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SSI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社会责任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SSI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政策要求
2023年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将"社会责任"列为核心素养,要求通过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伦理意识与决策能力。
现实痛点
传统生物教学偏重知识灌输,78%学生认为课堂缺乏真实社会议题讨论(中国生物教学调查报告,2022)
基因技术快速发展引发伦理争议,但教材案例滞后(如CRISPR技术仅作简介,未涉及临床应用伦理)
研究价值
理论创新:构建SSI教学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联模型
实践突破:开发符合国情的技术伦理教育方案,回应"科技向善"时代命题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研究进展
SSI教学理论:Sadler提出争议性议题教学框架,国内刘恩山团队开展过转基因议题教学实验
伦理教育实践:美国BSCS教材设置"生物技术与社会"模块,北京部分学校试行"生物伦理听证会"
现存问题
议题选择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如过度聚焦克隆人等远期技术)
评价体系缺失:83%教师仅通过纸笔测试评估伦理认知(李高峰,2023)
关键问题
如何选择适配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技术伦理议题?
怎样设计结构化辩论活动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核心概念界定
SSI教学:围绕具社会争议的科学问题,整合科学、伦理、政策等多维度分析的探究式学习
社会责任素养:包含科学解释、伦理判断、社会参与三层能力(新课标,2023)
研究框架
议题开发 → 课程设计 → 教学实施 → 素养测评
(基于Kolb经验学习循环理论)
实施路径
研究对象:某省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实验班/对照班各50人)
教学案例:
▶ 核心议题:"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是否应该被允许?
▶ 学习活动:
• 科学维度:模拟实验分析CRISPR技术原理与风险
• 伦理维度:角色扮演(科学家/患者/伦理学家)辩论会
• 政策维度:起草《基因技术应用管理暂行条例》提案
• 实践延伸:访谈三甲医院遗传咨询师形成调研报告
教学方法:
争议情景剧:改编"贺建奎事件"制作微电影
双盲辩论:随机分配正反方立场强制换位思考
德尔菲研讨:专家连线指导技术风险评估
评价体系:
量化工具:
科学论证能力量表(CER框架)
伦理敏感性问卷(改编自Rest四成分模型)
质性评价:
辩论赛表现量规(逻辑性/证据力/同理心三维度)
社会行动成果集(提案/调研报告/科普视频)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预期成果
编制《高中生物SSI教学案例手册》(含6个本土化技术伦理议题)
构建"科学认知-伦理判断-社会参与"三阶素养发展模型
实验班社会责任素养测评优秀率提升30%,3项学生提案获政协青少年模拟提案奖
创新突破
内容重构:建立"技术原理-风险分析-政策建议"教学逻辑链
形式创新:开发"伦理决策树"互动程序辅助教学
评价革新:引入Nvivo软件进行辩论文本质性分析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准备期 2024.09-11 师生SSI认知基线测评、案例库建设
实施期 2024.12-2025.04 开展三轮教学实验(基因编辑/疫苗安全/生态保护议题)
优化期 2025.05-07 开发数字化伦理决策训练系统
结题期 2025.08-10 成果汇编、举办全国SSI教学研讨会
六、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Sadler, T. D. (2011). Socio-scientific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Springer.
刘恩山. (2022). 生物学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培养路径.《生物学通报》第5期.
李高峰. (2023). 中学生物伦理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模式…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