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张树云
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申报日期: 2015年11月
拟结题时间: 2017年4月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教科研领导小组
填 写 说 明
1、校级教科研课题均填写此表。
2、申报人不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编号”。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三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周 张树云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9年1月 | |||||||||||
行政职务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理论研究 教学实践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教育硕士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 联系电话 | 13961254247 | |||||||||||||||
通讯地址 |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 邮政编码 | 213000 | |||||||||||||||
电子信箱 | 147933497@qq.com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李小平 | 中学一级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教学研究 | 教学评价和实践指导 | ||||||||||||||
刘建龙 | 中学一级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实验创新 | 实验创新、信息管理与传达,学情调查 | ||||||||||||||
周琴 | 中学高级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家学实践 | 教学评价和实践指导 | ||||||||||||||
胡凤姣 | 中学高级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教学研究 | 理论研究、信息管理与传达,学情调查 | ||||||||||||||
余晓鸣 | 中学一级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教学实践 | 教学评价和实践指导 | ||||||||||||||
课题主持人( 2012年11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区级课题 | 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 2007年9月 | 参与 | 结题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例谈“化学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 中学生数理化 | 2011(7) | ||||||||||||||||
浅谈普通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 读写算 | 2011(12) | ||||||||||||||||
浅谈社会热点新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数理化学习 | 2014(3)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已有多种教学模式、方法相继涌现: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等。 李吉林老师早自1978年起开始情境教学法实验,迄今,在理论和推广应用方面,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情境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比较多。 笔者在搜索中发现,关于教学设计中有关情境教学的原则体现的创设策略较为鲜见。因此,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试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情境教学的原则和创设策略进行实践研究,并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着重探讨探索、构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及基本原则,探讨化学与其他学科情境教学的异同。
选题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而且还可以探索出一种以真实情境引导的形式,使学生由情入境,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自然地回忆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对学好化学充满信心。 研究目标: 1、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探索、构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及基本原则。 2、开展基于上述教学策略的系列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评价。 研究内容: 1、创设化学情境教学的意义和特点(重点突出化学学科特色,与其他学科情境教学之间的异同;化学情境教学与普通化学教学方法相比的优势。); 2、提出化学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指导后续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3、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景素材收集、加工处理等方法; 4、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5 开展实践研究,检验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主要以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研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科研方法,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研究课,积累相关资料。 价值: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创新之处: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但有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偏离教学目标,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还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是在课掌中创设教学情境。 并且以往的研究多数都是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与介绍一些具体做法,而从理论上有待提升,有关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分散,系统性不够,本文从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及国内外一些教学理论的特点出发,通过查阅文献、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相关问题,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原则,情境教学在不同的课型中如何创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所面临的问题等等。希望此研究能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和有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希望本研究能为初中化学的课堂情境教学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希望我能在研究的过程中完成1~2篇相关的论文并发表。更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实施,班里的每个学生在化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研究基础: 本人通过教育硕士的培训,在南师大学习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化学课程论”,“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专业课程,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阅览了大量有关分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等方面的书籍、文章,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人还发表了几篇有关情境教学的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组编.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杨莲菁,王刚.情境创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科学课[J].2003(12):22-23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傅道眷.情境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7.林美凤.以“情境体验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研究.化学教育,2010(4) 8.任宝华.创设连续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对一种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化学教育,2010(10) 9.陈武君.创设化学情境 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 10.冒秦国.如何在探究教学中进行情境预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2)
|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成员介绍 张树云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在南师大学习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化学课程论”,“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专业课程,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阅览了大量有关分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等方面的书籍、文章,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发表了数篇有关情境教学的论文.。出色完成了研究生的课题。创新型课件制作和环保教案设计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 余晓鸣老师在2006年天宁区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2012年天宁区化学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所写论文《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学案利用效率》获2008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自我见解》获2009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胡凤姣老师课堂教学能力非常突出,有多篇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市、区获奖: 《动态生成—化学课堂的生命元素》2006年获省三等奖 《新课程实施的催化剂,教学反思》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文教资料(2005年36期)》发表 周琴老师是金惠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参加的区级课题《简约备课、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效率》已经过了中级评估;有多篇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市、区获奖。 刘建龙老师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极强,多年来潜心研究会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并且根据我校学生学情编制了一套完整完善的复习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题组其他成员在各类论文评比、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奖。 二、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每周三下午90分钟的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并进行交流、研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本组的课题研究能深入开展,并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资料设备: 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图书馆、广播站等丰富的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条件,并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四、科研手段: 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搜集材料、教学反思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 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第一阶段: 形成阶段 | 2015.11-2015.12 | 张树云:制定方案 |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申请立项。 |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 2016.1-2016.6 | 张树云、余晓鸣、胡凤姣、周琴、刘建龙、李小平对情境教学在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分析、研究、收集、整理 | 制订该模式的创设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收集案例证据。
|
第三阶段:修改论证阶段 | 2016.9-2016.12 | 张树云、余晓鸣、胡凤姣、周琴、刘建龙、李小平对情境教学在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合作中分工进行相关研究,撰写相关论文、优秀教案、课堂教学案例。 | 分析证据,进行阶段总结。再次实践,收集并分析。 |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 2017.1-2017.4 | 张树云 分析报告、整理资料 | 结题。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教师成果:通过情境教学来提高课堂有效性 (2)学生成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化学学习动机得到明显改变,课堂有效性明显提高 (3)课题研究报告集成一册 (4)形成论文和随笔 | (1)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和唤醒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提高学生课堂有效性 (3)通过专家组验收 精选论文,争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 张树云、余晓鸣、胡凤姣、周琴、刘建龙、李小平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7年4月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附件3: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教科研课题研究情况登记表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立项时间
课题级别
结题时间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印制
说 明
本表为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健康、正常进展而设置。学校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都应认真填写本表。在课题阶段性小结或结题时,应上缴给有关管理机构,作为评比、验收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本表一般记录课题组集体活动的情况,由课题负责人及时登载。课题组成员的实验研究活动,由各课题组自行设计相应的登记表,定时检查后归类汇总填入本表相应栏目。
“活动形式”主要指研讨会、研究课、学术报告、集体备课、调查研究、参观访问、成果系统等。在“目录”页中只要登载活动的类别,在正页中必须具体展开。如“调查研究”,须在“活动的目的、范围、方法”栏内,填清调查的目的、范围、对象、人数等;在“主要内容”栏中,填写调查结果及调查报告的摘要。
正页部分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复印,并装订成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