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华润小学 宣梦婷

一、课题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1)中对美术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提出:“美术课程要具备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在第二个任务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孩子们从小就被送往各类美术培训班学习或是让孩子临摹各种所谓的“儿童简笔画临本”,让孩子们临摹范画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因而使得孩子所画的物体都十分的模式化、成人化,这样让孩子们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童真,扼杀了孩子们思想的火花、创新思潮的喷发。

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及结构,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创意性写生教学是一种在学生原有的绘画基础和认识水平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它具有感受性、直觉性、求异性、审美性等多种特点,它不是纯美术写生技能、技巧训练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的美术教学方式,它的形式和结构应该是多样的,正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二、概念界定

1.创意性:创意性是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在美术教学课程中,学生绘画的所有艺术作品内容都能够直接与创意相关联,教师有创造性的指导教学也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美术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画出创意,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写生教学:写生是绘画术语,是指以实物为观察对象直接加以描绘的作画方式。既可作为创作的手段,又常用于练习技法和搜集素材。本研究中的写生教学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并用不同形式加以描绘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好的体验。写生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环节。

3.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的创意性写生教学:以学生学习的苏少版美术教材为基础寻找写生对象,让学生在原有绘画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技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针对“图式期”向“写实期”过渡的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美术课堂创意写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意写生的表现能力。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进行有效美术创意写生教学的能力,并探索出针对各类课型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合理有效的内容、角度、工具和方法。

3.形成若干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案例集与作品集。

四、研究内容

(一)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文献研究

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对国内外有关美术教育及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比及整合,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育理念、小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发展、应用实践等进行深入地探讨,掌握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理论内涵。

(二)本校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与资料,掌握本校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实施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依据现状调查的数据,结合课题组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地观察与实践验证,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探讨创意性写生教学在美术课堂实施中存在的误区,并就改善问题的具体方法展开研究。

(三)探究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策略

1.探索多样性的写生内容

在创意写生的教学前,根据各学段学生学习写生兴趣的差异,写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的差异,安排、设计不同的写生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写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创意写生。

2.创新多角度的观察方法

日本创造教育研究专家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训练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丰富感性经验。让学生积累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写生物体的经验,可以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因此,让学生在创意写生前,多角度的观察,写生角度的可选择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的捷径。

3.研究任意性材料的创作方式

在创意写生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的性能及一般的用途后,让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绘画材料,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创作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四)开发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写生教学资源

1.引导小学美术教师设计创意性写生教学相关微课、微视频等,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设计对应的美术校本课程,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增加小学美术实践活动。

2.收集有效实用创意性写生教学方法,按照小学美术不同课型整理,形成资源库。

3.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类平台或公众号等,发布学生创意写生作品,形成作品集等,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美术学习动态。

五、研究方法与途径

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美术教育、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研究的论文、文献等资料;翻译、对比、总结国内外小学美术写生教学的异同点;在对已有学术理论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创意性、写生教学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与内涵;结合多年的小学一线美术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从理论和实践开展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研究的总体方案;指导撰写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论文。

2.调查研究法:以本地多所小学的美术教师、小学生等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开展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写生教学现状的实证调研活动,总结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本校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对相关专家学者的咨询,验证实证调研结果的代表性、针对性及实践性,确保调研结果的科学有效。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本小学为例,结合本课题研究提出的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策略,改革创新小学美术传统的写生教学模式,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策略。

4.案例研究法:针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教学步骤,小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期望,以便更好地运用创意性写生教学策略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六、研究内容的展开

本课题于2019年12月初步构思,2020年1月被确定为区立项课题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的原则,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一)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文献研究

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了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并搜集和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国内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是比较多的,大致分为四类:

1.强调儿童美术教育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重要性。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理的成长》、叶国强的《创意写生在绘画中的现实意义》等,强调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儿童写生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就是要保护涂鸦期的生命律动,尊重儿童直觉感受的写生。

2.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分析。如张颜的《浅析小学阶段写生画教学现状》、吴加力的《小学儿童写生画教学现状与对策》等,阐述了目前小学美术写生教学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浓,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3.研究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策略。如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名誉教授鲁道夫・阿斯海姆的《对美术教育的意见》、马英男的《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价值及策略》、朱冬华的《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彭晓燕的《小学美术写生教学的创意指导》等,这些文章中,作者不仅指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价值,还从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写生内容和角度的创新,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具体提出了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策略。

