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白果冲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为学生奠定初步的合作精神的基础和能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发展学生的素质,在正常智力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情感、习惯、态度等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度的反应控制等心理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学生打好健全人格的基础。

4、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三)实验假设

1、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是合作成功的前提,通过合作技能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能加快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3、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采取“行为次数量化分析,发展趋势期待评价”的方法,即坚持用评价内容规范教师备课;课时评价不求全责备,只量化积累;阶段评价综合分析教学走向;期末评价全面分析发展趋势;能有效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促进学生合作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

1、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4、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无能为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教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教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2月):

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阶段成果:相关论文,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改进、提高与完善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

(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中心学校教研员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中心学校校长邓骄健同志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县教研室领导参与并监督实施,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时间保证:各校把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的结合,研究时间得以保证。中心学校将对各校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3、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镇级中心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学校优先提供,必需经费从试验学校的教研经费中支出,还可以从学校的继教经费中补充一部分。学校在图书资料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培训、调研等经费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