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1. 政策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知识灌输倾向,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参考book118文献中关于教学现状的分析)。

2. 现实需求

调查显示,78%的高中生认为生物课堂缺乏真实情境的代入,65%的教师仍采用"概念-例题-练习"传统模式(引自DIYifanwen教学调研数据)。通过创设与生活、科研相关的情境链,可显著提升学生探究主动性。

3. 创新价值

本课题突破传统"情境导入"的碎片化应用,构建"情境铺陈→问题生成→探究实施→迁移拓展"的闭环教学模式,契合新教材"问题探讨""思维训练"等栏目的设计理念。

二、核心概念界定

1. 情境教学

指通过实验现象、社会热点(如新冠疫情)、生态案例等创设的真实或模拟场景,具有代入性、冲突性和启发性特征。

2. 问题链设计

按照"现象观察→矛盾发现→假设提出→方案设计"的逻辑序列,问题难度呈阶梯式上升,如从"为什么叶绿体呈扁球形"到"如何验证叶绿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3. 探究式学习

包含实验操作、模型构建、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强调小组合作与科学方法的运用,如"探究植物向光性"实验中自主设计遮光装置。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 三维目标体系

- 知识目标:突破"减数分裂""基因表达"等核心概念的理解障碍

-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 素养目标:形成生态保护、健康生活等社会责任意识

2. 重点研究内容

(1) 情境库建设:收集200+个生活化案例(如转基因食品争议、湿地保护工程)

(2) 问题链设计策略:开发"概念冲突型""实验异常型"等6类问题模板

(3) 探究活动评价:制定包含过程性记录、成果展示的多元评价量表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 行动研究法

在XX中学高一年级开展三轮教学实验:

- 第一轮:验证"光合作用"单元情境有效性

- 第二轮:优化"遗传病调查"问题链设计

- 第三轮:完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探究方案

2. 对比实验法

选取平行班进行对照测试,实验组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通过SOLO分类理论评价思维层级差异。

3. 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模式构建→课例开发→实践检验→成果提炼,全程使用NVivo软件进行课堂话语分析。

五、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 撰写《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案例集》

- 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

- 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流程图

2. 实践成果

- 学生科研项目获省级奖项3项

- 开发10个精品课例(含"细胞凋亡与癌症治疗"等跨学科案例)

- 建立校本生物探究实验室

六、创新点与可行性

1. 主要创新

- 首创"情境-问题"双驱动设计框架

- 开发"虚拟仿真+实物操作"混合探究模式

- 建立素养导向的课堂观察量规

2. 保障条件

- 课题组含2名高级教师,2名硕士学历教师

- 学校配备数字化实验设备

- 与XX大学生命科学院建立合作

七、研究计划

| 阶段 | 时间 | 任务 |

|------|------|------|

| 准备阶段 | 2025.9-11 | 文献研究、前测工具开发 |

| 实施阶段 | 2025.12-2026.5 | 开展教学实验、数据收集 |

| 总结阶段 | 2026.6-8 | 成果梳理、撰写报告 |

八、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