4.对优秀课例的研究与分析。如褚翠莲的《创意实践,生活情境下的写生与创意——以《叶子上的小血管》为例谈写生如何走向创作》、钱廷文的《借助创意写生,提升造型能力——以浙美版一年级为例》等,结合了小学美术课的具体课例,指出儿童写生教学与美术专业教学的不同,并从创意性写生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以及写生对象的选择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从课题的前期准备,到立项、再到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经学习我们发现,针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关写生的内容用以不同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已有的文献大多数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有的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有的缺乏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课题组网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交流,使研究教师的先进理念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转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实的理论支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校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调查

对在校的学生和学校全体美术教研组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百分之九十三的学生都在美术课堂中进行过写生,但是对自己的写生作品满意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五。2.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只选择过线描和色彩的表现形式,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都只通过图片进行写生,写生内容比较单一。3.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学生在作品中会添加进自己的创意。

表1:课题研究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满意自己的写生作品作品有多种表现形式作品中会添加进自己创意
45%25%32%

表2: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写生能力有待提高写生模式需要创新写生内容与工具仍需探索
58%46%83%

综观上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写生教学模式还是过于传统,这一调查结果揭露了目前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创新写生教学的教学形式及结构,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三)探究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策略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立足课堂阵地,在所在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老师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心理、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再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明确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必要性和着力点,结合以下行动开展教学活动。

1.课题组老师围绕“在创意性写生教学中,根据各学段学生学习写生兴趣的差异,写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的差异,安排、设计哪些不同类型的写生内容”这一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展开讨论研究。首先,课题组老师针对前期调查中有关学生写生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在于教师所选择或提供的写生内容局限于同一种类型,不够多样化,接着根据各自负责的年级,将整个1-12册教材中所涉及写生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通过课堂实践,边思考,边总结,探索出以下几种类型:

(1)创意性图片写生

传统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创意性图片写生”是把图片作为学生写生的素材,用写生的方法进行美术再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形式用图片代替了传统的写生对象,并让学生通过图片写生逐渐掌握写生的技巧,然后过渡到实物写生,就更得心应手了。它的优点是第一,图片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照片、杂志、报纸、摄影、挂历、宣传图片、相关书籍、上网下载,也可以是卡通贴纸等。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年级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第二,要进行图片的写生创作,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图片和欣赏图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的明确性、图片构思的新颖性、图片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色彩的协调性等。还可以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运用同材异构的方法学习美术技法,也就是同一题材的内容,用不同表现方法予以表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增加了趣味性。

例如,教学一年级《校园真热闹》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展示了学生们搜集来有关校园生活的图片,这些图片的内容多种多样,有运动会时田径比赛的图片,有学生跳蚤市场的图片,还有儿童节演出时的图片。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收集图片、选择图片、感悟图片的主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会有所发展,他们的观察力也会得到提高。久而久之,有一天他们拿起照相机去记录生活时,他们不仅会欣赏和选择图片,还会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这对于孩子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的。随后,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找一找哪些部分最能体现出来,并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内涵,对图片里人物的神态或是服饰进行了一系列变形,画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在图片写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性认识巧妙的融入到作品中。这样不仅能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室内实物写生

造型因素包括点、线、面、形体、结构、质量感、空间、色彩、构图等。儿童认识事物都是由点及线,再涉及面和体。儿童造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物写生来认识这些因素,从而整体把握物象特点。

如《叶子片片》这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叶子,整体感知叶子形、色、纹理的美,再通过实物投影认识一片叶子的基本结构,然后请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叶子的特征:看一看,发现叶子的外形特点;摸一摸,找到叶脉生长的方向;想一想,叶纹疏密和叶色浓淡的关系。有目的的实物观察,调动了学生的触觉和视觉,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学生在造型表现时,跳出思维定式,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如叶子不再是模式化的椭圆形,有了掌形、心形、针形等变化,并用小短线或点表现边缘的锯齿;主叶脉的线条较粗较长,画得重些;细叶脉的线条较细较短,画得轻些;叶色不是概念平涂式,有了色块渐变。实物观察,有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多途径观察物象,整体又细节地把握特征,学生塑造的形象不再单板空洞,千篇一律。

(3)室外风景写生

在组织写生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到户外,在自然中寻找素材,这样能深化体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用写生的方式表达美的想法,体现美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

