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景教学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历史情景教学之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 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过去性因教师的情境设计而得到虚拟再现,许多枯燥、抽象的学究式表述也因此鲜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以前浓厚多了。那么,历史情景教学法是什么呢?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高中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左右半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方法,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2、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实施历史情境教学的依据。
(一)历史情境教学符合高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18岁左右,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思维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正符合学生这种心理和生理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形象性可弥补历史过去性的特点。
历史知识由于时空关系,时代久远无法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而情境教学可缩短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了真实感。
(三)历史情境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手段。
首先,历史情境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情感,能有效促进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其次,历史情境教学注重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情境教学的首要任务。再次,历史情境教学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向师生共同活动。最后,历史情境教学使课堂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学生参与到情境活动中,有助于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历史情境教学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一) 创设实物情境。
所谓实物情境是指展示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皿等等,还包括文物的赝品。良好实物情境的创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利用丰富的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
(三)扮演角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角色情境,可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性。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创设实地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而实地情境则是开放式的,通过走出去,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为我们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乡土资源,使之与教材有效结合,努力创设现在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活生生的历史、身边的历史,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过程2010年7月——2010年10月
成立课题组织,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数据,明确范围,制订课题实施指南,同时根据学校的条件并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实施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立足课堂教学,就课题内容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内容进行修改,研究、调整。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1年7月
最后阶段整理总结研究的成果并找出在实施历史情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