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菏泽市开发区三里河小学 郝登胜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偏僻的一所普通小学校,有教师64名。近几年,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老师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症状,工作不积极,情绪低落,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对工作失去了热心。具体表现为:1.一部分老师说:我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且对诸如早晨必须起床上班等事情表现出恐惧或沮丧。有时还会感到无聊,空虚,觉得自己无法给他人以任何东西,并对生活冷漠,悲观。情绪上处于疲惫状态。2.一部分教师说:我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3. 还有一部分老师说:我开始感觉到在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进入教师职业是原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如今感觉自己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自己所获取的价值也少之又少,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与我同期毕业进机关的同学相比,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相差甚远;与下海成“大款”的昔日同学相比,更觉得寒酸。4、每天就是在无休止的应付中度日,感觉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意思。“现实的东西不理想,理想的东西不现实”。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该怎样改变教师的这种面貌?

我们查阅资料,学习了职业倦怠相关理论。“职业倦怠”(Be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于1974年提出并首次引入心理学领域的,费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①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②焦虑。主要有三类表现:1)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 2)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3)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③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而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①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③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④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通过学习、观察、与教师座谈,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职业倦怠。于是,2016年11月,我们采用(MBI)调查问卷对我校64名教师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调查人数64人,其中轻度倦怠人数24人,占调查总数的37.5%,高度倦怠人数6人,占调查总数的9%,重度倦怠1人,占调查总数的1.5%,较轻倦怠人数19人,占调查总数的29.6%,其余为无倦怠感14人,占调查总数的28.8%。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中有71.2%的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因此我们通过讨论研究,提出了《运用干预手段,缓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这一课题。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借鉴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成因、特点、对策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师特点,分析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探讨缓解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感,积极工作,快乐生活。通过研究,为管理者提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以我校教师为对象,结合实际,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运用干预手段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个体对压力及环境的一种不良心理、行为反应,认识到职业倦怠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从而消除或缓解倦怠现状,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自我,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寓教于乐,与人和谐与己快乐,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有兴趣,并能以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进行各种工作,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研究以我校64名教师为对象。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对我校64名被试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研究,详细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采取干预的方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症状。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对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造成教师个体职业倦怠的原因

2、   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教师职业倦怠采取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并进行回访。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第一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 2016、6——2017、1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与此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运用测试法,了解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初步分析出我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见附表1)

我们采用(MBI)调查问卷在64名教师中调查,数据显示:调查人数64人,其中较轻倦怠人数19人,占调查总数的29.6%,轻度倦怠人数24人,占调查总数的37.5%,高度倦怠人数6人,占调查总数的9%,重度倦怠1人,占调查总数的1.5%,其余为无倦怠感14人,占调查总数的21.8%。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中有78.2%的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2、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引起教师关注的几大问题

我们随机选择有职业倦怠感的30名教师参与教师压力来源问卷的调查,以教师关注率顺序排列为:

a.   住房紧张,教师的关注率为100%

b.   自我成就,教师的关注率为100%

c.   经济收入,教师的关注率为95%

d.   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关注率为90%

e.   自我成长,教师的关注率为83%

f.   同事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率为83%

g.   社会认同,教师的关注率为83%

h.   与家长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率为80%

(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①       来自经济收入的压力

年 龄 段       平均月工资

20至30岁       3005.5元

31至40岁       3123.6元

41至50岁       4455.6元

51至60岁       5791.6元

在参加调查的教师中,月平均工资约2344元,普遍感觉不满意自己的工资水平。我校地处于一个偏远村庄,经济水平相对薄弱,学校教师都来自学校周边的村落。由于祖祖辈辈依靠土地生存,人们生活水平较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教师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但面对飞涨的物价来说,还是捉襟见肘的。就拿房价来说,教师买房还是天方夜谭,现房价每平米7千多元,而区每平米近1万多元,教师基本上没有楼房,有的教师和老人孩子一家五六口人,挤住在三间房子里,生活很不方便,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老师们总是有一种压抑感。有的教师虽然买了房子,也是使用了父母一生的积蓄。甚至贷款,要还贷十年乃至更多的年限。

②来自工作的压力。

我校地处偏僻农村,离城镇较远,经济基础薄弱。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接受教育教学新的信息滞后,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很少。平时既要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种培训、校里组织的各种教研,还要接受家长的来访,要处理班级里随时发生的状况,要承担起其他一些任务。经常是一天要上4节课。有的教师每天进入教室就难以出来。很多的老师在中午休息时还要批改作业,指导差生,甚至晚上11点钟,还要接家长的询问电话。每个老师每天都是在这样紧张疲惫中度过的。为了抓学生的成绩,每天只顾应付,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发展问题,个人的才能被埋没,自我成就感从而降低。这样就导致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人理解,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支持。

