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沙堽小学   张宪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方法。

但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解决问题时,试题内容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利用电子幻灯片出示主题图或者将书中的主题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下,然后就是分析问题、列式解答等。也有一些课堂的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第二、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有些课堂上,虽然使用着课标教材,但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学生进行公式、模式的强化记忆,最后利用这种解题模式解决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缺乏兴趣,不愿意积极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

第三、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教学中往往是就问题来解决问题,从小不能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形成了数学无用论,是数学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的痛苦,教师教的很累。

从而形成了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

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我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也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才能真正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数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遵循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一种有效和成功经验。

2、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方面得到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和形成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一般操作模式。

2、具体研究: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1、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通过教学实践,从在新课引入时、在新知的探究中、在知识巩固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

3、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4、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1)一致性原则;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2)启发性原则;“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3)新颖性原则;创设的情境必须新颖、富有创意,让学生身临其境;(4)主体性原则;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5)开放性原则;创设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为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弦虚,喧宾夺主.即是说,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3)新颖性原则

创设的情境必须新颖、富有创意,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到数学规律的魅力。

(4)主体性原则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创造。

(5)开放性原则

创设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为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6)现实性原则

创设情境要以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以什么样的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亦即要考虑问题的原型,尽可能从生产、生活和数学学科中提炼出好的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

五、实践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实验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对课题进行调研,撰写开题报告;做好课题组成员的动员,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课题档案。

2、实验研究操作阶段: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报告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3、总结阶段:形成过程性研究成果,收集资料,做好课题实验成果的总结工作。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理论结果

1、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变革

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更加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意识。调查中教师的反馈显示:87、5%的教师认为创设有效的情境课堂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创新,90、2%的教师认为创设有效情境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质疑的机会,88、6%的教师认为创设有效情境的课堂启发了学生多角度、辩证地思考问题。

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使数学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积累,更关注数学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养成,乃至学习策略的习得和发展,这也要求数学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形式的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多样化。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与实践、合作交流和积极建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亲身实践、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培养进行引导,关注学生可逆思考、函数思考、有序思考、空间思维、概括和推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思维发展和策略方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2、学生的成长进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基础知识扎实稳固,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的转变提升

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变化,促成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更启发和推动教师的转变和反思,并从根本上带动其在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的转变。教师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真正内涵,感受到课堂更应该是一个民主、开放、宽容、生成的场所,学习的权利更多地下放到了学生身上,教师的目光更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也有了普遍提升和改善,教师不但尊重学生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逐步生成了引导学生的意识和策略,并在驾驭教材的能力、控制教学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们突出目标的多维度,强调能力的本位和倡导个性自由,开展多元评价,促进优势发展。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重视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重视思维和方法技能的训练,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学观的良性循环,促成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反思。

(二)物化成果

1、论文《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获镇级一等奖。

2、教学设计《找规律》荣获镇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教学设计《10的认识》荣获镇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4、课件《找规律》荣获镇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七、课题研究带给我的思考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或许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

讨论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学情境的评价,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情境的创设便没有了现实的意义。应该承认教学情境本身没有优劣之别,评价情境不能离开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所确定的目标,我们应该注重双基学习的效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理性思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价值取向,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才能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积极实践、认真思考,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感悟,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的认识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必将继续关注课堂、关注有效情境的创设,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