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分享自知乎《云水禅心》自媒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课程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只要科学正确的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就会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 以人为本,个人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传统教学要求学生端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老师讲,强调被动接受,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不能亲自体验,更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发现的快感。探究式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式。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甚至提到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来对待。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在此过程中珍视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我们确定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这一课题的研究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困惑,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式学习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研究、实施本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他们内在的诱因和学习的潜力,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标要求,贯彻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拒绝教学的功利倾向,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独创性的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3.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2、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观认为,就是在教育中优化环境,使学生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中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就可以做到主体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3.素质教育理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4.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的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5.《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理论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原来单一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上述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探索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一套新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唤醒探究意识,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探索创新的动机。

3、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2.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3.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习方法研究的资料,采集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经验,信息。购买,复印相关书籍,编辑专题情报资料,分析研究这些情报,获取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边实验边研究,做客观记录,同时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细致分析,总结、完善探究教学法。4、问卷调查法:就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设计有关问卷,在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抽取本校部分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问卷,比较分析,定论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本 课 题 研 究 从 2015年 5月 开 始 ,2018年5月完 成 ,分 三 个 阶 段 。

( 一 ) 研 究 准 备 阶 段 : 2 0 1 5年 5月 —— 2 0 1 6年 5月 。

1.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3.组建课题组,培训课题组教师。首先培训《纲要》、《课标》;其次培训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过程等。

( 二) 实 施 研 究 阶 段 :2 0 1 6年 6月 —— 2 0 1 7年 5月

1、.通过对学生问卷 、座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查现行探究性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情况分析,收集整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

2. 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如听、评课,观看优秀课例、研究成功探究性活动等。

3.由初步尝试到深入探索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特点,抽取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推出典型的课例进行示范研究,从中总结探究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和总结会,反思教学行为,进一步论证课题实施方案的实效性、可行性、价值性,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撰写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

( 三) 总 结 验 收 阶 段 : 2 0 1 7年6月 - - 2 0 1 8 年 5月

本 阶 段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 通 过 问 卷 、调查、课堂表现、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经过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养成、探究性方法的掌握、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检验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和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编辑《案例集》、《论文集》等。待专家验收。

八、课题研究成果

(课堂实录 、导学案、调查报告、案例汇编、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三年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多项成果、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成果颇丰。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论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堂实录、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堂实录、论文

《如何在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中进行评价》 论文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总之,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坚定了我们强化科研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加强管理,不但完善,让课题研究成果尽快多地服务于教学,以期产生最大效果,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廖先亮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②《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王文琪、邓小飞、李敬德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③《走进新课程》

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靳玉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⑤《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高艳

⑥《高考满分作文》雷雳、张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