教师除了工作紧张之外,精神更是紧张。上级要督导,学校要检查。实行岗位聘任制后,教师更感觉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班级或是工作中又会出现问题,导致工作失误,因此心理负担特别重。部分教师就出现了想退休的想法,觉得工作压抑喘不过气来。

③来自学生成绩的压力

地处于农村的普通小学,和市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学校要以学生的成绩为突破口,提高学校的声誉度。每一个学期,全区要进行质量监测,全区的学校教学成绩要排队,每一个学校都在争创十佳学校。 但是,我校的学生生源素质比城镇学校的生源要差很多,再加上近几年外来人口增多,借读生的涌入,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由此, 教师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埋头苦干,早起晚归,加班加点,甚至回家了还要想着学生成绩的事情,备课,批改作业,给学生补习功课,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更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如果成绩不好,他们会错误认为教师无能,没责任心,教学水平差劲,管不好班级,这样一来,就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事实的矛盾加大,有了负担感。然而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于是乎教师又要加倍的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了自我,精神紧张,有的教师甚至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出现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④来自家长的压力

现在的家长已不同于往日的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对教师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然而,目前家庭教育又十分滞后。因为爱子心切,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都是完美的,孩子身上明明是缺点,在家长眼中变成了优点;明明是问题,在家长眼中则变成了特色。学校在一周、一个月的教育中,刚刚建立起的“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在家长那里“他打你,你就打他”的一句话中化为无有。孩子学习成绩差已经从过去主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转变为主要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在家长眼里,自己孩子都是相当聪明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当看到自己孩子成绩不及格时,直接责问老师,老师的努力,永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和家长关系的紧张。

多少年来,社会都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这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教师的种种期待。尤其是如今独生子女社会,又加上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后转嫁到了教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种高期望也同样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

⑤来自课改现实中的社会压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意识、教学过程的实践化和参与性意识、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意识以及课堂管理工作的开放性意识五个方面。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课件怎么做?白板如何使?等等问题,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项负担,,而这负担又让很多教师无从适应,假期不得不应付各式各样的“课件培训”,对于农村的大部分教师而言,不光花费时间,也要财力、精力双消费。

⑥来自同事间竞争的压力

时至今日,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基本标准。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造成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影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科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难,易误解。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孤独感,疏于同事交往。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分析

1、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学效果

教师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上课,必然和颜悦色,思维活跃,讲课的条理逻辑清晰,甚至在条件具备时还能超常发挥。而这种情绪也能传染给学生,学生学习也兴趣盎然,从而实现师生的教与学达到双向互动、互相优化的和谐状态,必然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具有职业倦怠感的教师,则情绪低落,没有足够的热情,表现在课堂上则是萎靡不振,反映迟缓,对待学生冷淡,教学失去幽默感,教学技能机械死板,从而造成师生互动的缺乏,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下来,教学质量下降。

2、教师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人际关系恶化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主要包括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家人及朋友的关系。如果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就会对自我情绪不能很好的控制,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抑郁和富于攻击性,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从而使得人际关系紧张。

3、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个人健康,从而使工作质量下降

职业倦怠往往会使教师缺乏热情和活力,感到沮丧、无助,容易消沉,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别人不理睬他,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就采取一些不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喝酒、打牌等。长期的精神疲劳进而导致体力疲劳,长期的身心疲劳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严重的就会出现偏头痛、溃疡、腰酸背痛、失眠以及喉咙沙哑等职业病症状.从而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第二阶段 实施干预阶段 2017.2——2017 .4

此阶段,我们针对调研阶段的情况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心理干预、行政干预和人文关怀三种策略方法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一)       心理干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学校于2016年成立心理咨询室,但当初,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规定,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申请课题后,学校针对实际,重新审视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聘用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对个别教师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个别访谈,建立个人档案,运用心理疗法等来解决教师个人的心理问题。

