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模块课校本化教学研究——以华师一附中美术教学为例》结题报告

《高中美术模块课校本化教学研究——以华师一附中美术教学为例》结题报告

作者:李克全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环,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为引人关注。由于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不重视副课”的习惯思维影响,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不到提高。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培养目标:1.培养全面适应环境的完整人格。  2.运用工具和媒介,体验艺术的创造性活动。 3.培养对环境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4.培养解决日常生活中艺术方面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创造性的解决艺术方面的问题来提高学生改善环境的兴趣。 6.形成敏锐的艺术鉴赏力。 7.获得艺术方面知识。  8.培养进步和开放的艺术观念。 9.扩大艺术爱好提供娱乐的方式。 10.获得开发非常才能的机会。

实践意义: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吹响号角,恰逢此时,华师一附中提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艺术课程必须培养学生一门学科专长。结合国家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求和华师一学生实际内涵发展的现实状况,华师一美术教育特别是实践类模块课教育要重新反思、定位,即究竟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美术素养?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怎样体现对学生美术培养?

研究目的:课题的提出,旨在明确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艺术专长。围绕培养目标理清教育生态,确立指导教学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希望,课题的研究能为湖北省教育行政部门了解高中模块课实施状况,为其提供一线资料,为将来美术模块课内容调整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华师一的模块课程目前开设有国画课、书法课、装饰色彩,采用走班制教学模式。各科教材自理,进度自定,学习评价模式简单;学生选课存在情感冲动或者无所谓态度,导致某一学科爆满;学习过程中,前紧后松,有的只为获得学分而敷衍,同时也表现出教学趣味性差的缺点,导致专业性太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性弱,兴趣点低,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拟解决的问题:

1、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为前提,立足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导向,重新审视现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2、自编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既表现学科领域的人文素养,又要展示学科适用的高度,即重视校本化;

3、显示教师特长的课程是校本化的一个特征,围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升教师认知,转变思想,是保障模块课顺利实施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对策。

4、有效指导学生选课;主要责任在老师对各课程的宣讲,消除学生对各专业的误解,从兴趣出发只是浅层次的,可以考虑未来发展和心理适应为导向。

5、科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使其可操作性强。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巧,体现学有所长,能为其他模块课提供帮助。

6、加强学生作品交流,助推学生学习兴趣,检测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架构设计

(一)、高中美术模块课教学要求

1、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

2、课程结构和设计要素

3、课程特色及实施建议

(二)、模块课实施的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的设置;

2、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调查统计;

3、学习评价模式的有效性。

(三)、模块课实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课程目标设置的定位;

2、复杂学情的压力呈现;

3、教学内容的稳定与拓展;

4、教师专业能力的认知;

(四)、完善模块课程实施的策略

1、构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调整课程标准;

2、转变教师认知,凸显模块校本化能力衍生;

3、编撰试行教材,建立脚本参考;

4、关注模块课程教学需求,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5、改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和学习环境的优化。

四、主要创新

模块课强调的是实践技能,怎样优化培养艺术技能?怎样凸显不同学情下的本土化?不是简单照搬别人成熟的经验。华师一老师在探索过程中,领悟到教师导的作用,尝试建立学科为创新思维发展服务,审视教学内容,围绕自编教材,解决相关重难点。自编教材指导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五、成果形式

编撰《中学生国画学习》、《中学生书法学习》、《中学生色彩学习》教材,发表论文《走班制下的高中美术模块课研究》,展示学生模块课学习效果,印制作品画册。

课题结题论文:《走班制下的高中美术模块课研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