均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升入重点中学和实验班。在不断反思中,我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它是功德无量的。这也就意味着,我的课题研究并没有因为结题报告而结束,它将伴随我的课堂教学而延续、而精彩。

存在的不足有:1、课题过大, “小语教学中”这个题目很大,事实上,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了阅读教学这个层面,在作文教学、写字教学中都没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着力研究。2、学习不透,对于“美学”、“美育”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数量,但是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这对原本就有一定的深度的课题研究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3、成果不够,研究过程中,偏重了实践性研究,课堂教学研究中倾注了不少的精力,也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论文撰写不够及时,一年中,没能有更多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

八、课题组织

主持人:卢梅

九、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教育学出版社1980年版

3、《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5、《语文教育智慧论》 曹明海著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