1.       分析典型案例,采取个别心理辅导,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我们针对教师个体职业倦怠程度,分析其形成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个别心理咨询,个别辅导的方法。我们主要针对有高度倦怠感的7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干预。这七名老师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没有成就感,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情绪情感低落;生理特征表现为:有时感觉头痛,心里烦乱,不想吃食物,睡眠不好,经常感觉无精打采。在工作中的表现为:工作无动力,认为工作就那么回事,有的时候还拿学生出气,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分析他们的病理,和自我成长有关系,对自我的认识有一些偏激,于是在个案咨询中,心理咨询师首先采用放松疗法,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得到心理压力的缓解,然后根据不同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诸如:合理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法,行为改变等,首先和来访者商定心理咨询方案,然后约定咨询时间,咨询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对来访者的治疗效果采取回访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自我改变。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治疗,在回访中我们观察到,教师学会了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能够应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也将这种快乐分享给其他同事,情绪情感不再是低落的,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同事合作的很愉快,也同样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我成就感凸显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了自我人格的魅力,在他们眼中学生不再是讨厌的,而是可爱的,是可以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栋梁的,他们的动力有了,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能认识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压力是必然存在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在回访中我们也听到老师这样说:我认识到我自己的确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做一些平凡的事很正常,自己心理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阴雨,要学会坦然的面对,把不快乐的事情转变为快乐的事情,从中不是也同时得到了一些快乐的信息吗?压力固然是有的,但是比起贫穷地区,我们是幸福的。应该是知足的。还有的老师说:我知道我自己经常看不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太追求完美了,就算成功了也看不到,甚至有的时候还缺乏自信,现在我认识到了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没有自我,是多么可怕,原来我有很多成功的经历,只是自己对自我的看法太低了。

2、分析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来调节教师的心理压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既然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怪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自我拒绝,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突。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抱自怨、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倦怠。所以教师应该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

针对这些,为了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能正确地认识职业倦怠,我们多次邀请心理学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师进行互动。给教师介绍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自我心理暗示方法等。经过学习,教师就会运用自己学会的方法,运用心理暗示法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使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远离倦怠。

3、教师个体自我心理调节是消除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

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面容憔悴。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鼓励教师多学习这些教师心理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水平。教师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同事、家人、亲朋友好地沟通交流,多参加体育锻炼,多静坐、听听音乐,欣赏欣赏文学作品,练练书法等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二)运用行政干预手段,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1、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对教师的纯制度化刚性管理已远远不合时宜,新形势下的教育要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帮助每一个教师体验发展的乐趣;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教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要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在制定规划、目标以及各种制度时,要充分听取、接纳、采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管理层面上铲除滋生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土壤。我们学校经过认真地研讨,确立了“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全体干部都以服务为宗旨进行工作,从而使教师们感到亲切。

2、完善奖励激励制度,促教师自我成长

要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学校考核教师工作,就不应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综合考察,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课题申请后,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先后修订出台了《教师教学奖励方案》、《教师评比方案》等奖励制度,目的是鼓励教师合作互助,争取共同进步。改变了学校教师之间“我赢你就输”、“我输你就赢”的二元对立思维竞争模式。激活和形成了教师间的合作。每学年评出教学优秀校,重奖团体。从而帮助教师认识到合作所带来的诸如提高教学效益、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好处。

3、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让教师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

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多,为了提高他们的水平,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们建立了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是“导师带教”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督促他们建立自信。学校还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积极争取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才能的机会。开展“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技能训练活动,举办教师卡拉OK大赛、文艺汇演、书画、三笔字、读书演讲比赛、论文评选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使了青年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教师通过参加活动,展示了自己,体验到了成功。

4、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

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感到心情愉悦。学校积极争取资金,来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改变教师的办公环境。校园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办公室内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位教师有独立的办公空间,桌上有盆栽,墙上有壁画。每位教师都有宿舍,而且宿舍标准很高,内设卫生间,有电视,洗衣机等。教师们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中,倍感愉快轻松。

5、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友好的沟通。

教师很辛苦,为孩子操碎了心,但是有些家长不理解,就想着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情了;甚至还有些家长对于老师严格要求的做法持有反对意见。

学校针对这种现状,努力创造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和渠道,让家长和教师进行友好的沟通,以便通过交流获得理解。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交流会,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真正了解教师的生活,参与班级管理,感受教师的辛苦。在校园网上设有家校联板块,通过交流,建立对彼此的信任。

(三)人文关怀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方法

1、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减轻教师的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教师之间公平公正的交往,减少人际消耗与冲突。在教师感觉倦怠的时候,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网络,是保持教师良好心理状态以及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与学生的交往、与同事的交往、与学校管理者的交往。课题研究中,学校从尊重教师做起,给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件皆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各种评优评先都遵循先由学校教师推荐,学校校务会后讨论的方式。学校领导干部与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对子,经常与教师交流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激励和满足教师精神上的需求,化解教师淤积于内心的消极情感。

