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表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张友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吸收,只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上和社会中的自我体验的价值。因此,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为此,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检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所在。

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方面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扭转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地位。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充分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而不只是关注其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将有助于丰富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教育过程评价积累一定经验。对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则是打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通道,对于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支撑

教学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评价原则的指导下对一定教学方式的评价对象进行的价值判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学意义是自我教育,自我了解,培养独立人格,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作出自我评价,以自我修正来达到完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所研究的范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中所界定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历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的评定活动。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我们倡导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标

1、理论建构。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地得到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作出积极努力。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适时地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课堂评价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根本宗旨。

2、研究目标。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师用语言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研究,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恰当地加以点评、肯定和激励,或给予必要的纠错和引导,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最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无效或低效现状的研究。

2.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的多元化研究。

3.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特点的研究。

4.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5.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研究,探索数学教师评价语言有效性的途径、策略,并寻找,归纳评价语言的特点,让教师的评价语言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喜欢数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方法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流动量大,有些研究设想较难以实现,具体研究方法以可操作性为标准。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表格记录法、收集归纳整理法等研究方法。例如:对于实验研究法,我们在课题开展中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对比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的优劣。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教学实例、听课记录、反思材料、论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修正不同的评价方式的特点。行动研究法:追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利用一切机会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最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若干问题。

六、研究过程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安排全校数学组教师参与,研究的课堂包括所有数学老师的每一节课,评价对象涵盖了我校一至六年级的所有学生。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现状和方案设计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⑴组建课题组。

⑵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了解课堂教学现状,研究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无效和低效现状,分析问题。

⑶组织课题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有关理论。

⑷撰写课题设计方案。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学习笔记。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⑴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研究,从评价观念、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

⑵收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案例、论文,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方法和策略。

⑶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收集、积累相关的材料,撰写论文和案例。

⑷进行研究阶段评估,聘请专家指导,调整研究方向,进行阶段总结。

阶段成果:案例、论文、研究笔记、教育故事、研究日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⑴撰写研究报告。

⑵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⑶提交课题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炼建构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模式。

(1)课堂评价的主导——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因为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我们的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激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孩子以后的学习之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运用鼓励性评价来掌控和驾驭课堂。比如某一位孩子的一个解题思路、一种数学思维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孩子们的不俗表现,大胆的运用符合孩子们心理特征的评价机制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并不是只能从测试中显现。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创设多种评价方式:(小红星、小红旗、数学学习激励榜等)调动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一种内需的学习动力。

(2)课堂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互评。在研究中对《课堂观察表》《学生自我评价:我可获几颗星?》《数学学习调查记录表》和《数学学习周记》的推广实验,并汇总形成报告和实际的课堂试验下,我们认识到课堂评价的主体应该还给孩子自己,在一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树立起自评和同伴互评的地位,让课堂活起来。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是激励人向上进取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往往起始于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便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低年级段的孩子们,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评判能力。小学数学课堂自我评价包括以下几种:

1.基础知识的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互评

对于一节数学课的小结部分,我们可以留给孩子们自我评价的时间,今天我收获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有待理解?我今天学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从而让孩子们经过反思,自我检查,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知道自己未能学习到的知识。相应的,扩大到每一章节学习结束,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一份自己心中的试卷,同学间交换答题,之后交换批改,再进行比较分析。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解决问题中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要经历探索、猜想、推理解决有关的问题等过程,数学标准中提到,我们的课堂不光要让孩子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创设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入手,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吗?”“是否正确、合理?”“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问题情境?”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的自评与互评。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到孩子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应该关注到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是轻松快乐的学还是被迫的学。我们在研究中引导学生记数学周记。学生在与自己的交流中认识到自我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研究中还尝试让孩子们阶段性进行集中反思。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更快发展

1、教师已初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和对学生多元评价的实施,教师已初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改变了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为唯一标准的观念,建立了学生个个都是“才”的学生观,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机会。能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厚此薄彼,找到了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个孩子展示自我创造了机会,搭建了舞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了十足的自信。经过近一年来的运作,反响很好,每个孩子都有过成功的体验,品味过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2、教师的教学认识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教师真正提高了认识,教学水平得到发展,他们不仅把教学视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把教学视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师生双方共同活动,依赖于教师指导,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自身价值的过程。

3、引领教师走上了幸福的科研之路。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现场的真实状态,以实录、案例、论文的形式进行记录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了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不断的进行追问……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提高。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别在省、州评比中获奖。

八、课题结构与保障

1、课题结构:

课题组组长:张友芬,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成员:

林 敏,参加课题实践,负责课堂模式的现状调查。

刘 翔,参加课题实践,负责课堂模式的现状调查。

周 丽,参加课题实践,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搜集。

龙正定,参加课题实践,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搜集。

薛大鹏,参加课题实践,负责实验资料的汇编。

2、课题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由实验学校课题组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学校教研员亲自担任课题组研究员。课题组成人员认识统一,明白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时间保证:学校把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的结合,研究时间得以保证。镇中心学校将对各校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3)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实验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由校优先提供,必需经费从实验学校的教研经费中支出,还可以从学校的继教经费中补充一部分。学校在图书资料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培训、调研等经费能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制工作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