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周 益 赵 黎 陈永辉 舒佰康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存在许多无效、低效现象。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研究,是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选题的意义:⑴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十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了五年,应该说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实施本实验,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⑵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效益指,教师能够克服无效的教,并且教师的教能使学生的学有效益。这种效益体现在,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花费时间少,获得的进步大或取得的成绩理想;知识、技能与情绪、情感上得到发展;对学习有兴趣,能力有提高,个性有张扬,能够感受学习所带来的愉悦。也就是说,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课堂效益是相对无效或低效而言的,那些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的教学,没能使学生发展的教学,或学生发展微乎其微的教学,我们界定为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本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眼中要有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当下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全人”的“三维目标”均有发展理念。通过教师有效的语文教学,一是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有效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从时间上讲,一是不浪费时间;二是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从学习结果上讲,既表现在双基上,又表现在技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就是说,通过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使学生们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掌握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并应有于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1)通过成功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成功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2)成就教师成功的欲望,让教师创造成功的经验,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3)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让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走进课堂为教师所用,同时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思能力。

    (4)激发教师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内在需求,提高教师成功课堂教学的设计、观察、操控、评价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

       2、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次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教育理解和教育观念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以课堂为现场,以师生为发展主线,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究,让新课程理念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互助式研究、对话,通过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指导与引领,通过个人在反复形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而走进课堂,实现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对接和融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成功。形成一种教师有目的教、学生有自己个性的学的新的学习氛围,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

       加强备课环节的研究,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针对教学内容,结合低、中、高学段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进行大体的归类分层教学,在此基础上,生产并预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1)明确的、可检测和可量化的教学目标。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只要解决了主要问题,并落到了实处就算达到了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且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从而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

     (3)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关键所在。教学准备的诸多策略要在这个环节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要在这个环节调动,为此,本课题研究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能科学合理、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的讲授要有效。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有效、高效的讲授很重要。讲授内容合理,时间安排科学,讲授策略多样,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攻方向。

     (2)教师的提问要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问题、问题的科学表述、难易程度、提问时间的密度、问题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等要科学合理,这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教学活动过程要有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反馈要有效,尤其是学生的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不能不流于形式。

     (4)形成典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

       3、有效教学的行为评价研究。

       强调教学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评价内容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倡导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即研究如何评价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科学合理的。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确定在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及语文教师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参与性培训和应用性研究,努力构建成功课堂;

       2、通过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研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课改教研活动,使教师在研究中明确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活动方式;

       3、通过学校自主研究,校际合作研究,促进协同合作、民主参与、资源共享的教研活动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形成,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叙事研究、观察研究、课例研究等),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班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七、研究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

     (1)进行理论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

     (2)设计教学案和校本课程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规范,为后阶段的课题实施提供规范版本;

     (3)对已经启用的学案进行讨论、研究,展开学生的参与、研究讨论,进一步提高学案的使用性。

       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2年12月):

       课题实施阶段

     (1)全组研究讨论学案的实施,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学案编制的质量和针对性,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学案更加科学和合理;

     (2)边计划,边讨论,在学习中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3)及时做好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及时总结成果,撰写学案编制过程的心得、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4)争取通过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成果总结阶段

       1、研究探索出有我校特点的新型的教研方式、备课方式,形成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2、编制出符合我校实际的论文集、学案集和校本课程;

       3、在总结基础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和研究论文,并在我校其他学科及周边学校进行推广

        4、争取顺利通过课题结题评估。

        5、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方案;

     (2)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形成中期研究报告,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

     (3)编制成功适合我校特点的学案、研究论文及校本课程系列;

     (4)对课题进行终期研究,完成结题报告。

       6、保障措施

      (1)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确保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充足提供,且下拨课题研究经费;

      (2)对语文组所有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都能具有学案教学研究的理论功底和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3)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课题顾问:陈永辉,光照镇中心学校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贵州省小学骨干教师。

        邓骄健,光照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贵州省小学骨干教师,县级教研员、县级兼职督学。

       课题主持人;周益,专科学历,中小学一级,县级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赵 黎,专科学历,中小学一级,县级骨干教师。

       舒佰康,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原东方红小学校长。

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我校语文教研组在组长的统一带领下,实施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是该组的老师能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都为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语文组也多次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机会,对今后的探索展开过研讨,分析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此外,该组还通过学生座谈、学生民意调查等方法,了解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语文教研组还通过学习有关的文章和材料,了解国内对此新课程背景下新型教研制度的实践情况,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课题保障:学校对我们的这一课题非常重视,校长室也已多次作过指导和要求。语文组将针对研究的课题,进一步添置有关的研究资料,展开研究和探索。

课题研究时间方面,因为我们是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并在实践后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汇总成册。最终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体系。所以在时间上,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研究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杨磊.农村课改的问题与出路[N].教育时报,2005-07-06.

    2、王长青,等.新课程校本教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27.

    3、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

    4、孟宪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       项目基金: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CTF120166-73)

                (本文获:中小学学力素质水准新课堂教学与研究成果一等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