如在教学五年级《风景如画》这一课时,在校园写生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繁茂的自然生态中寻找有机的组合美,花、草、苔、水、树、石、藤,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生命的自然美感,这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寻找到的美,多种植物在一起形成一种群落关系,它们和谐相处,是一种有鲜活生命力的美的组合。学生从中会发现许多新鲜的意境、美好的形象和艺术形式。在写生时,有的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发现这块石头上面有肌理,而且这个肌理会变化。”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画这个路和路边的树时要用到上节课学到的透视知识,不然没有纵深感。”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表现时线条的方向不同,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学生感悟良多,提高了学习热情,表现出来的作品更添创造力。

(4)借鉴写生

新课标指出,绘画要养成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借鉴写生的方法是以实物写生为基础,局部借鉴优秀美术作品,将两者精心组合成一幅新的作品。美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是运用视觉语言的典范,其视觉样式内涵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借鉴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绘画创作,如同让学生站在巨人肩膀上,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题组成员们针对“在创意性写生教学中,有哪些创新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写生物体”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探讨,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首先分析小学美术课程中涉及到写生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的写生内容,探究总结出以下经验:

(1)局部——整体观察写生

不太注重细节,是学生们在进行创意写生的一大误区。大多数时候,他们看东西只求“认得”,却不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就是美术教育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在写生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深入观察,突破习惯性的记忆型思维,因此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可以放大某一局部,来进行深入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和想象。

如二年级下册《花儿朵朵(一)》就需要引导学生来观察和表现花儿的形、色,以及其结构特点等,在带领学生写生时,除了让他们从正面、侧面等几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花朵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如果是一只小蜜蜂,或者其它小昆虫,你看到的花朵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 就可以带入自己的想象,小昆虫们看到的花是应该非常大的,细节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加清楚,这样学生在表现时,就会更加细致的去进行局部的观察与创意写生,且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并能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富有想象、富有个性的画面。

(2)整体——局部观察写生

对于一些需要表现较大场景的写生内容,有的学生画面没有整体感,原因是学生急于动笔,画时没有认真观察、分析写生对象,没有抓住写生对象的本质特征,容易被局部的细节所吸引和误导。

如在《参观和旅行》这一课的教学中,先给学生放映一些风景图片,特别是学生喜闻乐见熟悉的风景,让学生先观察这组风景整体的色彩是什么色调、主题物是什么、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以及其它景物的大小位置。要告诉学生画面中的小狗、墙上的宣传标语都不是要急于观察分析出现的对象,要总结物体的位置大小,比例——色调——局部色彩造型及纹理关系,通过这样一个观察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为后面风景写生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动态观察写生

虽然学生每天都能见到不同的人,但是依然觉得画人很难。因为人物画需要学生通过深入观察,对人物特征进行简单概括,再用线条、色彩等基本表现技法画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动态观察写生改变了学生只关注局部的习惯,助其分步解构了物象的特征,增加感性经验,表现出人物的整体特征,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

如教学《老师和同学》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态观察,分步解构物象特点,从而降低造型难度。教学中,学生借助身边的老师或同学,从脸型、五官、体态、发型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并交流他们在气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概括老师和同学这些的典型特点。然后重点练习不同五官的基础技法,并根据不同人物在高兴、生气、平静时的五官特点调整基础技法,最后塑造出人物完整的形象。

3.课题组成员们针对“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哪些工具来进行创意性写生”这一主题开展研究。研究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认真分析各类型写生内容,其次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实践中认真分析各类写生工具的可操作性以及最终呈现的效果,发现可以有以下几种:

(1)传统工具——水墨

传统的水墨工具由于其特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室外写生这一模式难以实现,因此室内写生和图片写生的时候可以采用这一工具。如教材中的《水墨画动物》、《水墨画树》等课,可在教室以图片形式观察后,再进行写生创作。

(2)线描/速写——铅笔、钢笔、针管笔等

线描的工具与材料比素描、色彩画、国画等画种要简单的多,只要一只笔,一张纸就可随时随地进行写生。线描写生活动能让儿童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表现事物,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 对于线条,孩子们非常熟悉,他们最喜欢、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就是线条。且因其工具携带比较方便,室外写生时可操作性强。

(3)色彩——水彩笔、油画棒、水粉、彩铅等

色彩不仅是造型的手段,还有助于主题意义和情感的表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室外色彩写生比室内要难上很多,因为自然界色彩变幻多端,所以儿童色彩写生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还是以儿童的主观意识为主。