2、       关心教师,让教师体会家的温暖

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位教师都是这个家的成员。尽管成员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但大家相互关心体贴,相互理解,就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事不在大小,有情则灵。为此,学校建立了三必到制度。即:即教师家中有大事,领导必到;教师生病,领导必去,教师家中有困难,领导必帮。

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但学校对教师的情感关怀却是无限的。给外出的教师派车;给长期住校的年轻教师安装好空调、热水器,冬至时让他们吃上饺子,节日时一块儿聚餐;关注单身教师的情感,跟他们聊天谈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吃、住、交友等困难;每个月为教师集体过生日……没有大力但有大爱,心怀大爱做小事,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传达我们的情,浇灌爱的雨露。教师们感受到了爱,体会到了情。有位从教35年的老教师曾十分感慨地说:我今天头一次过生日,没想到还是学校给办的。

3、丰富教师生活,减轻工作压力。

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开展活动,每年的五一、教师节、三八节,总会有不同形式的庆祝,学校还定期举行诸如走出校门观看大千世界的旅游活动、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教师拓展训练等活动。两年来,已经带领教师参观学习了云南、湖南、上海、杭州等省市的名校,组织职工趣味运动会和拓展训练5次,在活动中建立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活动也拉进了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参与活动中,也减轻了心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使身心得到了释放。

教师的职业是烦琐、细腻的,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挖掘自身潜能,闪耀自己的长处,从而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努力从重压下解放出来。学校成立了自行车俱乐部,教师们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目前已有15名教师参加,活动多达11次,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也相互交流,增进了同伴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友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7、4----2017、6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的资料(调查问卷、个案等)。

(3)结题汇报。

(4)上级单位、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运用干预手段,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有效的缓解

经过学校课题组成员两年来不懈的努力研究,分析总结。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教师职业倦怠的问卷(MBI)的回访(见附表3),教师的倦怠感明显降低了,无倦怠感的老师38人占总人数的60%,比实验初期提高了37.5%。轻度的倦怠10人,占15.6%,比实验初期降低了20.1%。而较轻倦怠感的14人,只占总人数的21.8%,比实验初期下降了8%。重度倦怠的人数及高度倦怠的人数由实验初期的 7人下降到2人。

首先,心理干预提高了教师对职业倦怠的认识,使教师学会了自我调节的方法。

通过听专家的讲解加之自己的思考,教师们对职业倦怠有了正确地认识: ①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②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作为教师,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③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而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所以,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

经过我们对于严重倦怠教师的心理干预,她们学会了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自我价值,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教育舞台,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回访中我们了解到老师们自我意识正在改变,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氛围正在形成。

如今,教师们的工作状态明显得到改观,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面对那些求知欲很强的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会以身心健康的,全新的自我站在讲台前,真诚的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同事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关系十分融洽。

其次,行政干预与人文关怀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两年来,在学校行政干预和人文关怀下,教师们努力学习,愉快地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努力从倦怠中解脱出来,体验到了成功。目前,学校骨干教师的数量由2名区级骨干教师迅速增加到有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骨干教师10名,其中就有2名教师是实验初期的有较重职业倦怠感的教师。通过研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在两年中,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得一、二等奖163项。

(二)经过课题研究,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连续三年,两个学科教学成绩均进入了全区的前列。两年来,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菏泽市文明示范校、区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平安校园、文明学校、平安先进单位等称号。

七、分析与讨论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们工作积极性高,精神饱满,同事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整个学校呈现出团结向上、和谐快乐的氛围。

研究表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靠教师自身努力。但外界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因此,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会支持来缓解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主要途径。再者,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能很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有直接的关系。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持续发展,快速成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心理干预与行政干预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发挥教师的最大潜能,使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主要是个别有职业倦怠的教师症状虽得到缓解,但还没有根本消除,还需要我们联合其家庭的力量,使他们的倦怠症状尽快得到消除。

九、参考文献

《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作者:金忠明、林炊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压力与健康》作者:耿兴永、吴洪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职业倦怠 》  作 者:孙红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中期研究工作指导意见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系我区为数不多的市级重点教学研究课题,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老师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如

下指导意见: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及研究能力。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经常性地针对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二、注意开展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情况调查,根据学情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整、优化课堂研究策略,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注意经常性地开展研究活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组织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课题研究方法。

四、 做好过程研究和研究结果整理工作。教学活动的实施是验证活动设计的过程,必须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实施研究工作,一是要做好教学活动的实施工作,教学活动的实施既是设计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做好做好成果的形成和资料积累及整理工作。及时将经筛选有推广和应用价值课题成果及过程性等材料上报区、市教研室。

开发区教学研究室 2017.3.1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