(4)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探索体验可以为主观色彩提供更多的认识空间,丰富对色彩的理解,寻求到更多的表现方法和描绘技法,前期可从有色卡纸等作为画底的运用开始,让学生放开传统思路,改变只能在白纸上作画的常规,学生们会带有一种兴奋和好奇心去努力完成他们的画作,更易激发他们的主观创造性欲望,主观创造性意识会逐渐打开,主观色彩的表现意识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后期还可进行不同材料、不同工具、不同媒介的探索创新,让学生学会去探究颜色笔触的肌理美感、材质的肌理美感、不同材料拼贴的美感,从中获取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在借鉴大师作品时及室内写生时都可尝试采用综合材料来进行创意性写生。

(5)数字化工具——iPad

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依托数字化手段,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iPad进行写生创作。数字绘画笔刷工具,可以随意、轻松、快捷地对其进行选择切换以及和效果调节。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消减课前烦琐的准备时耗还可以满足多种材料、工具尝试造型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轻松、可视化的自定义笔触的大小、粗细、样式、排列、散布等。重要的是这些尝试应变了不同课堂要求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激发了学生探究、表现愿望。

在立足课堂、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研讨交流,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同时,课题组每位老师针对自己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不足,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得与失,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逐步总结经验。

后期,我们还会继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小学美术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写生内容、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并系统的提炼出创意性写生教学模式,探索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落实到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中。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还会针对创意性写生教学的课堂实践,撰写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集、报告及论文,并继续收集整理好学生作品集。通过它们可以更有效的感知、领会并总结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特征,及其实践研究的过程。

(四)组织阶段讨论,及时总结与调整

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阶段讨论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之中,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课评学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开展了“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在自由和谐的交流环境、民主平等的研讨氛围中,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畅所欲言,争相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交流课题开展中的得与失,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及时修正与调整研究思路。

(五)注重动态管理,保障课题推进组建研究团队

1.规范课题管理

我们课题研究核心小组首先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其次,有效地落实各个实施环节,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接着,抓课题研究的检查工作,坚持进行定期检查的结果交流,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最后,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认真的总结,开好总结分析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计划研究进程,实现分工合作

我们确定“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紧扣新课程教学的实际,运用课题总体实施方法和各项研究内容相结合、理论探索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思路,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分配任务到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各成员根据各自担任的主要任务,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进程,这样既明确分工,又实现通力合作,使课题研究活动按照开题报告设计的研究方案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

我们通过“跟踪式”服务为主的动态管理,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习为保障,以实践为核心,以思考贯穿始终,使每一位老师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课题组优秀美术教师研究团队。

七、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本课题从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出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初步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1.针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从研究背景到研究现状,再到深入探讨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指出了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迫切性,并给出了研究内容框架。

2.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课题组老师与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讨,得出创意写生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技能技法,还应该培养学生如何通过自主观察发现更多的美,并将这些美用最纯真的笔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3.针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现状,结合创意性写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案例,初步探索出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策略,具体包括:设计多类型的写生内容、创新多角度的观察方法、提供多选择的表现形式。

八、研究困惑和后续思考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影响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研究的效度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其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但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愈发觉得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严重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学科的专业限制,技能掌握的不全面,例如:油画专业的老师缺乏国画专业技能,而国画专业的老师缺乏水粉水彩专业技能,这种教师基本功不全面和缺失的现象,是美术课堂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研究过程缺少了有效的支架。

2.课题研究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

由于课题组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对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所获取的方法和经验是碎片化、零散的,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没有对开展的各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提炼。

3.教师固有的学科认知造成了美术课堂中理趣和情趣的相对割裂。

美术学科首先是感性的,但同时,它也是一门追求技法的学科。实现人文与学科、理性与感性的有效融合,应该是对美术学科课堂形态的理想追求。但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关注到理性之后,教师就迷失在方法的机械点拨之中,而忘却了美术学科兼备的人文性必然需要的感性。

(二)后续思考

1.主要目标

(1)阶段小结:基于前期的理论学习、实践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对于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已经能初步探索出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策略,借助中期汇报的契机,对前期探索的内容进行阶段小结,形成比较明晰的框架。

(2)节点深化:立足前期从某个单一的写生课例的分析到某类系统的写生模式的分析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实现节点的转换,继续深入系统地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促进研究的内容真正有效化。

(3)结构提升:继续用理论来表达经验,边实践,边调整,边总结提炼,继续对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理论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与总结,以形成实践化的案例与理论性的总结。

2.主要工作

(1)立足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理论核心,支持和鼓励课题组教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专业培训,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及创意性写生教学的能力。

(2)进一步规划实施创意性写生教学课堂实践案例,在具体的案例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写生教学的密切联系,使教师对于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研究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通过这一措施的落实,努力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效果。

(3)进行理论架构与总结提炼,对于前期研究进行总结,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